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生活 《三国演义》:格局的六个层次,曹操在第二层,你在第几层

《三国演义》:格局的六个层次,曹操在第二层,你在第几层

来源:朋友圈生活 时间:2023年12月25日 22:17

原标题:《三国演义》:格局的六个层次,曹操在第二层,你在第几层

《三国演义》:格局的六个层次,曹操在第二层,你在第几层

金庸曾说:《三国演义》的社会影响,远远超过了它的文学价值。

它写尽了英雄情义,也道尽了浮生百态。

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穿越千年,依旧深入人心。

书中前后一共出现三十多位诸侯王,这些人的格局层次,大致分为六层。

不同格局层次的人,也有着不同的结局。

1

第六层袁术:

兄弟阋墙,众叛亲离

在三国时期,袁绍和袁术两兄弟,各自占据着一南一北,实力颇盛。

就连董卓都十分忌惮,曾直言:“但杀二袁儿,则天下自服矣。”

然而袁术心胸狭隘,骄奢淫逸,经常做损人不利己的事情。

诸侯伐董时,袁术屯兵南阳,主管粮草。担心盟友孙坚攻破洛阳取得头功,竟不给其运粮,导致联军大败而归

后来更是勾结刘表,袭杀孙坚。

这也使得袁术失去最为重要的盟友,从此腹背受敌。

袁家四世三公,袁术作为嫡子,眼红庶子袁绍权倾天下。

因此他造谣袁绍并非袁氏子孙,不配作为诸侯统领军队。

甚至暗中与袁绍强敌公孙瓒结盟,袭击袁绍军队。

袁术心胸格局,可见一斑。

就这样,袁术的盟友相继叛离,就连自己的谋士也陆续投靠别人。

在山穷水尽的最后一刻,袁术想要一碗蜜水解渴而不得,呕血数升而死。

南朝宋史学家裴松之评价袁术称:“人鬼之所同疾。”

像袁术这样的人,看到别人风光便想堵住别人前行的道路,却未曾想到这也正是在断送自己的后路。

生命本就是一场轮回,你如何对待别人,世界便会如何回馈你。

2

第五层吕布:

唯利是图,声名狼藉

《三国志》作者陈寿评价吕布为:吕布有虓虎之勇,而无英奇之略,轻狡反复,唯利是图。

吕布勇冠三军,天下无双,却在历史的洪流中一步步功败垂成,命丧白门楼。

归根到底,吕布最大的问题是反复无常,重小利而轻大义。

只为珠宝美色,就先后杀死义父丁原、董卓。

兴平二年,刘备仁德,收留走投无路的吕布,并将其安置在小沛。

没想到,吕布竟与袁术勾结,背刺刘备,趁刘备出城迎战袁术,夺了徐州城。

后来吕布答应与袁术联姻,女儿已经出嫁上路,他却因为突然受到汉献帝的封赏立马反悔。

随时可以背弃旧主,随时能够背信弃义,没有情义道德,这样的人不可能有好下场。

最终吕布被曹操所擒,曹操素爱惜人才,但一想到丁原、董卓的下场,便将吕布缢杀,再枭首。

论语有云: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

诚信是做人的根基。

格局小的人为了利益而丢掉最宝贵的信誉,无疑是自掘坟墓。

3

第四层袁绍:

纠结小事,干大事而惜身

袁绍虽是袁氏庶子,但早入朝堂,名望极高,被推举为讨伐董卓的联军盟主。

董卓死后,袁绍掌控四州之地,拥兵四十万,是当时最强的诸侯王。

可惜袁绍鼠目寸光,遇到大事糊里糊涂,对一些微末小事却格外在意。

兴平二年,汉献帝逃亡到袁绍地盘。

谋士沮授力劝袁绍逢迎天子,以制衡四方,袁绍只担心会分化自己的权力。

在犹豫之间,曹操星夜派人将汉献帝接到许都。

看到曹操挟天子以令不臣,处处制约各路诸侯,袁绍后悔不已。

官渡之战,谋士许攸截获曹操的催粮书信,断定许昌空虚,劝袁绍夜袭许昌。

袁绍只关心幼子病情而无心战事,又因为许攸与曹操是旧识,怀疑许攸是奸细,让许攸大感失望,转身投靠曹操,军营机密全部泄露。

最终,乌巢一场大火,焚尽了袁绍一生的心血。

曹操曾评价袁绍说: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大成者参与天地,小用者谋利计功。

格局高的人考虑的是大的方向战略,格局低的人只会在鸡毛蒜皮的小事上犹豫纠缠。

当你犹豫徘徊时,别人已跑到你的前面,抢占了先机,赢得了主动。

4

第三层刘备: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刘备白手起家,从织席贩履到割据称雄,皆因他深得人心。

可以说刘备所走的每一步,都应了那句:人善,自有天助。

初平四年,曹操以替父报仇为由,起兵十万讨伐陶谦,所到之处尸横遍野。

诸侯迫于曹操的威慑都不敢来救,只有刘备不忍百姓受难,从青州率千骑舍命相助。

在拼死抵御曹操的入侵后,陶谦深感刘备贤德,三让徐州。

自此,刘备才有了自己的第一块地盘。

徐庶是刘备前期唯一的谋士,曹操以徐母性命要挟他加入曹操麾下时,有人建议先拖着徐庶,等曹操杀死徐母。

刘备却坚持说:“使人杀其母,而我用其子,不仁也;留之不使去,以绝其母子之道,不义也;我宁死,不为此不仁不义之事。”

