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生活 七旬老人历时6年绣出22米长《清明上河图》

七旬老人历时6年绣出22米长《清明上河图》

来源:朋友圈生活 时间:2024年01月07日 18:22

原标题:七旬老人历时6年绣出22米长《清明上河图》

说到《清明上河图》你会想到什么?百科全书式的画作,规模宏伟,结构严密,千古名画,无价之宝。近日,在连云港灌南,有一位名叫孙国治的75岁老人,耗时6年打造出一幅22米长的手绣版《清明上河图》,让人惊叹不已,也让众多无缘见到原作真迹的当地市民一饱眼福。

△孙国治十字绣作品《清明上河图》特展

记者看到,这幅长22米、宽0.75米的《清明上河图》非常壮观,如果把长卷竖起来足足有7层楼的高度。长卷上从远郊到闹市,从山水到楼船,从人物到骡马,场面繁复却情节连绵,物像错落却环环紧扣,移步易景却毫无杂乱之感,特别是长卷上480多个栩栩如生的各色人物,一个个活灵活现,形神毕肖,尽显老人娴熟的绣工技巧。

△作品局部画面

“最难绣的是人物,绣出来给人看要像个人物,人物要逼真才行。”孙国治说。今年75岁的孙国治性格豪爽,平时喜欢打门球,退休过后,老人家迷恋上了十字绣,用老人家的话说动静结合才能让晚年生活丰富多彩。2017年,孙国治萌生了将《清明上河图》用十字绣呈现出来的想法,然而起步之后才发现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清明上河图》记录了一千多年前我国北宋都城汴京的社会风貌和人生百态,众多人物刻画精妙,想要尽可能地还原绝非易事。当孙国治铺开摊子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他也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完成这个作品。之前,他的老伴粗略算过,绣这个作品的总针数,应在22亿至23亿针之间。然而平时连“千”位数都很少接触的孙国治,不知道万、十万、百万、千万、亿是个什么概念,他只知道埋头绣了一个星期,仅在硕大的画布留下一个小点。但开弓没有回头箭,他不再关心针数多少,每天只是不停地绣呀绣,让最初那个小点不断地延伸、扩展,慢慢地变成线,再逐渐连成片,最终用手中的绣针刺破了6年2000多个黎明,如愿完成了这一繁若星辰的画卷。2000多个日夜,对一般人来说只是时间概念,而对孙国治老人来说,则是恒心、是毅力以及对意志的严峻考验。

△孙国治在绣画

6年来,孙国治夜以继日,耗尽近40斤的材质,磨断不计其数的绣针,换了一副又一副老花镜,手指磨起一层又一层的硬茧子,终于穿针引线完成了这一在常人看来根本不可能完成的工程。

△孙国治绣的《清明上河图》局部

日前,“孙国治巨幅十字绣《清明上河图》”特展在灌南县城举办,让众多无缘见到原作真迹的市民一饱眼福。

△孙国治在向观众介绍自己的作品

站在自己的作品前,看着栩栩如生的画卷,想着它陪自己度过的日子,孙国治百感交集。“6年的努力终于完成了这幅作品,我很感谢我的老伴对我的支持,她每天帮我穿针引线,在默默地支持我,在互帮互学中也让我们的晚年生活变得不仅有长度也有厚度。”孙国治说。通讯员殷开军现代快报+记者王晓宇

(通讯员供图校对胡涛)

(来源:现代快报全媒体)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7旬阿姨耗时四年绣出清明上河图
六旬烙画艺人“匠心”传承四十载 “烫”出《清明上河图》
“会动的”《清明上河图》亮相沈阳
七旬老人刀刻泊头运河文化印记
梦回《清明上河图》
0.004毫米丝线绣出的精微绣见过没?无锡绣娘坚守16年蹚出新路
“会动的”清明上河图来厦展出
河北七旬民间艺人自建“烙画博物馆”弘扬非遗文化
《你看见喜鹊了吗?》绘本巡展开幕 灵感来源于《清明上河图》
绣线比针尖还细,绣出1.2万个人物,沈绣传人“复刻”《姑苏繁华图》

网址: 七旬老人历时6年绣出22米长《清明上河图》 http://www.pyqsh.com/newsview51372.html

所属分类:生活日常

推荐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