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生活 绣线比针尖还细,绣出1.2万个人物,沈绣传人“复刻”《姑苏繁华图》

绣线比针尖还细,绣出1.2万个人物,沈绣传人“复刻”《姑苏繁华图》

来源:朋友圈生活 时间:2024年01月03日 19:37

原标题:绣线比针尖还细,绣出1.2万个人物,沈绣传人“复刻”《姑苏繁华图》

一根普通的16丝粗细的丝线,每根丝再徒手“劈”出十分之一,最终使用的绣线只有原本丝线的一百六十分之一,比针尖还要细。对着日光巧手勾勒,栩栩如生的人物“呼之欲出”。南通海门绣娘周武珍是沈绣的第四代传人,多年来用绣线“复刻”书画名卷。其中一幅《姑苏繁华图》,一针一线绣出了惊人的1.2万个人物,放大来看每个人物都有不同的表情,观者惊叹巧夺天工。近日,现代快报记者走近周武珍,近距离了解藏在针线背后的秘密。

△周武珍在刺绣中

从小学代课老师“变身”绣娘

她用近半个世纪炼成好手艺

1960年,周武珍出生在南通海门三星镇一个普通的乡村。她原本是当地小学的一名代课老师,后来村里办起了绣花厂,为南通市工艺美术研究所培养绣娘,周武珍的命运也由迎来了转折点。“当时大家的目的都很单纯,就是想学门手艺可以挣钱,多贴补家里。”周武珍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当时第一批有120个年轻姑娘报名,随着学习进度的推进不断筛选,最终只留下了一半左右。

在接受了三个多月的培训后,周武珍她们开始独立刺绣,逐渐能接活做成品和服腰带。对于绣娘来说,心灵手巧是必需的,另一个关键要素就是对色彩的敏感度。在完成大幅的刺绣作品时,不同颜色的绣线要用到数千种。颜色之间微小的差异,色彩层次的叠加变化,都需要绣娘进行判断。

△栩栩如生的动物

周武珍学习的是沈绣,这种刺绣技艺又名仿真绣、美术绣,是沈寿在苏绣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刺绣艺术,她也是这门技艺的第四代传人。沈绣首用旋针来表现人物的肌理,运用丰富多彩的丝线调和色调,展示绣线的自然光泽,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沈绣在中国传统刺绣技艺的基础上,巧妙利用油画艺术的光和色,让作品看上去更加栩栩如生。”周武珍说。

随着时代的变化,南通市工艺美术研究所也解散了,许多绣娘选择了转行,但周武珍始终坚持着这门技艺。为了突破瓶颈,她经常寻找不同领域的老师来请教。“比如色彩的把握,人体结构的掌控,阴影如何变化更加自然,每个细节都有讲究。只有通过不断学习,积累经验,你的技术才能不断进步。”周武珍说。

绣线只有百分之一毫米

每次开工都要“天时地利人和”

一点一滴的小进步,日积月累出惊人的变化。让人最为惊叹的,就是周武珍的绣线越用越细。从原本的三丝、一丝……到最后已经能用一丝再“劈”出十分之一,也就是一根普通丝线的一百六十分之一,直径只有百分之一毫米,比绣花针的针尖还细。

“一般来说,这种特别细的绣线,是用来绣人物以及花鸟鱼虫之类的活物的,绣出来的样子更加细腻。”周武珍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只有“天时地利人和”的时候,她才能静下心来进行这种精细刺绣,“首先是身体状态要好,才能有充足的体力;第二个是心情要舒畅愉快,不急不躁;最后是天气要好,光线充足。等到这三个条件都具备了,我会洗个澡,点上香静心,才开始进行刺绣,每次要‘一气呵成’,沉浸式连续工作4个小时左右。”

对于沈绣来说,颜色也是掌握作品成败的关键。此前,周武珍计划用沈绣来“复刻”北宋王希孟创作的《千里江山图》,在前期研究时,她发现这幅作品的用色非常大胆奇诡。“你打眼看过去,好像里面包含的颜色并不多,但我们用了大量定制颜色的丝线,最终用到的大约4000多种颜色,总计用掉了30多斤线。因为刺绣对绣线的质量、染色要求很高,里面大约三分之二左右是筛选掉的。”周武珍介绍。

△《千里江山图》绣品一角

《千里江山图》在作画时,是以红色赭石铺底,先刷一遍青绿,再一层层用绿色覆盖着墨,最后添上青色。正是这一层层颜色的叠加与交织,才让这幅画作呈现出独特的色泽。周武珍带领10多名绣娘共同创作这幅作品时,也是模仿画作本身的创作手法,进行一层层地覆盖刺绣,从底到面共绣制了近十层,但却一点都没有凹凸感,线与绣布贴合在一起,仍是一个完成的平面。该作品历时一年半多,才最终完成,还原度之高令人惊叹。

△《千里江山图》绣品一角

一幅作品中刺绣了1.2万个人物

每个人物都有不同表情五官

这些年来,周武珍完成了数不清的作品,有“复刻”的中国传统山水画,也有西方油画。而她最为珍爱的,是她完美刺绣“复刻”出的清代宫廷画家徐扬的纸本画作《姑苏繁华图》。这幅长达15米有余的刺绣作品,生动呈现出了清代姑苏的市井风景。

△《姑苏繁华图》中有1.2万个人物

据统计,画中约有一万两千余人,近四百只船,五十多座桥,二百多家店铺,两千多栋房屋。周武珍和绣娘们用一针一线,将所有人物全部精细地绣出,放大来看,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五官和表情。即便离近了去看,也几乎看不出绣线的痕迹,恍若浑然一体,如笔墨描绘而出。

“这幅作品也有人开高价想要购买,但我一直没有舍得售卖。这幅作品倾注了我们太多的心血,可以说是传家宝了。”周武珍说,现在能跟她一起完成作品的绣娘,大多都是跟她相仿的年纪。还要聚集这么多有高水平的绣娘再次“复刻”,将会越来越不容易。

△细腻的人物

而这一点,也是周武珍多年来的一件心事。“这些年来,跟着我的学生不少,但能完整继承这门技艺的学生很难得。”周武珍告诉现代快报记者,现在她的儿子郁宗翰在日常工作之余,也在跟着她学习。儿子继承了她的心灵手巧,现在已经能独立完成不少作品,她也倾注了许多心血进行指导,希望将来儿子能作为下一代传人,将沈绣技艺不断传承下去。

现代快报+记者严君臣

(校对李凯波)

(来源:现代快报全媒体)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飞针走线 锦绣河山
全国人大代表、乱针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莫元花:银针金线 绣出美好明天
沈燕希获“金针杯”刺绣大赛最佳非遗“文创”奖
呈现江南画绣史
0.004毫米丝线绣出的精微绣见过没?无锡绣娘坚守16年蹚出新路
新版“姑苏繁华图”请查收
鲁绣:低迷中如何开出花来
7旬阿姨耗时四年绣出清明上河图
贵州金沙:用双手绣出美好生活“锦绣图”
品鉴 | 《沈从文批注〈丝绣笔记〉》:三代人的学术传承

网址: 绣线比针尖还细,绣出1.2万个人物,沈绣传人“复刻”《姑苏繁华图》 http://www.pyqsh.com/newsview51044.html

所属分类:生活日常

推荐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