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生活 台湾收藏家许伯夷:两岸家书见证血浓于水的亲情

台湾收藏家许伯夷:两岸家书见证血浓于水的亲情

来源:朋友圈生活 时间:2024年01月28日 00:02

原标题:台湾收藏家许伯夷:两岸家书见证血浓于水的亲情

中新社北京1月27日电 题:台湾收藏家许伯夷:两岸家书见证血浓于水的亲情

中新社记者 应妮

年近八旬的许伯夷日前从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手中接过收藏证书时,一脸放心的表情。

许伯夷是台湾知名艺术家、收藏家,祖籍泉州。长期致力于中华文化传播的他,在2023年初将多年来收藏的一批书信移交给中国国家博物馆,并表达了无偿捐赠的意愿。

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许伯夷说,两岸家书是一段特殊历史的见证,见证了分隔两地的亲人如何通过书写来传递情感。“无论身在何处,故乡永远是两岸同胞魂牵梦萦的地方。”收藏过程中,他不仅被字里行间的亲情所打动,也深深感受到两岸一家亲,两岸是血脉相连、血浓于水的命运共同体。

“我记得其中有一封从山东寄给台湾亲人的家书。虽然50年未见,双方也都已经各自组建家庭,但写信人表示非常高兴得知对方还在世,而且很期待有机会可以见见面。”讲到这里,许伯夷眼眶发红。他说,虽然写信人不是自己的亲人,但从这封两岸家书中能看到亲情,很温馨。“这证明我们两岸是一家人。”

经整理,许伯夷捐赠给中国国家博物馆的这批书信共计6265件套,其中海峡两岸来往书信多达3559件套,时间跨度从1920年到2018年。主要记录了两岸民众间的日常交流等,反映了两岸民众之间延绵不断、难以割舍的紧密联系。

为什么要收藏两岸家书?“就是为了能记住啊”,许伯夷回答得非常直接。40年前他就开始了两岸家书的收藏。“那个年代没有人会重视这些,不少书信都被当作废品处理,甚至一把火也就烧掉了,能剩下来、留下来的也没那么多,所以我们必须要珍惜它。”

此前,许伯夷将其将收藏的福州人孙上捷与他在台湾的儿子孙世杭长达近30年的97封往来书信,捐赠给闽台历史文化研究院。

“杭儿知悉,汝动身后,连拨三电尽悉……”这是孙上捷写给儿子孙世杭的第一封信。1946年,孙世杭前往台湾工作,当时父子俩还以为这只是短暂的离别,没想到后来两岸进入隔绝时期,在停航和停邮的情况下,连最简单的问候都成了奢望。那个年代想寄信就必须先经过香港,再转到台湾,整个过程这么麻烦,他们父子俩还能保持近30年的书信往来,虽然都是写家长里短、家庭开支等生活汇报,依然让人深受感动。

许伯夷收藏比较多的,是台湾老兵写给在大陆的妻子的家书。老兵当中很多人因为没办法回大陆,最终选择在台湾又娶妻生子,“在他们和大陆妻子的往来信件里,我读到更多的是理解:虽然被迫中断联系很无奈很遗憾,但生活还要继续。有些老兵会在信里跟大陆的妻子汇报自己结婚的情况,还告诉她,如果有合适的人可以再嫁;而妻子的回信中既有怀念,也有释怀后的祝福。”

在他看来,两岸家书诉说着海峡两岸人民悲欢离合的感人故事,承载着海峡两岸同胞休戚与共的集体记忆,见证了海峡两岸人民之间无法阻断的交流历程,是特殊时代的见证,所以具有收藏和研究价值。他收藏两岸家书也不是为了去拍卖,而是希望尽自己所能,将这些珍贵的信件保存起来,遇到对这部分历史感兴趣的单位或者博物馆,很乐意将藏品捐赠出去,因为在他们的平台上,两岸家书能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能够得到更好的呈现。

“我看到中国国家博物馆里人很多啊”,他兴奋得像个小孩子,不禁开始期待这批家书面向公众的展览,“越多人看到越好!”(完)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诗书酬答,两岸作家的文学之约
图片故事|中秋话团圆,两岸家书里的思念
融融两岸情闽台一家亲
昆剧《人在草木间》:一缕茶香浸润两岸情
交响音画《海峡 海峡》奏响两岸一家亲
古典与现代的视觉盛宴,首届海峡两岸布袋木偶艺术节见证血脉相连
台湾文化人士:两岸文化交流不断,二十余载“情系中华”
2023海峡两岸汉字节在海沧开幕,用汉字书写两岸民意
两岸交流春暖花开从艺术家开始!2023闽台艺术交流展在台北举行
海峡两岸一脉相承中华文化,三湘四水遍落闪耀千年学府

网址: 台湾收藏家许伯夷:两岸家书见证血浓于水的亲情 http://www.pyqsh.com/newsview52962.html

所属分类:生活日常

推荐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