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生活 孙秋克:“原来姹紫嫣红开遍”——昆曲专家吴新雷先生剪影

孙秋克:“原来姹紫嫣红开遍”——昆曲专家吴新雷先生剪影

来源:朋友圈生活 时间:2023年12月09日 07:05

原标题:孙秋克:“原来姹紫嫣红开遍”——昆曲专家吴新雷先生剪影

吴新雷先生是江苏省江阴县人,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著名的昆曲研究专家。他不仅著作等身,而且精通场上。主编《中国昆剧大辞典》,是吴先生的重要贡献之一。

吴新雷先生

我不在这里做平面介绍,只是剪影式地写几个和吴先生接触的片断。

我认识吴先生有些年头了,见面的次数却不多。然而每一次见面,不论离他远或近,总是能强烈地感受到其热力的辐射——吴先生开朗快乐、率真坦诚如赤子,只要他开怀一笑,四周顿时充满阳光。

不少同仁都有一个印象:只要吴先生在座,就绝对不会冷场!他操一口吴语味浓浓的普通话,谈吐风趣幽默,谈锋甚健,妙语连珠,时时流露出学者的睿智博学而无一丝一毫矜持傲慢,步入晚年后记忆力依然很好,精力也相当充沛。

2010年4月“世博会”在上海举办,借“汤显祖和‘临川四梦’国际学术研讨会”之光,我又在沪上见到了吴先生。甫一见面,他还是和以往那样有力地握手,让人觉得时光仿佛驻足。

我喜欢这样的感觉,因为握手最能感知人心的温度。这天握手后我不知怎么冒出一句:“吴先生,您到底知不知道我是谁啊?”后来想或许我有理由这样问,因为我和吴先生近十年才见第三面,而他是学界让人仰望的学者之一,哪里能够记得那么多我这样的无名晚辈呢?

《中国昆剧大辞典》

“怎么会不知道?”吴先生的回答让我开心、感动和惊讶。他接着毫不犹豫地叫出了我的名字,而后历数了我们见面的时间和地点:“01年在杭州,07年在武夷山,这是第三次!徐先生最欣赏你了!”

吴先生的反应如此灵敏,倒让我一时不知说什么好,前两次和他见面的情景不由得浮现于脑海。

2001年10月,浙江大学举办“徐朔方先生从事学术活动55周年纪念会暨明代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国内外到会学者的名单是由徐先生亲自拟定的。

那次会议吴先生说了什么或没说什么,我记不太清楚了,印象最深刻的是在游览西湖时听他唱曲。我早就听徐先生说过吴先生擅长此道,之前却无缘得听。会议结束后游览西湖,午餐时席间大家一致要求吴先生唱曲,于是使劲儿鼓掌,不由吴先生拒绝。这次吴先生唱的是《玉簪记·琴挑》“月明云淡露华浓”。吴先生唱完后大家连声叫好,气氛极为热烈。

“徐朔方先生从事科研活动五十五周年纪念会”时游西湖,左三为吴先生。

2007年在武夷山开明代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时又见到吴先生,这次和他的接触不多。在闭幕式后的晚餐中,主持人出了个新招:每桌都要出一个有地方特色的节目。吴先生自然成了他那一桌的代表——“唱昆曲!”早就有学人在嚷嚷了。

这次吴先生唱的是《牡丹亭·游园惊梦》中的著名唱段“原来姹紫嫣红开遍”。吴先生一面唱大家一面不断地叫好,唱完后全声掌声雷动。这是我第二次听吴先生唱曲,时隔六年了,吴先生唱起来依然气韵十足。

我第三次见到吴先生是2010年在上海参加汤显祖学术研讨会。会议的第三天分组讨论,我恰好和吴先生分在一组,中场休息时和吴先生聊了一会儿。

第二场讨论开始时,我的座位恰好在吴先生旁边。我看到他认真地听每位代表发言,并认真地在笔记本上做着记录,会议发的笔记本他已经记了一大半。环视大会和分组讨论会场,没见到几个人在如此认真地做记录。

《我和昆曲有故事》,吴新雷著,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9年9月版

现在条件好了,参会者在会议前把论文用电子邮件发过去,报到时就会得到一本编印好了的论文集。因此只要集子里头有的,一般也就勾勾划划,懒于记录了。吴先生则不管论文集里有没有,作者的发言他都一一做记录。如今在学术会议上记笔记的学人已经不多,遑论吴先生这样的学术大家!什么是名家风范?看看吴先生认真作笔记的样子就知道了!

