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生活 王溱《同一片海》:从史实到小说,对话湾区历史与当下百态

王溱《同一片海》:从史实到小说,对话湾区历史与当下百态

来源:朋友圈生活 时间:2023年12月20日 19:45

原标题:王溱《同一片海》:从史实到小说,对话湾区历史与当下百态

12月13日下午,由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主办的王溱长篇小说《同一片海》研讨交流活动在广州大学城文学艺术创作中心举行,来自广州、佛山、惠州、东莞、中山五个湾区城市的十数位学者与作家,就该书的艺术特点、创作特色、文学意义、社会意义等方面展开研讨交流。

王溱长篇小说《同一片海》研讨交流活动现场。

《同一片海》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题材作品,是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专业作家王溱历经5年精心打磨的长篇小说新作,全书34万字。小说通过来自广州、香港、澳门、珠海、顺德等地青年人的奋斗史与情感故事,为这一片海域各城市的合作找到了更深层的精神根基与情感纽带,呈现了同一片海域下相同的、可代代延续的人文精神。同时,小说涉及大量岭南文化元素,语言上也保留较多粤语表述,具有浓厚的粤派作品辨识度。该书是广州市文联“文学广州”重点作品,在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优创计划”扶持资助下,已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同一片海》作者王溱分享创作历程。

一部难得的湾区题材作品

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创研部主任、一级作家周西篱认为,《同一片海》是一部难得的湾区题材作品。小说写珠海横琴填海的历史和横琴新区发展创业的现实,叙事双向推进,作家在两种叙事之间切换自如,同时也在轻松自如的讲述中呈现出不同历史阶段的时代特色和地域文化特色。

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佛山市作家协会主席张况认为,这部作品实际上是为横琴树碑、为围垦人立传,作者做的这种“从史实到小说”的尝试是对历史的一种盘活。《同一片海》对于围垦造田的那段特殊历史具有独特的文本价值和特殊的叙事意义。

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佛山市作家协会主席张况发言。

暨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中国文艺评论(暨南大学)基地副主任郑焕钊阐述了湾区文学与广东文学或者香港文学澳门文学之间的差异,并由此推断出王溱这个作品恰恰是一部题材上非常独特的湾区小说,它以独特的一个构思来串联湾区的历史和当下。

广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一级作家陈崇正从小说的结构、创作特点方面进行分析,认为作品无疑还是完成了一次跟历史的对话。并对这里边真切立足大湾区的一种现实、把眼光投往大湾区当下正在发生的现状这样一种尝试表示肯定。

广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一级作家陈崇正发言。

“Y”型叙事结构让人惊喜

东莞城市学院文传学院教授、一级作家夏阳在研究了《同一片海》的叙事结构后惊喜发现其“Y”型结构竟与港珠澳大桥的形状十分相似。他从世界文学史范围内列举桥型结构经典作品为比较,肯定了《同一片海》中桥型结构真正发挥了结构的优越性。

广西作协副主席、一级作家朱山坡对整个小说的结构表示肯定。他认为双线交叉去叙述、到最后的双线合拢变成一线就像在高空中完成高难度的转身,要把整个动作完成然后稳稳扎扎地落地难度不小。30多万字的篇幅里面整个叙述都做得非常平衡、稳健,实属不易。

广西作协副主席、一级作家朱山坡发言。

惠州学院中文系副教授、惠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雪弟认为王溱这个小说之所以好看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结构和视角。这种“从一个人视角到一群人视角到最后自然而然双线混合”的安排改变了这种主题创作的小说叙述单一的问题。

人物各有特点,最受好评是康迪

中山市作家协会主席马拉表示这是自己读得特别认真的一本书,他对几个人物印象都特别深刻,但最亲切的人物还要数康迪和刘建明。康迪这个人物让你感觉到这是一个活生生的珠三角大湾区里面非常常见的、很有代表性的青年形象,能代表大湾区的这一代青年的形象。

