苗怀明:拓展古代文学研究的新空间——读张廷银《方志所见文学资料辑释》一书所想到的(书香品鉴录之二十六)
原标题:苗怀明:拓展古代文学研究的新空间——读张廷银《方志所见文学资料辑释》一书所想到的(书香品鉴录之二十六)
在二十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史上,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和研究一直受到学界的重视。因为这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整个学科的突破和进展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文献资料的新发现,相反,研究工作有时也会因资料的缺乏而受到限制,乃至出现停滞。因此拓展文献资料的搜集范围,扩大文献资料的来源,便成为深化研究的一种内在需求。
《方志所见文学资料辑释》
经过数代学者的不懈努力,整个古代文学学科已有着较为丰厚的文献积累。但是对研究者来说,对文献系统、完备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可谓多多益善。
以对方志的文学性利用而言,尽管已有研究者注意到这一问题,从中寻找文学资料,比如赵景深、张增元所编的《方志著录元明清曲家传略》就是一部这样的著作,还有研究者利用方志考察作家的生平,编制著述目录,解决文学史上的一些疑难问题。
《方志著录元明清曲家传略》
但是限于条件,这一工作还很大的空间和余地。张廷银先生最近出版的《方志所见文学资料辑释》一书就做了这样有益的工作,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具有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该书从清代和民国期间的各类方志中汇集了近八十篇较为珍贵的文学文献资料。之所以说珍贵,是因为它们以前很少被研究者利用,甚至可以说其中有不少不为研究者所知,正如张廷银先生在凡例中所说的:“收入本书的资料作者或未曾选入专集,或虽有专集而今已少见,以显示其稀见性。”
仅此一端,不难想象该书重要的文献价值。它为读者提供了一批新的研究资料,拓展了古代文学的研究视野和空间。
《方志学通论》(增订本)
但作者并不满足于此,他除了进行必要的汇集整理包括加上标点、统一文字,订正错讹等工作之外,还对所收资料作了注释和评论:解释资料中涉及的疑难语词、名物掌故、引文出处,对这些资料所涉及的文学现象和观点给予简要而精当的介绍和分析。这一工作增加了全书的学术分量,难度加大了,对读者的帮助自然也会更大。
总的来看,全书具有如下两个较为明显的特点:
其一是广泛。
这里所说的广泛包含两层意思。首先是资料搜罗的广泛。作者从各类方志中广泛采集,涉及全国许多地方。他对所见资料并非全部采录,而是有所选择的,大致的标准是所评论的人物、作品和想象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以保证资料的普泛性。这一工作背后巨大的劳动量是可以想见的。
《中华帝国方志的书写、出版与阅读》
其次是征引资料之广泛。在注释和评述过程中,作者旁征博引,参考了许多前人和时贤的著作。
正是因为涉猎面广,眼界才比较开阔,发现一些人们所忽视或不曾注意到的问题。这一点还可以从其前言及附录《方志辑存诗文的文学价值例说》等文中看得出来。
其二是严谨。
该书对所收资料,皆标明版本,以便于读者核对。对这些资料的作者,大多简要介绍其生平、著述。这些作者大多不是知名人物,要弄清他们的情况是有着相当难度的,张廷银先生逐一考索,取得了不少收获。由此可以见出其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也可见出其学术功力。
《戏曲方志学文献整理与研究》
在笔者看来,《方志所见文学资料辑释》一书的价值并不止于为读者提供一些新的文学资料,尽管这也是大家很需要的。
更为重要的是,该书还通过资料的汇集提出一些值得思考的新问题,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对中国古代文学更为深入、广泛的了解。
首先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民间性问题。
该书所选文学资料的作者大多不是我们熟知的名家名人,如果说他们还有些名气的话,那也只是局限在其生活的那个地区。可以这样说,这些作者大多是生活在基层的文人。
俗话说,处境决定立场,这些生活在基层的文人如何来看待文学,如何评价文学史上的作家作品,他们的立场和态度如何,这些都是很值得关注的。
《中国传统方志艺文志研究》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他们的观点在表现出一些共性的同时,是否也体现出一定的民间性或者说草根性,和居主流地位的文学观念和标准有何不同,这些也是值得关注的。
其次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地域性问题。
该书所选的文学资料都是收录在各地的方志中,所评述的有些作家作品也是当地的。这些资料作为本地的重要文献而被收录,体现出鲜明的地域性,这是没有问题的。
笔者更关心的是,从这些资料中能否能感受到古代文学批评的一些地域性特征,如何有的话,又是哪些。这是一个相当有趣的话题。