沪上会议在闭幕式前还有一场学术讨论,议题为观看“昆博会”几场汤显祖戏剧演出的剧评,叶长海教授谦虚地宣布这一场的主持人应当是吴新雷先生,而后就让位了。

吴先生的风采和活力在这个内容的主持中发挥得更为充分。他妙趣横生地点评人家的点评,再加上叶先生插空点了周秦先生父女俩和其他京剧名角儿即席演唱,会议的气氛就更为热烈了。

吴先生自然是脱不了唱曲的,于是由周秦先生伴奏来了一段,这是我第三次听吴先生唱曲,第二次听唱《玉簪记》选段。

右为吴新雷先生主持剧评,左为周秦先生及其女儿周南。

原以为要再睹吴新雷先生的风采,得等到不知何年重逢的下一次了。不料当晚在逸夫剧院观看《南柯记》演出暨名家名段清唱,又出人意料地看到了吴先生的精彩表现。

这台节目由上海电视台的主持人主持,开演前请专家介绍和点评 “临川四梦”。当时一共有三位专家登台:吴新雷先生、曾永义教授、戏剧评论家李晓。

我这才知道,吴先生不仅能让正襟危坐、进退有度的专家学者倾倒,也能让大舞台下喜欢昆曲的人们欢声雷动、如醉如痴,其临场发挥,雅俗共赏的功夫真是不得了!吴先生点评时全场笑声不断,有的观众甚至高兴地拍手跺脚。吴先生在台上还是那样妙趣横生地讲,阳光灿烂地笑,生动有力地比划手势!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登场了,既没有粉墨装扮,也没有开口演唱,但其精彩的程度,丝毫不逊于那晚登台的昆曲表演艺术家们!吴先生的语音有时要主持人先弄清楚后,再翻译为标准的普通话,才能让台下的观众完全听懂,但之前人们就不时发出会心的笑声。

吴新雷先生

对吴先生的现场采访,成为当晚舞台演出的精彩序曲,为演出平添了意想不到的趣味。我想,大上海的昆曲观众们大概也难逢这样的即兴采访吧?不知谁出的这个点子?真是妙极了!

吴新雷先生在《南柯记》和名家名段清唱演出专场开始前登台接受主持人采访

2010年4月上海汤显祖学术研讨会结束后,我写下了这篇“剪影”,并于当年5月8日发电子邮件给吴先生审阅,吴先生只把一处“拍曲”改为“唱曲”。次年因南京一家杂志拟刊此文,需要吴先生的照片,3月23日我发邮件请吴先生赐予。他当日即回复道:

秋克同仁大鉴:

给我的E-mail欣悉,现传上彩照4张供选择(其中一张是2010年4月在会上发言的照片,书影没有)。谢谢你给我写了美文,写得很好,我去年从E-mail上已读过,用不到再审阅了。

新雷3月23日

《插图本昆曲史事编年》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样稿已经排好发来,文章却因杂志人员变动而未能发表,终是我辜负了热心的吴先生!日前找出这篇文稿,我向吴敢学长询问吴先生的近况,答曰:“老当益壮!吴老很好!”

借此吉言,恭祝高寿91的吴新雷先生健康快乐,引领后辈学人继续前进!

吴敢:我与吴新雷先生

王永泉:永不消失的雷声——忆与吴新雷教授交往点滴

徐有富:吴新雷与曹学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节令之美·立冬|秋将归去冬又至,姹紫嫣红始退场
江苏戏曲与交响乐的奇妙“混搭”
施夏明:昆曲联结起美美与共的友谊
第四届紫金京昆艺术群英会今日开幕
花朝节!一起来赏红祈福
大学校园里搭戏台,高校师生听传统戏曲享文艺周末
吴敢:我与高之均先生
昆曲名家倾情助阵,“兰情冉冉”张冉昆曲艺术系列专场演出6月启幕
对话|第3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施夏明:《瞿秋白》是一部走心用情的现代昆曲创作尝试
昆曲《世说新语》之"大哉死生"推出高校新生专享折扣

网址: 孙秋克:“原来姹紫嫣红开遍”——昆曲专家吴新雷先生剪影 http://www.pyqsh.com/newsview48655.html

所属分类:生活日常

推荐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