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生活 看了苏轼的5封家书,我才明白什么是最高级的教育

看了苏轼的5封家书,我才明白什么是最高级的教育

来源:朋友圈生活 时间:2023年12月28日 22:54

原标题:看了苏轼的5封家书,我才明白什么是最高级的教育

看了苏轼的5封家书,我才明白什么是最高级的教育

责勿太严,教勿过高。

作者:洞见CC

《苏东坡传》中,讲过一个苏轼教子的故事。

公元1084年,苏轼的长子苏迈,被派到江西德兴县任县尉。

这是苏迈首次出仕,他心里对未来充满了担忧。

苏轼也觉察到了儿子的心思,便于分别之际,送了苏迈一方砚台。

砚台底下,苏轼亲手刻上了四句铭文:

以此进道常若渴,以此求进常若惊。

以此治财常思予,以此书狱常思生。

他以砚台告诉儿子:学习圣贤之道时,要求知若渴;谋官取仕时,要时时警醒自己;治理财政时,要多想着让利于民;书写判狱文书时,要心怀仁慈宽容。

受到父亲的苦心教诲,苏迈果然不负父望,成为一位为民着想的好官。

时至今日,他仍被德兴县的百姓所敬仰。

苏轼教育后辈时,从来不去苦口婆心地劝解,或是疾声厉色地管教。

他选择的,一直都是谆谆教诲,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影响子孙后代。

苏轼的许多家书中,都很清晰地体现了这一点。

如果你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那就翻开这5封家书,去学习苏轼那些高级的教育理念吧。

1

关于心境

苏轼写这封家书的时候,已经被贬到了蛮荒之地——海南。

那个地方,孤悬海外,饮食不具,药石无有。

苏轼在那里的每一天,日子过得是可想而知的艰难。

但这种常人难以忍受的境遇,苏轼却乐在其中。

他身上旧疾复发时,由于没有药石医治,他就自己翻阅医书,自制了一副中药。

没想到服用以后,效果还很好。

没有食物果腹时,他又带着小儿子苏过四处挖芋头,找野蔬充饥。

甚至连难以下咽的老鼠、蝙蝠,他都想尝试一二。

一次,当地人给他送来了几斤生蚝,苏轼乐得赶紧给大儿子苏迈写了一封信。

信中,苏轼只字不提自己所过日子的艰苦,而是跟儿子大谈煮蚝之诀窍。

最后,苏轼还一本正经地开了个玩笑:

不要把我俩煮蚝这件事说出去,不然那些北方官员听到了,都争着要到海南来,分走我的美味。

看到此处,想必你也会为苏轼的幽默乐观开怀一笑。

而这,恰恰也是在当时艰苦的环境下,苏轼最想让儿子们体会到的。

毕竟,境遇的坎坷已经不可更改。

若这种情况下,还是一味地悲观抱怨,那么全家都会沉沦在苦海之中。

倒不如活得乐天一点,用内心的光亮,去驱散那些笼罩的阴霾。

就像有句话说的,世界上最好的父母,是发自己的光,顺便照亮孩子。

当父母以积极的生活态度去影响孩子,终有一天,孩子也必能借着自己内心的力量,去对抗一切困难。

2

关于读书

曾听过一个观点:三等人读书养功利,二等人读书养智慧,一等人读书养心境。

现代很多父母长辈之所以鼓励孩子读书,要不就是为了求名,要不就要为了求利,反正动机都极为功利。

在这种教育思想下长大的孩子,谋得一定的功名地位之后,便不会想着再去读书。

久而久之,便会头脑空空,充其量,也不过是一个识字的文盲。

这便是读书功利化的悲哀。

一千年前的苏轼,早就预见了这一点,所以在给族孙苏元老写家书时,他就嘱咐道:

读书时,一定不能心浮气躁,急功近利。

要多挑那些史书去读,如此,才能使得文字华实相称。

你那些学过的知识,才能真正为你所用。

在苏轼的这番教导下,苏元老也开始戒骄戒躁,沉心读书。

几年之后,他果然凭着出色的学识,在《春秋》研究上做出了成就,成为苏门的后起之秀。

教育大师苏霍姆林斯基曾说:

那些有教养、好求知、品行端正、值得信赖的年轻人,他们大多出自对书籍有着热忱的爱的家庭。

当一个家不把读书当作一件功利的事情,那么所读的书,便能真正让孩子受益;

当一个人把读书当作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么所读的书,才能真正让人成长。

比起功利教育,这才是所有长辈,最该给孩子灌输的道理。

3

关于人生

苏轼这一生,经历过数次大起大落。

红的时候,他是朝廷的高官,皇帝的侍读,文人敬仰的大学士。

衰的时候,他是狱中的囚徒,流放的罪官,被贬海外的沧桑老者。

在世事浮沉中,苏轼早已看透:人生荣辱,不过是过眼云烟。

不管你昔日登顶过怎样的风光,终有一天,都会归于平淡;