也正是因为刘备处处为他人着想,才有了后来的“徐庶回马荐诸葛”,“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赤壁之战,徐庶更是作为内应,助诸葛亮完成了火烧曹军的大计。

《镜花缘》第七回有曰:

“处士有志未遂,甚为可惜,然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格局大的人从不拘泥于眼前的得失。

一时的损失,不代表最终的结果,多做利他的事情,便能广结善缘。

人情似纸张张薄,可刘备身边始终有不少文臣武将追随。

虽然屡战屡败,但凡事利他,真心待人的刘备,却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与肯定。

所谓,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当你为别人付出“滴水”时,别人很可能以“涌泉”回报。

5

第二层曹操:

海纳百川,胸藏天下

官渡之战前夕,陈琳奉袁绍之命作《讨贼檄文》,把曹操骂得狗血淋头。

檄文传到曹操身边时,曹操正值头风病发作,让手下的人帮他读。

陈琳言辞之恶毒,使读的人汗如雨下,怕曹操怪罪。

曹操却觉得这篇檄文写得非常好,称赞陈琳是难得一见的人才,文采斐然。

等攻下冀州后,曹操并没有杀陈琳以解心头之恨,而是收他在府中任职。

人海茫茫,有志同道合者,就有不相为谋者,若是锱铢必较,必会产生更多的敌手。

能容人者,胸怀可纳百川,人心自然会为之叹服。

官渡之战后,曹操清点袁绍书信时,发现曹营许多人私底下在勾结袁绍。

他没有暴跳如雷,反而平静地让手下把信件当着众人面前尽烧了。

曹操的格局,也让他收拢了一大批人心。

古人言:非宽大无以兼覆,非慈厚无以怀众。

小肚鸡肠的人,凡事斤斤计较,眼里容不下是非,很难有大作为。

心胸宽阔了,路才会越走越宽;格局大了,人生才会越走越顺。

一个人心胸的广度,就是他生命的高度。

6

第一层司马懿:

忍辱负重,以屈为伸

从郡县小吏到权倾朝野,司马懿用四十一年蛰伏隐忍的历练,告诉我们:

能忍别人所不能忍,才能成别人所不能成。

所谓大格局,背后都是隐忍和憋屈。

太和四年,诸葛亮再次出兵北伐,一路所向披靡,连战连捷,剑指长安。

司马懿深知诸葛亮老谋深算,难以力敌,采用“坚壁清野,以守待攻”的战略,不肯出兵。

任凭蜀军如何羞辱叫骂,司马懿都忍了过去。

哪怕诸葛亮用女人裙衫加以羞辱,司马懿也是岿然不动。

最终,两军对峙百日,诸葛亮积劳成疾,病死军中,司马懿大获全胜。

他凭借一个忍字,令自己稳坐了曹魏军界第一把交椅。

逞一时之能,不过是匹夫之勇。

能成大事者,必有小忍,他们如静水流深的大海,看似波澜不起,却积蓄着巨大力量。

景初三年,魏明帝曹叡去世,命司马懿和曹爽同为托孤大臣。

曹爽利用自己曹氏宗族的身份,结党营私,处处打压司马懿。

司马懿一忍再忍,甚至称病请辞。

即便如此,曹爽依旧不放心,派李胜前去刺探。

谁知司马懿躺在床上,任李胜拿银针在腿脚上乱扎,忍着疼痛,一动不动。

李胜出来后对曹爽说:“司马懿已像尸体一样,卧床不起,只有残余之气,形神已经分离,不值得忧虑了。”

因此,曹爽放下了对司马懿的防备心,日后的高平陵起事才能一举成功。

司马懿胜在能审时度势,为鸿鹄大业吞下一时的委屈。

《贾谊论》中有言: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

忍不是一种懦弱,而是一种处事哲学。

在这世上,无论是保全自己,还是想要做出一番事业,必须得学会忍耐。

鲁迅说:每个中国人身上都有“三国气”,每个人心中也都有一个《三国》。

读《三国演义》,不光是看三国鼎立、群雄逐鹿的英雄事迹,更是在风起云涌的历史画卷中品味人生的真谛,修炼格局。

在岁月流沙的斑驳中,在刀光剑影的故事里,让我们窥视到做人的普世之道,在自己人生的跋涉里越走越远,越走越顺。

这就是三国于我们最大的意义。

点个赞吧 ,与朋友们共勉。

作者:洞见Moon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三国演义》:格局的六个层次,曹操在第二层,你在第几层
反思失败的五个层次,你在哪一层?
你的欲望在哪个层次,人生就在哪一个阶层
你的11个毛病,正一步步逼你的孩子,挣扎在社会最底层
境界与快乐、幸福的含义、层次及其辩证统一关系
生气,最能看清一个人的层次
[气色堂·健康】选项目首先要了解它的底层逻辑和顶层架构(二)
天分36层,玉皇大帝只能管32层,三位大神高于玉帝不受统领
思维层次高的学人都在关注什么公众号?
苏轼《后赤壁赋》里的三个生活层次,学会受益一生

网址: 《三国演义》:格局的六个层次,曹操在第二层,你在第几层 http://www.pyqsh.com/newsview50233.html

所属分类:生活日常

推荐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