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纸页“搬”到网页数字化让古籍“活”起来
原标题:从纸页“搬”到网页数字化让古籍“活”起来
胡欣红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屠呦呦从古籍中获得灵感,由此发现青蒿素;在浩瀚古籍中寻幽入微,竺可桢绘制出一条物候变迁的曲线——“竺可桢曲线”,浓缩出五千年中华大地的冷暖变化图景。卷帙浩繁的中华古籍,凝结着先人的智慧,记载着璀璨的文化,诉说着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岁月不居,书阙有间,部分古籍正慢慢“老去”,褪色、脆化、腐蚀,甚至稍一翻阅就会损毁。(1月9日《人民日报》)
古籍既是先贤智慧的结晶,也是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中华古籍在整个人类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国文化遗产中的一份珍贵宝藏,对赓续中华文脉、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岁月的变迁之中,古籍极易受到损害。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我国从2007年便开始实施中华古籍保护计划,保护住了一大批珍贵的古籍。但由于总量多、各地保护能力参差不齐,古籍保护依然存在很大压力。据悉,我国现存古籍约有20万种,修复整理现存的全部古籍,可能需要300余年。
古籍保护除了存在修复赶不上老化速度的难题之外,还需要妥善处理保护与利用之间的矛盾。中国古代典籍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保护古籍不只是将其修复保管好,更在于合理利用古籍并充分发挥其价值。
古籍不能束之高阁,但由于古籍“娇贵”,又很难满足公众查阅的需要。令人欣喜的是,随着科技快速发展,困扰人们已久的古籍保护难题已经有了突破性进展。比如,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下,通过古籍数字化工作的推进,将更多原始书影转化为便于借阅的微缩胶卷、便于检索的电子数据库、便于理解的知识图谱等,让古籍以新的形式延续生命、焕发光彩。
一本古籍,如何从纸页“搬”到网页?2022年10月上线的“识典古籍”平台,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尝试。该平台由北京大学与抖音合作共建,目前已陆续汇集经、史、子、集等2200余部古籍,面向海内外读者免费开放。
通常情况下,大部分古籍阅读平台或只提供扫描文稿,或只提供文本内容,有些商业数据库收费高昂,获取资源十分不便。而“识典古籍”平台致力于为用户提供免费、公开、稳定、快速、方便的检索和阅读古籍服务。据悉,该平台文字识别的准确率达到96%以上,自动句读的准确率达到94%,命名实体识别在中古史料上的准确率接近98%。
盛世修文,丹青著史。通过“识典古籍”,读者不仅可以了解古籍的前世今生、编纂方法、历史价值等信息,还可以实现繁简体文字随时切换。此外,读者在阅读时如果遇生僻词句,可选中文本,点击“查看引用”,出处清晰可考……借助现代数字技术,厚重典籍浓缩在方寸之间,尘封已久的历史画卷徐徐展开,成为触手可及的文化资源,能够有效辅助开展学术研究。“识典古籍”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古籍“打开”方式,借助数字化之力让古籍真正“活”了起来。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创造了浩瀚辉煌的古籍文献。古籍修复是传承民族文明、赓续共同记忆、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工作。古籍的保护与利用是一体两面的,需要在“好用”与“用好”上下足功夫。保护古籍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延续的重要举措,期待更多的社会力量一起参与到古籍保护与传承工作之中,共同守护中华文化的根脉。
(北京青年报)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古籍,如何与数字化时代共振
从乐至册页摘取的字词,长成了一部田园图经(组诗)
古籍数字资源库再“上新”
仲威漫谈碑帖:让文献典籍“活”起来
数字化时代的古籍保护:传承之外,如何展现新活力
让古籍“活”起来——“继往开来 国韵书香”古籍保护与传承特展开幕
三万余页手稿再现鲁迅精神世界
他们这样传承了不起的中华传统技艺
故宫艺术珍品的美,藏于日历的一纸一页之间
10/610000 尽显中国古籍之美
网址: 从纸页“搬”到网页数字化让古籍“活”起来 http://www.pyqsh.com/newsview51726.html
推荐社会生活
- 1一个人,也要好好生活 2073
- 2新疆美女哈妮克孜恋情揭晓,男 2064
- 3中华民国双旗开国纪念币一枚能 1836
- 4细读《金瓶梅词话》第35回之 1790
- 5李清照:两处相思同淋雪,此生 1253
- 6金莎的穿搭给人一种精致土的感 1155
- 7周杰伦晒和昆凌游玩照 同和小 1064
- 8据李子柒友人透露,李子柒已经 1051
- 9苏志燮宣传新片不忘撒狗粮,大 928
- 10自毁人生!池子再说无底线言论 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