不管你过去的人生怎样精彩,终有一天,也会化为浮云。

苏轼在悟到这一层后,便给当时出任中山府通判的小儿子苏过,写下了这么一封家书。

家书中,苏轼没有再谈自己为官时的跌宕经历,而是借着庐山的烟雨,教导儿子不要执着于官场。

他说,我曾经也以为,庐山的烟雨,浙江的钱塘大潮,是世所罕见的美景。

所以我心向往之,觉得若不亲眼见到,必是毕生遗憾。

可等到我真正看到了迷蒙的庐山烟雨,壮阔的钱塘大潮,却发现也不过如此。

当初之所以会那般向往,只不过是一时的执念罢了。

苏轼自己尝尽了官场的苦楚,知道孩子踏上了自己的老路,所以写下了家书劝导。

他的这份爱子之心,和天下的父母是一样的。

只不过,现实中的很多父母爱孩子,却用错了方法。

知道孩子犯了错,便严厉地教导;看到孩子走了弯路,就居高临下地说教。

这样,反而很难让孩子从心底里去接受。

《菜根潭》中说:“责勿太严,教勿过高。”

对于孩子来说,春风化雨般的爱,才是最有力量的教育。

4

关于做人

西汉文学家刘向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而最深远的教育,恰恰就体会在如何教育孩子做人上。

苏轼早年时,曾因为才华太盛,锋芒太露,给自己招致了许多灾祸。

他最不希望的,就是儿子重蹈自己的覆辙。

所以在四子苏遁刚被生下来时,他便写下: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只要孩子无灾无难,哪怕本性愚鲁朴直,苏轼也觉得很开心。

后来长子苏迈要顶立门户时,他又在给苏迈的家书中,写下了同样的期许。

他说,如果有人评价你是一个平庸之人,我会因此感到高兴。因为这样,你才能安稳地度过一生。

我之前常因口舌惹祸,所以你一定要慎言语。

另外,学会规律作息,节制饮食,养好自己的身体,这才是最主要的。

苏轼的这番言语,像极了大多数父母对孩子的叮嘱。

不同的是,天下父母大部分的心愿,都是望子成龙,女成凤。

而苏轼却只盼着孩子们,过得平凡,活得平庸。

毕竟,一切聪慧所带来的荣耀,皆有散去的时候。

唯有平安健康,无病无灾,才是一个人最大的福分。

5

关于得失

教育心理学中,有一个“詹深效应”。

它来源于美国的一个速滑运动员丹·詹深。

詹深是一个实力很强的运动员,在平时的训练中,也曾多次打破世界纪录。

可一到了赛场,他却因太在意得失,而屡屡失利,最终与冠军无缘。

而这种效应,在孩子身上也屡有发生。

有些孩子平时成绩不错,可一到了考试,成绩却总是不够理想;

有些孩子平时口才很好,到了朗诵赛上,就紧张地说不出话来。

究其原因,就是孩子把自己困在了得失里。

果你不知道怎么教孩子对待得失,不妨来看看苏轼给儿子讲的这个故事。

那是苏轼被贬儋州两年后的一个上元节,他携苏过和朋友外出游玩,回来时已经深夜。

其他庄户早已熟睡,苏轼见此,突然就笑了。

苏过不解其意。

苏轼说,我笑韩愈在水浅处没钓到大鱼,就说一定要走到海水深处钓才行。

殊不知,水深处也未必能钓到他想要的鱼,苦苦追求得到的,也不一定能让他满足。

而我,虽然失去了一切,却又在此地收获了内心的安宁。

苏过闻言,深受感悟。

后来苏轼又将这次经历写信告诉了长子苏迈,苏迈看后,也颇有感慨。

所以,哪怕后面苏轼二子在官场上都没受到重用,但他们的一生,却活得淡泊宁静。

人生的得失总是如此,这处得,便会在那处失。

与其让孩子深陷在捉摸不定的得失里,不如教会孩子,以一颗平常心待之。

这样,哪怕孩子人生路上遇到难题,也能勇敢与之对抗,而不至于出现一些难以治愈的心理疾病。

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学校也。

好的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

一个优秀的孩子,背后一定有高层次的父母引导;

一个有问题的孩子,背后也肯定站着一位不懂教育的家长。

教育家雅斯贝尔斯曾说:

“教育是一场渡人渡己的修行,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

点个赞吧 ,希望所有父母在教育这条路上,都能正确地引导孩子,帮助他成为更好的自己。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看了苏轼的5封家书,我才明白什么是最高级的教育
看了苏轼被贬线路图,我才明白何为无常?何为豁达?何为慈悲?
在最低的境遇,苏轼活出了最高的境界
《成为苏东坡》:苏轼是天生的,而苏东坡是自我建造的
苏轼何以成为“风雨人生中的人格典范”?5月19日来三苏祠听莫砺锋教授为你解答
世界读书日,看看苏轼的读书怪梦
宣讲家文稿:千古风流看苏轼
“最美家书”是什么模样?中山举行“一封家书话家风”评选
苏轼苏东坡为什么会被这个出家人骂,他回骂过去,却又吃亏了
苏轼如何完成“江湖”的诗意书写?

网址: 看了苏轼的5封家书,我才明白什么是最高级的教育 http://www.pyqsh.com/newsview50536.html

所属分类:生活日常

推荐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