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生活 《巴黎评论·作家访谈》研讨会:他山之石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巴黎评论·作家访谈》研讨会:他山之石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来源:朋友圈生活 时间:2023年12月23日 14:26

原标题:《巴黎评论·作家访谈》研讨会:他山之石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2023年12月22日,《巴黎评论·作家访谈》系列图书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人文学苑1号楼举行。研讨会由北京大学文学讲习所、人民文学出版社、上海九久读书人文化实业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文学讲习所所长曹文轩主持。

研讨会旨在探讨《巴黎评论·作家访谈》系列图书的学术价值和文化意义,并延伸至对当代文学研究和创意写作学科的探讨。

研讨会现场

《巴黎评论》(The Paris Review)是1953年创刊的世界级文学刊物,“作家访谈”则是其中最持久、最著名的特色栏目。基本每一期《巴黎评论》都有一篇或两篇作家访谈,持续至今,“作家访谈”采访了二十世纪下半叶至当下世界文坛几乎所有的重要作家,所收录的访谈数量已达四百多篇,归入17个不同子类中,其中收录访谈篇数最多的子类依次为“小说的艺术”“诗歌的艺术”和“戏剧的艺术”。

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九久读书人文化实业有限公司出品的《巴黎评论·作家访谈》系列图书,收集了《巴黎评论》半个多世纪以来的上百篇作家访谈,目前已出版11辑,包括《作家访谈》1—7共7辑,以及《短篇小说课堂》《诗人访谈》《女性作家访谈》《诺奖作家访谈》4种特辑。

书影

“作家访谈”栏目设立的起因内含在《巴黎评论》的自我定位里:他们不想在一本文学杂志里(像当时的许多文学杂志一样)刊登批评家或文学理论研究者所撰写的评论文字。与其阅读他人无关痛痒、大而无当的评论,还不如让作家自己谈论自己,来为自己发声。

栏目的第一位受访作家,是他们在1952年杂志筹备阶段就开始去联络的一位著名英国作家,E.M.福斯特。

E.M.福斯特

《巴黎评论》一次访谈从准备到实际进行,往往历时数月甚至跨年,且并非为配合作家某本新书的出版而作,因此没有商业宣传的气息。作家们自然而然地谈论各自的写作习惯、写作方法、困惑时刻、文坛秘辛……内容妙趣横生,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加之围绕访谈所发生的一些趣事,令这一栏目本身即成为传奇,被称为“世界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化对话行为之一”。

研讨会中,主持人曹文轩介绍,《巴黎评论·作家访谈》系列图书呈现出了一个活生生的“文学圈”,应当成为世界文学史的重要指标,其中收录了许多世界作家关于文学写作的经验之谈,对每个写作者来说都具有极大的意义。

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表示,《巴黎评论》是一套所有文学人必备的案头书。他谈及自己阅读书中纳博科夫的访谈的感受,认为《巴黎评论·作家访谈》对作家思想的深入探究与对读者的启发性意义。他指出,这些访谈让我们看到人类最敏感、最聪慧的心灵面对自己内心和世界的演出,打开了一个认识作家、想象作家的丰富性和复杂性的场域,提供了研究和理解文学与人的绝佳标本。

北京大学中文系党委书记贺桂梅教授从北京大学文学讲习所的宗旨出发,认为研讨《巴黎评论·作家访谈》系列图书对于推进创意写作和文学教育是一个非常好的切口。而从它所描绘的世界文学图谱来看,这也为中国作家提供了一个认知自我、认知中国文学的主体性的机会。

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赵萍回顾了《巴黎评论·作家访谈》系列图书的出版历程。她认为,这套图书具有三个独特之处——访谈的独立性、对话的严谨性和深入性、作家选择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不仅丰富了学术资源,也为中西文化的交流搭起了一座桥梁。

北京大学文学讲习所教授、作家李洱在致辞中表示,这套图书具有三重意义:它谈到作家如何克服写作过程中的困难,为创意写作的学生提供激励与安慰;也谈到作家们在写作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为其他作家的写作提供启示;在了解作家创作之外,还能够帮助我们深入认识作家本人的形象。

