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生活 0.004毫米丝线绣出的精微绣见过没?无锡绣娘坚守16年蹚出新路

0.004毫米丝线绣出的精微绣见过没?无锡绣娘坚守16年蹚出新路

来源:朋友圈生活 时间:2023年12月22日 21:54

原标题:0.004毫米丝线绣出的精微绣见过没?无锡绣娘坚守16年蹚出新路

最近在短视频平台上,一位来自无锡的绣娘鲍文姬大放异彩,让人惊叹的是,她还能用劈成一百二十八分之一、直径约为0.004毫米粗细的丝线来展示双面精微绣的高超技艺,绣布上无论是寸人豆马,还是细若蝇毫的文字,都飘逸灵动,细腻到令人窒息。然而,这些令人叹为观止的作品背后,隐藏着绣娘鲍文姬无数不为人知的辛苦和付出。

为了传承无锡精微绣,鲍文姬坚守了16年,在工作室连年亏损,只得靠卖房卖车维持的情况下,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尝试,她终于找到了一条让非遗项目焕发新生的道路。“今年,我的工作室已经实现了100万元的营收,首次扭亏为盈。这也让我更加坚定了传承精微绣这项非遗的信心。”

意外与锡绣结缘

成为刺绣艺术大师开山弟子

自清代起,苏绣、湘绣、粤绣和蜀绣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绣。而苏绣中的无锡精微绣,顾名思义,特色主要表现在卷幅微小,构思巧妙。在很小的画面中,精心构画丰富多彩的文字和图案,再经由刺绣艺人用双面绣技法精工绣制,被誉为我国刺绣艺苑的“奇”技。

鲍文姬是土生土长的无锡人,今年49岁,成为无锡精微绣的传承人之前,她是一位全职家庭主妇。2007年的春天,鲍文姬在家看电视时,偶然看到一档介绍锡绣的节目。节目里说,他们正在招收精微绣学员。鲍文姬之前从未听说过无锡的精微绣,但是她被它的精美深深吸引,于是决定报名。但鲍文姬记错了电话号码。

鲍文姬在制作精微绣

后来,她试着拨打114查询,意外从接线员处得知了一个消息——接线员家楼上就住着一位中国刺绣艺术大师赵红育。鲍文姬通过接线员给的电话,立刻联系了赵老师,然而赵老师最初并不愿意收她为徒,还提醒她说:“学了这个也不一定会有出息。”

鲍文姬并没有因此放弃。她又多次上门去拜访赵老师,赵老师跟她说:“你还是走吧,学这个太磨时间了,搞不好还没饭吃。”鲍文姬听后很沮丧,不过临走时还是留下了自己的电话,希望赵老师需要招徒的时候想到她。

同年3月5日,赵老师突然打电话告诉鲍文姬,过几天去德国海德堡表演,她可以一起去。鲍文姬开心极了,于是骑着电动车就往赵红育家去了。“谁知路上遇到了一场大雨,身上都被雨淋湿了,当时无锡的天气还是挺冷的,我就在犹豫是回家,还是继续去赵老师家。”鲍文姬告诉记者,最终还是觉得不能错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赵红育看见全身湿漉漉的鲍文姬时,心疼得赶紧拿干毛巾为她擦拭,最终决定正式收她为开山大弟子。

鲍文姬凭着执着和毅力最终感动了赵老师,此后跟随师父悉心学习无锡精微绣,潜心钻研双面精微绣技艺。

慢工出细活

一幅作品师徒三人绣三年

无锡精微绣是门精湛的技艺,作品通常只有A4纸大小,却字画皆有,题材富有故事情节。一根丝线被分成七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一根针缩到十分之一,在黄豆大小的人脸上描绘出人物的表情和神态,而字只有半个芝麻大,组合呈现出丝理色彩的变化。

鲍文姬说,“看起来绣花一根一线,其实出手也讲究天赋。比如一个画面,绣出来要平、要雅致、干净,我在学习初期的作品,很多时候看着还行,其实拿到放大镜下就像狗啃的一样。”

鲍文姬的精微绣作品

双面精微绣最难的是人物“开脸”,既要微小,又要惟妙惟肖。鲍文姬告诉记者,最讲究的是用线的技巧,捻松、劈线是基本功,一根丝线被分成七八十份,开脸时只能用七八十分之一的丝线,在人物脸部绣出眉眼鼻唇的微表情。她说,这样的作品远看立体感强;近看神态逼真,甚至可以用放大镜去品味琢磨画面中的每一处细节。

精微绣的精髓在于慢工出细活儿,作品的制作周期尤其长,通常需要数月,甚至数年。鲍文姬告诉记者,其中的一幅作品《文殊菩萨》,尺寸为90*135厘米,是耗时最长的作品,由她们师徒三人共同绣制。该作品采用盘金针法,用18K金线和925银线塑造菩萨金身,整幅画面金光万丈,祥云环绕,峰峦叠嶂,树木花草掩映其间。这幅作品在2020年第十一届“艺博杯”工艺美术精品大奖赛上,摘得金奖,观者无不叫绝。

鲍文姬独立完成的代表作《文姬归汉图》,也耗时两年七个月。图中37个人物只有两寸大小,举止各异,黄豆大的脸上一颦一笑、或嗔或怒,栩栩如生。鲍文姬介绍,光是骆驼背上硬币大小的金色花纹,她就绣了两个月。

