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书斋里的“御寒神器”
原标题:古人书斋里的“御寒神器”
▲ 黄卓 绘
古代文人墨客笔下的冬日情致很美,有梅花、有松竹、有飞雪、有火炉、有茶酒、有诗词……但数九寒天里,古人在吟诗作文、写字绘画或者埋头苦读时,是如何御寒取暖的?在此,我们择选传统书斋中几件重要的“御寒神器”,一起品味其背后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火 盆
▲ 《胤禛行乐图册·围炉观书》 (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
火盆是古人书斋中常备的一种取暖设备。据说,火盆在三国时期就已经使用,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火盆最早是用泥制成,泥火盆传热较慢,但保暖性能非常好,后来又逐渐有了铁、铜制成的火盆。火盆以圆形为主,形状大小不一,直径大多在五六十厘米,有的盆边还刻着装饰图案。
古代官员发放俸禄,不光发米,有的还发薪炭钱,也就是现在所谓“取暖费”。唐代诗人宋之问在宫城的秘书省值班时曾作《冬夜寓直麟阁》一诗:“直事披三省,重关闭七门。广庭怜雪净,深屋喜炉温。”王公贵族在冬天常使用铜制的火盆,燃烧木炭取暖。白居易的《卖炭翁》一诗,就描写了伐薪、烧炭的复杂工序和艰辛劳动,反映了卖炭老人困苦、辛酸的遭遇。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幅《胤禛行乐图册·围炉观书》,画面描绘了雍亲王胤禛身着汉族文人服饰,坐在火盆旁专心致志读书的情景。他右手捧书,跷着二郎腿,左脚踏在火盆边沿。火盆内炭火正旺,还插着用来拨弄薪炭的铜箸,也叫火筷子。此外,北京故宫博物院还收藏多件掐丝珐琅火盆,造型十分精美。
手 炉
▲ 清雍正黑漆描金山水楼阁图手炉(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
古代文人写字时感觉手冷,就会将手炉捧在手上,或笼进袖内,故手炉又称“袖炉”。
手炉在我国历史悠久,相传隋炀帝沿运河南巡,在寒冬时节来到江都(今扬州市),江都县令为讨好皇帝,与民间铜匠连夜设计制作了一个内置火炭的小铜炉,呈献隋炀帝取暖,隋炀帝顿感暖和,遂为其命名“手炉”。中唐时期,手炉已成为官宦人家常用的取暖之物;到北宋年间,手炉广泛走入民间。
明清时期,手炉制作工艺多姿多彩,材质也增添了漆器、珐琅等品种,大多做工精湛、格调高雅。当时涌现出大批名家巧匠,名家制作的手炉,融雕、镂、刻、镶、磨等工艺于一身,汇诗、书、画、印于一器,既可作为取暖的器物,又是把玩的工艺品。如晚明嘉兴名匠张鸣岐制作的手炉被称为“张炉”,驰名大江南北。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里也多有手炉的描写。如《金瓶梅》第六十八回中,爱月儿“一手拿着铜丝火笼儿,内烧着沉速香饼儿,将袖口笼着熏热身上”,这里的“铜丝火笼儿”即手炉。《红楼梦》第六回,写刘姥姥进大观园,历经周折见到王熙凤,但见王熙凤“粉光脂艳,端端正正坐在那里,手内拿着小铜火箸儿拨手炉内的灰”。《红楼梦》第八回也写道:“可巧黛玉的小丫鬟雪雁走来与黛玉送小手炉……黛玉一面接了,抱在怀中。”
“春信侵寻槛外梅,倚吟秉烛共徘徊。轻寒不入深庭院,女伴携炉得得来。”乾隆皇帝这首题画诗中所提到的“炉”就是手炉。清代学者张劭也有一首名为《手炉》的诗写道:“松灰笼暖袖先知,银叶香飘篆一丝。顶伴梅花平出网,展环竹节卧生枝。不愁冻玉棋难捻,且喜元霜笔易持。纵使诗家寒到骨,阳春腕底已生姿。”
暖 砚
▲ 清康熙松花石夔龙纹暖砚(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
砚台是古代重要的“文房四宝”之一,但那时由于缺少取暖设施,石质砚台中的墨在寒冷的冬天很容易结冰,令文思泉涌的文人墨客烦恼不已。唐代边塞诗人岑参在漠北军帐中起草战斗檄文时,砚台中的墨便冻结了:“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李白也遇到过这种窘况,无奈地叹息道:“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其实在唐代已经有了暖砚,可能因为两位诗人当时没有条件使用这一“神器”,才发出如此感慨。