与会人员合影

随后,学者、作家、期刊编辑们围绕《巴黎评论·作家访谈》系列图书进行研讨。

作家、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刘庆邦结合自身小说创作实践,肯定了《巴黎评论》杂志对短篇小说创作的鼓励和对作家的发掘。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文学讲习所学术委员会主任陈晓明表示,中文系的学生应接受文学教育、参与文学生活,《巴黎评论》重新引起了对活生生的文学的关注,让普通人的生活闪光。

作家、《小说选刊》主编徐坤指出,作家访谈是一门学问,访谈人需要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成为批评家,同时也是策划、导演、制片人、摄像师和旁白者。北京大学燕京学堂院长、博雅特聘教授董强表示,《巴黎评论》强调一种考察视野(review),而非批评(criticize)。《巴黎评论》这本英语杂志,正是他所熟悉的法国文学的创作、批评及法国杂志的补充和延伸,它赋予创作者以崇高的地位,其中展现出的作家的“人设”,令人重新思考作家的声音与叙述者的声音之关系。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柠认为,作家访谈这种文体在能指、所指的不断滑动的层面上游走,记者提问与作家讲述之间的拉锯让访谈呈现出独特的质地,小说家与诗人的各自气质也在访谈中显现。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陈福民认为《巴黎评论·作家访谈》这套图书召唤了文学生活的品质,其选题对于从事文学批评工作之人也有极大的启发性,也为讨论中国文学问题建立了世界文学的参照系。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杨庆祥评价道,《巴黎评论·作家访谈》这套图书能够充分调动读者的感受和情绪。沈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监事长孟繁华认为,我们可以借此反思中国文学和世界文学的关系,在这个意义上,《巴黎评论》非常值得文学批评家阅读。

作家石一枫表示,阅读作家访谈时可以结合文学史来阅读,应当思考作家为什么有的时候能说真话、有的时候要说假话,这个和作家交流的过程对于我们今天来说极其可贵。沈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监事长贺绍俊指出,《巴黎评论》的作家访谈基本围绕精神世界以及作家如何建筑精神世界这两个方面展开,作家其实必须表现出与评论家的抵触姿态,才能保证他们在写作中的独立性。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创意写作研究院副院长、教授黄平认为《巴黎评论·作家访谈》这套图书非常适合成为创意写作教育的教材,这套特殊的教材将丰富我们的文学教育。作家、《人民文学》副主编徐则臣表示,《巴黎评论·作家访谈》首先是一部教科书,包含许多关于写作的真知灼见;它也是一所伟大作家的声音博物馆,能够满足各个层次的读者的阅读需求。

与会各位专家认为,这些访谈对当代文学创作具有深远的意义。这些访谈深入了探讨作家的思想和创作过程,是珍贵的文学资源,为文学研究和创意写作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将有助于培育新一代作家和批评家,并有效推动文学批评和理论的发展。

出席此次研讨会的嘉宾还有上海九久读书人文化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燏,作家文珍,《北京文学》执行主编师力斌,《十月》执行主编季亚娅,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文学讲习所副所长邵燕君,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丛治辰,北京大学文学讲习所讲师樊迎春,作家、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研究生天瑞说符等。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余华成为《巴黎评论》史上第一位受访中国作家
专访 | 张弛谈昆德拉:他令人尊敬,但他不是文化装饰品
探访大足文化 鸣家大咖们这样说……
当书法理论家成为策展人 | 一场书法理论教学成果展的启示
深圳韶关两地作家评论家创作交流会在丹霞山举行
文学评论家研讨周瑄璞《芬芳》:“这是一部关于女性命运的长河小说”
被鼓励的女性写作:我与我书写的巴黎日常生活
程章灿谈作为物质文化的石刻文献
孔孚文献展暨孔孚诗文书论研讨会在我校举办
金理《风中结缘》:评论家和作家的理想关系

网址: 《巴黎评论·作家访谈》研讨会:他山之石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http://www.pyqsh.com/newsview50014.html

所属分类:生活日常

推荐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