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生活 书刻同源 刀笔同修

书刻同源 刀笔同修

来源:朋友圈生活 时间:2023年12月05日 08:50

原标题:书刻同源 刀笔同修

▲行书自作诗

浅刻山水

▲浅刻《春江花月夜》全文

▲隶书王维诗

王维诗句隶书扇面

▲桃李庙堂隶书联

▲浅刻紫砂

张子麟 文/图

【名家简介】

张子麟 江都区书法家协会原主席,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书法家、浅刻家

书法和刻字是传统艺术中的一对孪生兄弟。从文字的起源中探寻,自古陶器上的刻画起,到甲骨文、金文、碑刻,书法和刻字掺杂融合、不分伯仲。随着笔和纸的出现,书写对文字的驾驭更加方便和快捷,刻字便逐步退出实用的舞台而独立成为一门专业的技艺。

扬州浅刻是扬州传统文化艺术中的一株幽兰或一盆蒲草,是小众艺术的小艺种,但不失红花中绿叶的地位。扬州浅刻主要施艺对象是竹和牙,当然也有木和石。以阴刻为主的精雕细刻,不墨而刻,极具文气和雅致,这和它的起源有关系。

扬州浅刻受到明代金陵竹刻流派的影响,延至清中晚期著名书画金石家吴让之,他以深厚的书画金石功底即兴在竹扇骨或象牙上刻书作画,得到文人圈里的赞许摹仿,同时他授徒课艺,逐步形成以文人为主体的浅刻群星。经过浅刻施艺的竹扇、臂搁、牙牌或印章立刻书卷气十足,吸引了众多的文人墨客、儒商雅士,成为书房文玩和雅集宠物,大有“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的旨趣。

我髫年在长辈的指导下开始学习浅刻并被叮嘱学习浅刻必须先打好书法基础。

学习书法是从楷书入手的传统教育方法。因父亲写得一手好分隶,常看他书写,非常喜欢,我在临习柳公权的《玄秘塔碑》法帖的同时加学隶书。初临《华山碑》,《华山碑》方圆兼备、匀称整肃,很契合我的情性和审美取向。为了增加字体的厚重古拙,又临习《张迁碑》,《张迁碑》稚拙古朴、雄强厚重。两帖参照取其大巧若拙、方正灵动,丰富了我写隶书技法。在间架结体中方正增加灵动,运笔线条中秀劲留意古拙。

在书法的学习中,我深有体会的是,要选择适合自己的碑帖。能选中与自己情性和审美相契合的碑帖,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要选择得当必须广读碑帖、多看评论,才能找到心仪的范本。

书法的风格和流派,有时代使然和个人属性。比如在唐诗中的李白和杜甫。李白写不出穷愁悲恨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同样杜甫也写不出“一掷千金沽酒买醉”的豪情。阅历性格使然,不要强求,也不必跟风,才能体现文化艺术的各美其美、五彩缤纷。俗话说“字如其人”,不是指外貌而是情性和审美取向。

我曾认真地临习过《石门颂》,总觉得它的奇纵姿肆难以把握,于我不宜,干脆放弃。这当然是我坐井观天的一孔之见,但我认为各取所需才是正道。我追求隶书中正郁勃、厚重淳古一路,在山阴道上努力攀爬前行。

我学习书法的起点很早,但缺灵性和勤奋。加上成长过程中生活的艰辛和工作的劳碌留给我的自主时间很少。我最大限度地在学习书法的有限空间里,把临帖和读帖结合起来,往往利用碎片化的时间以手指为笔,背临法碑,日积月累也能取得一定的效果。在临碑读帖的过程中,仅遵前人经验,取其神韵,不求形拟而追求自然质朴和线条锤炼的书风,特别摒弃那种狂怪用笔,随意挪借变形抢夺眼球的做法。

书法的最高境界是开宗立派,形成自己的风格。当今书坛不少人急于求成、浮躁激进,甚至旁门左道以求自成一家。这往往适得其反,搞得乌烟瘴气乱象环生。其实,循序渐进,功到自然成。而成大家者,必经长年积累浴火重生,如林散老一支笔,一碗水,一张纸孜孜不倦,终成瘦劲飘逸的“当代草圣”,自然达到“升天成佛”的境界。敬畏古人,尊崇法帖,老老实实写字,踏踏实实做人是我的宗旨。

有了书法的基础,学习浅刻如虎添翼、事半功倍。刻竹需要的是指与腕的力度,微刻需要的是手与心的意念配合。古人说:天下之学者,孰不欲一蹴而造圣人之域。告诫我们不要速成求快,要下苦功夫练到手指生茧,腕指能自由随意而刻,方能刻出满意的作品。书体中的真草隶篆皆可用于浅刻,但书写内容和章法如能选择匹配的书体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唐诗宋词联句,适当采用篆隶增强高古厚重感,欣赏起来更有趣味;古文名篇动辄字数成百上千,宜用行草刻就如行云流水,读起来流畅顺达。前辈中于啸轩方寸之牙片可刻千字,字字清晰;郑小西牙牌刻《仙山鸾阁图》,线条挺劲,人物灵动;黄汉侯摹刻名人真迹,火柴盒大小缩临不失真貌。都神乎其技、难能可贵!高山仰止,非一日之功,我们只能望其项背。近年来浅刻式微,主要是难度大、学成周期长,付出很多而收获很小,难比书法和绘画,所以欣赏的人多,愿意学习的人很少,大有濒临失传的危险。

浅刻也必须与时俱进。施艺载体可从竹牙扩大到石、紫砂等等。我在苏州工艺大师朱云青的启发下广泛采用纯净青田、寿山、巴林等冻石微刻《岳阳楼记》《前后赤壁赋》《滕王阁序》等等配合金石印面,取得很好的效果。在书画评论家王浩的引荐下,我在紫砂壶、紫砂笔筒上镌刻效果也很好。这样就扩大了浅刻的品种,丰富了扬州浅刻的内容。

在书法和浅刻的学习过程中有过迷茫和痛苦,但也有欢欣和愉悦。六十多年来用心专一,把可以利用的业余时间大部分花在碑帖临读和书刻练习之中,经年累月也有所得。

苦中作乐,乐此不疲。我学书习刻的初衷是赓续家学、承前启后,并无实用的功利思想,属于完完全全的自讨苦吃、自娱自乐。庄子讲过,无用之用往往有大用。意想不到的是,扬州浅刻细分成扬州竹刻和扬州牙刻,双双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我也被列为传承人。随着扬州浅刻在扬州文化中的重视,相信会有更多的人欣赏扬州浅刻,更多的青年投身书刻的艺术实践中来。吾道不孤矣。

(来源:扬州网)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书刻同源 刀笔同修
牙雕平刻:以刀为笔“刻”丹青
大师列传|扎根传统 化古出新 书画同源妙笔生——走近当代大写意画家吴悦石的笔墨人生
陈其钢:命运的刻痕里,悲喜同源
以刀代笔六十载 方寸之间天地宽
探访山东成武刻瓷:方寸瓷器间挥刀如笔意入丹青
刀刻匠心,留住雕版墨香
丝路画卷 妙笔同绘
贵州傩面具女雕刻师:刀尖上展示千古神韵
专访|百米纸卷上一览千年大运河,金坛刻纸杨兆群和他的刀笔世界

网址: 书刻同源 刀笔同修 http://www.pyqsh.com/newsview48282.html

所属分类:生活日常

推荐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