朱山坡亦认为,《同一片海》人物塑造方面既有个体形象的塑造,也有群像的塑造。整个小说里面出现的人物个性面目都是非常清晰的,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性格特点的人物组合在一起王溱拿捏得非常不错。

郑焕钊对王溱良好的讲故事能力、细节观察和把控的能力表示肯定,这使得小说人物虽众多但各有特点,格都很鲜明,小说尤其对男女之间因为情爱的妒忌而产生的那种微妙心理和行为的刻画让人印象非常深刻。

张况认为,《同一片海》在人物的设置、心理描摹和对话方面都比较到位。像康迪、像曹莹、刘建明等,人物都比较丰满。那种社会上的百态,或者说他们那一代人所留下的这种精神印记,都能够给我们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作品意义&情感纽带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刘茉琳从记忆哲思角度解剖《同一片海》如何从深层次触及“该如何面对记忆,又该如何处理记忆”的话题。她认为把回忆与当下进行一次有效的交织,这是敢于回应重大的历史使命与责任感的体现。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刘茉琳教授发言。

《横琴中心沟围垦史》作者、中国作协会员朱文彬认为,《同一片海》让顺德人横琴中心沟围垦这一史诗级壮举首次以长篇小说的样式进入中国文学的版图,具有开创性意义。两代人在同一个地方的创业史和情感史,对于当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同样具有积极意义。

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文学创作研究室副主任黄曜华认为《同一片海》故事朴实生动,细节真实丰满,更重要的是守住了作品的导向问题,并大力提倡要在文学作品中多宣扬正能量的感人事迹。

作家与作品同成长

广东财经大学教授、广州岭南文化研究会会长江冰多年前就开始关注作者王溱的写作,他认为王溱一路走来题材上不断拓宽,《同一片海》这个题材已经从小格局走向大格局,很了不起。同时以自己在珠海澳门文化研究现场累积的丰富经验给王溱提了在深入挖掘珠海澳门文化共识方面的改进建议。

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专业作家、一级作家李德南主要从对《同一片海》的观感及对王溱创作的变化方面作了发言。他认为王溱的写作经历了由短到长的外在变化,也经历了由抒情性写作到史诗性写作的内在变化。《同一片海》最终呈现出来的一个面目是抒情跟史诗的融合。作为一个作家,王溱的写作逐渐变得更开阔,对文学的责任、整个文学抱负也变得比以前更大。

中国现代文学馆特邀研究员、一级作家李德南发言。

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副院长、一级编剧李新华认为王溱是很会写故事的,并且她的女性视角写出来很不一样。紧接着,他又以戏剧电影电视剧作品为例对长篇小说如何增加视角和叙述角度、对文艺作品如何介入科技题材作了阐述,并对王溱把真实历史当成纯文学来写作并且完成度这么高表示祝贺。他透露,目前已经有编剧在把这部小说改编成广播剧,期待以后有机会可以改编成电视剧。

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副院长、广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一级编剧罗丽觉得,王溱是一位以自己的热爱和天赋在写作的作家,作品里显现出女性独有的天真浪漫和轻灵的笔触。随后她结合自己同样身为女性写作者的经验,为王溱如何在保持好轻灵笔触的同时能更好介入宏大题材长篇小说创作提供了三方面建议。

采写:南都记者 周佩文 实习生 陈灵君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王溱《同一片海》:从史实到小说,对话湾区历史与当下百态
现实主义的坚守与饥饿叙事的历史书写——评云岗长篇小说《大孔》
读完“惟一啸”,她喊话郑小悠转行做历史小说家
历史文化纪录片大有看头
在历史与虚构之间低调转身——对话《雍正:天地古今惟一啸》作者郑小悠
“老城的历史不该被遗忘”
倪湛舸谈《莫须有》、小说的实证以及历史的虚构
历史上的今天:长篇小说《百年孤独》发表
“网小”的穿越逻辑和历史架空
历史剧VS年代剧:如何与年轻审美接轨?

网址: 王溱《同一片海》:从史实到小说,对话湾区历史与当下百态 http://www.pyqsh.com/newsview49762.html

所属分类:生活日常

推荐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