"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

绣娘背后不为人知的辛苦和付出

入行之初,师父就告诫鲍文姬:“做这行,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当时,鲍文姬并未深切理解这句话的内涵。她来自一个家境不错的家庭,性格乐观,觉得清贫和寂寞都离她很远。然而,当她真正坐下来成为绣娘后,她才深刻地意识到,这个行业的艰辛。“因为长期不喝水,我得了肾炎,倒不是刺绣时需要多投入,而是你站起来上厕所,然后再坐下来又要重新去劈线,又要进入那个状态,就不想去。”

鲍文姬在制作精微绣

出师后,鲍文姬曾在民间艺术博物馆工作过,之后又陆续开了两家工作室,在今年以前都处于亏损状态。她本有个殷实的家境,家里有实业,还有出租车。但为了维系工作室的生存,这些年,她卖了房、卖了车。

鲍文姬说,作品好像她们的孩子,一针一线都是她们的心血。这些作品往往需要长时间的精心制作,但却因为高昂的价格无法售出。鲍文姬解释说:“一幅作品需要我们每天专心致志地绣,其他事情都不能做。这就像十月怀胎生出的孩子,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我舍不得卖掉。另外,一天工钱就是200元,如果作品耗时长,这么高的价格也卖不出去,一般耗时超过一年的作品就不会出售了。”

随着技艺的提升,鲍文姬的作品题材丰富多彩,从天真烂漫的稚子到寒江独钓的渔翁,从翩飞的寒鹊百蝶到怒放的富贵牡丹,从小桥流水的江南到霜雪漫天的塞外……每一幅作品都精美绝伦,曾多次在国家及省市艺术评比中获奖。她个人也获得诸多荣誉:无锡精微绣项目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民协讲师,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能手,无锡市“太湖人才计划”优秀乡土人才……

作品《殇》

鲍文姬最得意的作品是《殇》,那是一幅双面精微绣。一个女人背上有一道很大的伤口,正面有一只代表忧伤的青鸟,反面有一只象征快乐的黄鹂,正反两面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颜色与气韵。鲍文姬自嘲这就是她的自画像,“大家看到的是我光鲜亮丽的一面,好像一直站在舞台上,很多活动都少不了我,其实背后的艰辛和心酸都不为人所知。”

在鲍文姬家里,反对和支持她的人各占一半,“我是非遗传承人、高级工艺美术师,支持我的觉得比较光耀门楣,但反对的认为我就是败家。”不过,鲍文姬始终认为,人生总有起起落落,因为对精微绣的热爱,这一切都值得。

不断探索和尝试

蹚出一条非遗项目传承路

鲍文姬说,之前没有家长放心把孩子交给她,怕没有前途。如何让匠人们能够吃上饱饭,从而更好地传承非遗项目?通过多年的努力和摸索,鲍文姬终于破解了这一困境,让更多的匠人能够坚持下去。

外国人对精微绣感兴趣

鲍文姬通过短视频等大众平台,让更多的人能够用眼“触摸”锡绣,用心感受锡绣不朽的魅力。鲍文姬一年最多的时候要跑四五十个城市参加公益展示和传播,还应邀前往法国、德国、荷兰、土耳其等国家进行文化交流,向世界展示无锡精微绣的风采。鲍文姬告诉记者,出国交流时,很多老外还拿着自己的绣品来跟她比较,最终都对她竖起大拇指。还有来自英国、法国、美国的徒弟主动找上门来,在她的工作室学习一年半载,最终将这项技艺运用到他们所从事的服装设计中去。

鲍文姬目前带了6个徒弟,为了让工作室能够长久生存下去,她也做了诸多尝试。她与学校合作,指导学生们绣制作品;她把作品借出去展览,或租给企业家装饰办公室;她还承接各种商业活动,为徒弟增加收入。

鲍文姬向学生们介绍精微绣

鲍文姬还推出了“手把玩”产品,让更多的人能够以更实惠的价格拥有精微绣的衍生品。“同样的材料,作品做工稍微粗糙点就降下了成本。”鲍文姬告诉记者,这一举措不仅让更多人喜欢上了精微绣,也进一步拓宽了市场的渠道。

今年,鲍文姬的工作室已经实现了100万元的营收,首次扭亏为盈。这让她更加坚定了对非遗项目传承之路的信心。她告诉记者,自己择徒的标准只有一条,就是“深爱”,“‘ 坚持’本身就是一个很累的字眼,从事一项工作,只要你热爱,再加上收入高,大家做得开心,怎么会离开这个行业呢。” 鲍文姬自信地说道。

紫牛新闻记者 |陈勇

(来源:紫牛新闻)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河北唐县:非遗京绣“蹚出”乡村振兴致富路
全国人大代表、乱针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莫元花:银针金线 绣出美好明天
“黔地锦绣 指尖芳华”百余苗绣精品首次亮相贵阳
百年非遗江右贡绣“展新颜”:凝聚匠心融入“新国潮”
飞针走线 锦绣河山
绣花的男生
贾母爱如珍宝的绣屏并非四大名绣 很可能是传奇顾绣
当苗绣遇上“硕士绣娘” 与时俱进“绣”出美好生活
从展柜到课堂——河湟刺绣的“丝丝传承”
覃丽花:小小绣花针 绣出大天地

网址: 0.004毫米丝线绣出的精微绣见过没?无锡绣娘坚守16年蹚出新路 http://www.pyqsh.com/newsview49957.html

所属分类:生活日常

推荐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