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生活 大寒·冬将尽、春不远 转眼就是年|万物有时·物候志

大寒·冬将尽、春不远 转眼就是年|万物有时·物候志

来源:朋友圈生活 时间:2024年01月20日 10:20

原标题:大寒·冬将尽、春不远 转眼就是年|万物有时·物候志

大寒·冬将尽、春不远 转眼就是年|万物有时·物候志

封面新闻记者 李雨心 制图 王思祺

“腊酒自盈樽,金炉兽炭温。大寒宜近火,无事莫开门。”

在风雪飘落的寒冬,围炉取暖,无事不出门,与好友叙谈欢言,温酒畅饮,度过农历年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在唐代诗人元稹笔下,冷冽肃杀的严冬时节,都透露出脉脉温情,闲适又自在。

1月20日,大寒如期而至,此时北方银装素裹,早已是白雪皑皑,南方也是寒风彻骨,冷气逼人。据《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解释道:“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因大寒时节一般处于“三九”、“四九”的时段,所以常被认为是一年中最冷的时节。

“大寒时处三四九,天寒地冻冰上走。”从这句民谚之中,不难看出大寒时节刺骨的寒意。可大寒的到来,也意味着冬将尽、春不远。过完大寒节气,盼望家人团聚的春节已经近在眼前了。

征鸟厉疾

在物候现象中频繁出现的猛禽

“一候鸡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从古人观察到的大寒物候中,这一节气的物候变化,还是以禽鸟为主。其意为,大寒时节,春气萌发,鸡提前感知到春天的阳气,开始孵化小鸡了;五日后,鹰、隼之类远飞的鸟,更加厉猛、迅捷,盘旋于空中到处找寻食物;再五日后,水域中的冰一直冻到水中央,上下冻透,寒冷至极。

“征,伐也,杀伐之鸟,乃鹰隼之属。至此而猛厉迅疾也。”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和描述,大寒三候中的“征鸟厉疾”,意思是鹰隼之类的征鸟,正处于捕食能力极强的状态,它们盘旋于空中到处寻找食物,以补充身体的能量抵御严寒。倘若熟悉二十四节气的七十二候,就能在这一物候现象中,发现一种重复出现的生物——鹰。

徐悲鸿《飞鹰图》轴 故宫博物院藏

从惊蛰的三候“鹰化为鸠”,到小暑的三候“鹰始鸷”,再到处暑的一候“鹰乃祭鸟”……在二十四节气的物候中,鹰出现了三次,再算上大寒的“征鸟厉疾”,也出现了包含了鹰在内的“征鸟”。只是,在处暑时捕猎鸟类,还不忘“祭鸟”的鹰,在寒冬节气已经没了仪式感,取而代之的是“杀气腾腾”,大自然的严酷在这一动物的身上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虽在严冬中,需要不断捕猎获得生机,但鹰作为猛禽,早在原始狩猎时代就受到人类的崇拜。又随着岁月流转,这种动物又被赋予了更多独属于中华文化的内涵。譬如“诗圣”杜甫,就借用鹰的威猛姿态,抒发自己自命不凡、痛恨庸碌的壮志豪情。再加上“鹰”与“英”谐音,人们将鹰与英雄联系在一起,视鹰为鸟中之王。

大寒一过

又开始新的轮回

“三九四九,冻死猪狗。”这句民间流传的俗语之中,不难看出这一时节的凛冽寒意。根据民间的算法,数九是从二十四节气“冬至”逢壬日开始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依此类推。一般来说,“三九”时最冷,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段。才有“三九四九,冻死猪狗”的说法。而今年的大寒节气,正在“四九”之中。

天气寒冷,可随着春节的到来,年味也愈发浓烈,街头巷尾人们过年的热情,足以抵挡冷气的袭来。民俗专家刘孝昌说道,民间俗语有说“大寒小寒,无风自寒”,从字面上看,大寒应是天气寒冷至极。但已临近立春,且大寒时节一过就是春节。“天气再冷,都挡不住成都人过年的热情。所以也有种说法,叫做‘大寒不寒’。”

同时,刘孝昌说到,在大寒节气前后,还有“做牙”的习俗,亦称“做牙祭”,原本是祭祀土地公公的仪式,俗称的美餐一顿为“打牙祭”即由此而来。古代商人们会在农历每月的初二及十六日,来祭拜土地公。旧时人们把农历的二月二日称为头牙,十二月也就是腊月十六日则是尾牙。其中,岁末最后一次的祭祀活动“尾牙”,对于商人们来说尤为重要。而在祭拜完后,所用的菜肴可以给员工或家人食用,称之为“食尾牙”。

大寒已至,冬将尽,春将来。大寒是农历年的岁终,大寒一过,意味着又开始一个新的轮回。此时虽然寒气逼人,但看着新年一天天越来越近,想着不久后就能与家人团聚共度新春,自然不觉得严冬难捱了。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立春· 鞭牛祈福 寒冬已尽暖春可期|万物有时·物候志
霜降·露结为霜冬将至 人间至此秋色尽|万物有时·物候志
秋分·人间好时节 秋向此时分|万物有时·物候志
立冬丨寒风乍起 万物收藏
清明·“田鼠化为鴽” 为何田鼠会变成鹌鹑?|万物有时·物候志
小暑·温风至 蟋蟀寻凉憩|万物有时·物候志
四时风物放眼量:青春 朱夏 白秋 玄冬
雨水·獭祭鱼 草木萌动间看春天来临|万物有时·物候志
大雪至,万物冬藏,却有一物已发芽;“夜宵”由来跟大雪节气有关系?!
22日11时27分将迎来冬至:“数九”声中盼春归

网址: 大寒·冬将尽、春不远 转眼就是年|万物有时·物候志 http://www.pyqsh.com/newsview52377.html

所属分类:生活日常

推荐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