《巴蜀方志艺文篇目汇录索引》
这些文献资料所宣示的文学观点也许并不见得很高明,但其作者的民间身份和地域特点是有意义的,它有助于我们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全面了解,可以使我们对文学在中国古代的实际生存状况有着一个全局性、感性的把握。
上述两个问题相信都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重要问题,得出什么样的结论也许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我们由此找到了两个很好的切入角度,可以换个思路来研究问题。该书的出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有助于我们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思考。
一本好书不仅要提供许多新的研究资料,而且要启发人们思考一些新的问题。张廷银先生的《方志所见文学资料辑释》就是一本这样的好书,相信该书的出版会受到学界的关注和欢迎。
《中国地方志艺文荟萃》
张廷银先生原先所学专业为古代文学和古代文献,毕业后在国家图书馆从事方志的研究工作,他利用方志进行文学研究,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取得了不俗的成就,该书可以看作是他这一工作的一个总结。期待着张廷银先生取得更多更大的收获。
苗怀明:读孙楷第《小说旁证》札记(书香品鉴录之一)
苗怀明:人奇才奇文更奇——读《“苏州奇人”黄摩西评传》(书香品鉴录之二)
苗怀明:买书买尽宋元版 读书穷探沧瀛奇——周越然和他的言言斋藏书(书香品鉴录之三)
苗怀明:纷纷千古事 历历眼中过——从《胡适日记全编》说起(书香品鉴录之四)
苗怀明:王云五的意义(书香品鉴录之五)
苗怀明:胡适对海内学人的酷评(书香品鉴录之六)
苗怀明:喜读《钱南扬文集》(书香品鉴录之七)
苗怀明:王国维、吴梅短长论(书香品鉴录之八)
苗怀明:读《中国近世戏曲史》(书香品鉴录之九)
苗怀明:大器晚成——沈家本平凡而不平淡的人生(书香品鉴录之十)
苗怀明:一个寂寞而高尚的灵魂——孙楷第先生小记(书香品鉴录之十一)
苗怀明:在茶与壶之间——从《宜兴紫砂壶与品茗艺术》一书说起(《书香品鉴录》之十二)
苗怀明:民间的力量——从《乡村戏曲表演与中国现代民众》说起(书香品鉴录之十三)
苗怀明:构建完整严密的中国戏剧史体系——重读周贻白《中国戏剧史长编》(书香品鉴录之十四)
苗怀明:帝国末日的浮世绘——吴趼人和他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书香品鉴录之十五)
苗怀明:在人性与兽性之间——读石钟扬《末世的狂欢:金瓶梅与晚明中国》所感(书香品鉴录之十六)
苗怀明:体制内的革命——读《晚清学部研究》(书香品鉴录之十七)
苗怀明:引领学术风尚的先行者——重读孙逊《红楼梦脂评初探》(书香品鉴录之十八)
苗怀明:后出转精 集其大成——《明清戏曲序跋纂笺》简评(书香品鉴录之十九)
苗怀明:辛勤耕耘 垂范后学——读萧相恺《中国古代小说考论编》所感(《书香品鉴录》之二十)
苗怀明:文学史的尴尬与重写——从吴承学《中国古代文体形态研究》一书谈起(《书香品鉴录》之二十一)
苗怀明:深耕细作 嘉惠后学——孙崇涛《戏曲文献学》读后(书香品鉴录之二十二)
苗怀明:寻找戏曲的原点——怀念两种停刊的戏曲同仁刊物(书香品鉴录之二十三)
苗怀明:开辟戏曲研究的新天地——从冯俊杰先生两部戏曲文物学著作谈起(书香品鉴录之二十四)
苗怀明:冷板凳上写好书——从江庆柏《清代人物生卒年表》一书说起(书香品鉴录之二十五)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苗怀明:拓展古代文学研究的新空间——读张廷银《方志所见文学资料辑释》一书所想到的(书香品鉴录之二十六)
填补学界相关研究空缺 《二十世纪前期关学研究文献辑要》出版|新书架
新书荐读 | 故宫学百廿题(故宫学研究丛书)
历代易学研究概论第六辑
国家图书馆发布“手不释书”研学课程,让更多青少年领略古籍之美
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张国刚:阅读历史典籍的三重境界
苗怀明:深耕细作 嘉惠后学——孙崇涛《戏曲文献学》读后
品鉴 | 金石学漫谈
南大文学院教授聊“读书经济学”:书单太多来不及看?那就先学会翻书
故宫学研究丛书 | 从清宫演剧、故宫文物南迁到故宫学理论研究
网址: 苗怀明:拓展古代文学研究的新空间——读张廷银《方志所见文学资料辑释》一书所想到的(书香品鉴录之二十六) http://www.pyqsh.com/newsview48278.html
推荐社会生活
- 1一个人,也要好好生活 2073
- 2新疆美女哈妮克孜恋情揭晓,男 2064
- 3中华民国双旗开国纪念币一枚能 1836
- 4细读《金瓶梅词话》第35回之 1790
- 5李清照:两处相思同淋雪,此生 1253
- 6金莎的穿搭给人一种精致土的感 1155
- 7周杰伦晒和昆凌游玩照 同和小 1064
- 8据李子柒友人透露,李子柒已经 1051
- 9苏志燮宣传新片不忘撒狗粮,大 928
- 10自毁人生!池子再说无底线言论 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