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生活 白绢怀乡与晋丝

白绢怀乡与晋丝

来源:朋友圈生活 时间:2024年01月23日 09:13

原标题:白绢怀乡与晋丝

法显在天竺期间,其怀想故国家园之情总会在一些特殊的场合表露无遗。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佛国记》中法显自己记述下来的一段:“法显去汉地积年,所与交接悉异域人,山川草木,举目无旧。又同行分披,或留或亡,顾影唯己,心常怀悲。忽于此玉像边见商人以晋地一白绢扇供养,不觉凄然,泪下满目。”

就是这把白色的绢扇,让我们不由想起了很多。

其一,什么是绢扇?绢扇,又称团扇,最早出现于商代,是汉民族传统的工艺艺术品。当然,一个扇字,说明它刚刚出现的时候是以羽毛为原材料制作的,所以才有诸葛亮轻摇鹅毛扇的经典情景。但应该说诸葛亮其实是守旧的代表人物,因为那个时候,在绝大多数场合,团扇的制作材料已经基本由丝绢来代替了羽毛,既轻便又美观,还便于携带。法显在天竺所见到的,正是这种由白色丝绢制作的扇子。

其二,法显西行万里,仍能见到晋地所产之白色绢扇。这说明当时的山西不仅丝绢产业兴旺发达,而且招牌足以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是当时流行于南亚各国的上等舶来品。这也说明当时中国与南亚各国贸易往来发达,中国的丝绢,尤其是山西的丝绢在当地是作为足以供神的高档商品而存在的。

其三,法显见白绢而掉泪,说明大师心怀故国、心怀故乡,心中有着永不磨灭的赤子之情。当然也说明这种白色的丝绢和用丝绢做成的扇子必然有着十分明显的特点,否则不可能让大师睹物伤情。

说起来,丝绸这种东西,在中国历史上还真是功不可没,不然,何以我们要把中国与外国进行贸易的道路叫做丝绸之路?尤其在古代,丝绸可是咱们中华民族足以引为自豪而独一无二的上等外贸商品。越往古代里算,越是如此。据现有可靠的记载,早在炎帝开拓农耕的时代,太行山上就已经开始了桑蚕养殖,而上个世纪的1926年,在我省夏县西阴村出土的文物中,考古学家又发现了一处已经有着6000多年历史的新石器遗址,并在其中发现了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物证:半个蚕茧。这同样说明早在6000年前,山西河东地区就已经出现了桑植养蚕业。

在商代,山西的丝绸生产粗具规模,复杂的织机和精密的织造手艺日益成型,这才促成了汉代首开东西方大规模的商品交流。以法显所处的那个时代而论,当时以秦晋豫为中心的黄河中游地区在经济发展上无疑是领先于其他地区的,经贸发展自然也领先一步。法显虽是出家之人,但自幼家贫,既入佛门,也少不得去做各种杂活,包括到寺院所属的水稻田里去插秧等等。这一切,都使得法显对于家乡别具特色的风物人情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这是流淌在血脉中的一种记忆,无论走到那里,无论是芸芸众生,还是被别人视为高高在上的大德高僧都不可忘却的记忆。这么一种记忆就叫做乡情,属于故土的乡情。而出现在异国他乡的那么一把有着家乡特色的白色绢扇只不过是一种媒介,将法显的乡情在一个特殊的地点点燃了起来。

李白有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在诗仙的境界里,怀乡的媒介是明月,走遍天涯海角,高天悬挂的明月总是一样的。李白一生游走四方,他的诗多有怀乡恋故的无限情思,在那个时代,亲人之间、友人之间,能够及时共情的媒介大约也就只有这天上的明月了。法显不是诗人,一心向佛,苦学精读而深知重任在肩的他自然也不可能像他的前辈或后辈诗人们那样随意地挥洒情怀。若非真正能够使人动心,真正从灵魂深处有所触动,以法显的修为、法显的定力,怎么能够睹一物而“不觉凄然,泪下满目”呢?

最后,我们要说,山西丝绸业的发达与我们相去并不遥远。曾经,潞绸便是与杭缎、蜀锦齐名的中国三大丝绸品牌。山西的桑蚕养殖业则至今仍在熠熠生辉,以阳城县为例,2023年,这个县的蚕茧产量就达到168万公斤,桑农收入一亿零六百万元。养蚕户的户均收入也达到3万余元。与此同时,还以桑园文化为引擎,带动了相关的旅游业。由此我们又不能不再联想,凭借优越的地理条件及传统的历史文化资源,山西全省更大范围的桑蚕养殖和丝绸业的再度发达,或许并非异想天开。

郭天印 张剑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白绢怀乡与晋丝
爱国高僧晋法显
槐香,怀乡
晋城方言中的人文情怀
听阿来阐述诗圣笔下的“忧国与怀乡”
罗晋行程安排 罗晋片场与助理暧昧接触
粉丝团辟谣杨幂签约罗晋经纪人 网传消息为假
福建省(晋江)“白兰花”杯工艺美术现场技能大赛在晋江开幕
李白念之思故乡 岑参借其叹年华
填补河南空白——“文学之乡”为何花落周口

网址: 白绢怀乡与晋丝 http://www.pyqsh.com/newsview52597.html

所属分类:生活日常

推荐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