古人发明暖砚,就是为了用砚温墨,防止笔墨冻结,以便挥毫流畅。早期关于暖砚的记载有唐人张说在《张燕公集》中的一则《暖砚铭》:“笔锋晓冻,墨池夜结,香炭潜燃,推寒致热。”白居易在《青毡帐二十韵》也有诗云:“砚温融冻墨,瓶暖变春泉。”唐明皇藏有一方制作极为精巧的暖砚,据《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内库中有七宝砚炉一所,曲尽其巧。每至冬寒砚冻,置于炉上,砚冰自消,不劳置火。冬月帝常用之。”此后的宋、元、明、清各代均有承袭,暖砚逐渐演变为一种兼具实用性与装饰性的文房雅具。宋人王之道《和张文纪咏雪二首》有诗云:“三杯强沃浇肠酒,一捻聊分暖砚盐。”明人屠隆在《纸墨笔砚笺·冬月砚》中记载了明代使用暖砚的情景:“冬天严寒不可用佳燕(砚),得青州熟铁砚,可以敌冻,炙砚需用四脚挣炉,架火砚上,微微逼之,或用砚炉也可。”现存最早的暖砚实物为1982年在甘肃灵台县百里镇北宋中晚期的窖藏中出土的一方陶暖砚,砚膛中空,置放炭火,双面砚可同时受热。
暖砚造型包括正方形、长方形,六方形、八方形、圆形、鼓形等,从功能上分有两种类型:一为“水暖型”,即在墨堂之下凿出空腔,通过注入热水使砚面的温度升高;二为“火暖型”,即在砚面之下制成空腔,引入炭火烧烤或置放油灯加热。火暖型暖砚要经受炭火的长时间烘烤,端石、红丝石、洮石等柔滑润泽的砚石很容易被烤焦开裂,所以只能选用硬度更高、质地致密的歙石或松花江绿石制砚。由于暖砚制造工序复杂、造价较高,属于文房中的奢侈品,一般寒士很难用上。到清代中晚期,紫砂暖砚出现,为收入低下的文人使用暖砚提供了机会。紫砂泥具有可塑性强、透气性佳、耐高温等特性,能制造出各式各样的紫砂暖砚,很受文人墨客的喜爱。值得一提的是,清代内廷制作的御用暖砚一般以铜、铁、锡、银为砚匣,并鎏金或镂空錾刻纹饰,工艺精湛。
温酒器
▲ 清雍正“养和堂制”款青花釉里红八仙温酒壶 (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
古时文人往往诗酒不分家,所以温酒器也成为书斋必备。据记载,温酒器最早出现于商周时期,到汉代有了温酒樽,在制瓷业发展空前繁荣的宋代,则出现了包括注子、温碗和盖在内的形制巧妙、工艺精良、功能成熟的陶瓷温酒器皿。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清雍正“养和堂制”款青花釉里红八仙温酒壶,整体造型呈葫芦状,由两部分组成,上部盛酒,下部注热水温酒,用以长酌。两截相合,恰为一整体,设计新颖巧妙、别具风格。该温酒壶里白釉,外部通体为青花釉里红装饰,以釉里红河水为底衬,上绘青花八仙人物纹饰。
有了温酒器,古人便可以在银装素裹的大雪天里,约上诗朋文友温酒把盏了。经过温酒器“加持”,酒的味道更加醇香,而且有暖胃的功效,也使饮酒充满了情调。唐代诗人许浑有“暖酒雪初下,读书山欲明”的诗句;明朝诗人潘希曾也留下“宿火时温酒,敲冰自煮茶”的吟诵。
2024年1月30日《中国文化报》
第8版刊发特别报道
《古人书斋里的“御寒神器”》
↓ ↓ ↓ ↓ ↓ ↓ ↓ ↓ ↓
责编:陈陈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古人书斋里的“御寒神器”
纸衣、温室、貂绒,古人御寒的花式神器!
古人染梅描九消寒法
香港集古斋办青年书画家联展 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古诗词鉴赏】宋代诗人陈与义《春寒》诗赏析
【古诗词鉴赏】宋代词人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词赏析
纽约亚洲艺术周:葛饰北斋刷新纪录,蓝理捷与时代换幕
《沙公临古》| 以临古勾勒中国古代书法发展脉络,再现中国书学和书法艺术的历史与精神
【古诗词鉴赏】宋代诗人杨万里《咏桂》诗赏析
古代冬日生活:古人如何度过寒冷的冬季
网址: 古人书斋里的“御寒神器” http://www.pyqsh.com/newsview53233.html
推荐社会生活
- 1一个人,也要好好生活 2073
- 2新疆美女哈妮克孜恋情揭晓,男 2064
- 3中华民国双旗开国纪念币一枚能 1836
- 4细读《金瓶梅词话》第35回之 1790
- 5李清照:两处相思同淋雪,此生 1253
- 6金莎的穿搭给人一种精致土的感 1155
- 7周杰伦晒和昆凌游玩照 同和小 1064
- 8据李子柒友人透露,李子柒已经 1051
- 9苏志燮宣传新片不忘撒狗粮,大 928
- 10自毁人生!池子再说无底线言论 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