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生活 一个人的好命,从用“反派心态”生活开始

一个人的好命,从用“反派心态”生活开始

来源:朋友圈生活 时间:2024年02月05日 15:44

原标题:一个人的好命,从用“反派心态”生活开始

文|常青竹(富书专栏作者)

生活中,我们常因想维护“老好人”形象,而深受其累。

为了照顾别人的感受,陷入了情绪漩涡;

为了解释事情的真相,掉入了自证陷阱;

为了维护短暂的和平,牺牲了自身利益......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丢掉了领地,消耗了能量,将自己折腾得疲惫不堪。

反倒是那些大胆当反派的人,把生活当作游乐场,不再向外追逐,在自己的世界里活得轻松自在。

一个人的好命,从用“反派心态”生活开始。

不再害怕拒绝

毕淑敏在《行使拒绝权》中说:

如果我们始终不拒绝,我们就不会伤害别人。但是我们伤害了一个跟自己更亲密的人,那就是我们自己。

生活中的我们,时常会因碍于情面不忍拒绝,落得被琐事拖累的局面。

邻居以“顺路”的名义蹭车,你因不好意思拒绝,只能勉强自己,迎着笑脸同意;

朋友以“请求帮忙”的理由白嫖专业技能,你因不愿伤和气,只能委屈答应;

同事以“这块你擅长”的理由推卸工作,你因顾全大局,只能无奈点头......

在无数次被“不懂拒绝”消耗后,才逐渐发现,痛苦与疲惫的只有自己。

在节目《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中,黄渤分享过自己的一段经历。

有天晚上,黄渤接到一位朋友的来电。

由于两人许久未联系了,黄渤便下意识地以为朋友有重要的事情。

没想到,朋友是因为在饭局上宣称认识黄渤,想让他撑场子。

不愿意拂朋友面子的黄渤,只能被迫营业。

电话中,自来熟的饭局朋友让黄渤给他重现电影中的某句台词。

这样不礼貌的招呼,黄渤回复了十来个人。

当电话回到朋友手中时,黄渤本以为事情到此结束。

谁知,朋友却继续调侃“你说你还有那么多人喜欢你,怪不怪!”

对于朋友自以为是的幽默,黄渤直接回怼道:“你下次再这样,我绝对不给你留面子,中间就挂了!”

余华曾说:“当我们凶狠地对待这个世界时,这个世界突然变得温文尔雅了。”

这个世界上,真正聪明的,往往不是能力强的人,而是敢于说“不”的人。

要知道,越是妥协他人,越会自我为难;越是忽视自己,越会委屈懊悔。

往后的日子里,不讨好、不迎合、不在乎,方能过得肆意洒脱。

不再过度共情

电视剧《我在他乡挺好的》中,胡晶晶是一个活泼热情的女孩,永远笑意盈盈。

她用极强的共情能力,治愈着朋友的痛苦,温暖着身边人。

妈妈将晶晶当作出气筒,哪怕言语过激,不停地伤害她,她也全盘接纳;

因为她能站在妈妈的角度,理解她的不易,但晶晶的内心早在无止境的消耗中,变得千疮百孔。

表姐身患重病后的悲伤与无助,只能倾诉给晶晶;

晶晶感同身受表姐的痛苦,所以在承担家庭与生活的诸多压力后,又增加了无尽的担忧,靠着吃抑郁症的药缓解。

朋友被骗半年房租,胡晶晶来不及消化被开除的情绪,拿起刀就冲到现场为朋友撑腰……

长期的过度共情,让胡晶晶的内心满是压抑与沉重。

因为不愿将“苦水”倒给身边人,晶晶只能自我消化。

她晚上时常睡不着觉,脑海中回顾各种糟心的事情;精神崩溃,偷偷在角落里哭泣,患上抑郁症……

直到生日当天,胡晶晶在经历一系列不顺利的事情后,被一通催债的电话彻底压垮,选择了跳楼自杀。

心理学家罗纳德·波德尔说:“情绪,可以像流感病毒那样传播,传递给密切接触者。”

往往被情绪桎梏的人,并非生活有诸多不顺,而是困于他人的痛苦牢笼。

就像太宰治在《候鸟》里写到得那样:“太敏感的人会体谅他人的痛苦,自然就无法轻易做到坦率。

倘若永远为他人情绪过度消耗自己,就会给生活套上沉重的枷锁。

凡是有所成就的人,都不会为他人的情绪买单。

明白课题分离的意义,把握好自我与他人的交往界限,方能远离不必要的损耗;

把控好情绪开关的按钮,学会钝化他人情绪,方能屏蔽负能量的传播。

减少不必要的共情,守护好自身能量,才是对自己最大的温柔。

不再轻易自证

罗翔说过:“误解是人生常态,理解才是稀缺的例外。”

深以为然,人生的很多时候,我们都因努力纠正别人质疑,而陷入“自证陷阱”。

有位网友的朋友便是如此。

朋友虽然年纪很小的时候就辍学打工,却从来没有放弃提升自己。

那时的她,白天在电子厂做流水线工人,晚上又跑到舞蹈机构,默默耕耘,练苦功。

学成后,朋友开了家舞蹈机构,收入不仅大幅度增长,甚至高于同村大多数人。

但村里人并不相信是朋友能力强,反而认为钱来路不正,对原因揣测颇多。

不仅有当小三、傍大款等毁女孩清誉的谣言,更有甚者冒充亲戚咬定她的钱来路不正。

朋友父母不愿意女儿的清白被污蔑,便一次次地澄清。

可是,他们的澄清不仅被误解为“欲盖弥彰”、“心虚”,更让村里人锤定了谣言真实性。

这导致朋友回家过年都不敢出门,害怕看到别人投来的异样眼光。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做“自证陷阱”。

它指的是面对他人的误解,你极度渴望证明自己的清白,却在不自觉中落入对方圈套。

因染粉红色头发而被网暴,最终自杀的研究生郑灵华就是落入了“自证陷阱”。

一张和爷爷的普通合照却衍生出“陪酒女郎”、“爷孙恋”等污言秽语。

为了自证清白,郑灵华将头发染回黑色,卸载掉所有APP,利用法律进行维权……

即便如此,她还是未能阻止恶意的延续,忍受了长达半年多抑郁症的痛苦。

很遗憾,她没有坚持下来。因为我们越是自证,越是证不清。最终,郑灵华永远定格在了二十四岁。

我们有自我辩解的想法,乃人之常情;却不知,真相从不在误解者的认知里。

反倒是陷入自证循环的我们,落得耗尽精气神,迷失自我的结局。

要知道,别人的评价是虚无缥缈的,自己的感受才是真实稳定的。

俗语说得好,常与同好争高下,不与小人论长短。

人生最好的状态,是独善其身,保持宁静,怡然自得地做自己。

不再内耗自己

稻盛和夫曾说:“如果善良得不到应有的尊重,那么最好的方式就是翻脸。”

的确如此,没有边界的退让,往往换来的是变本加厉。

在知乎上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

叶叶年少时家境贫寒,时常因交不起学费被老师谈话。

这让她的心里,充斥着难以言说的苦闷与自卑。

为了避免这种窘境,叶叶希望父亲能够借钱交学费。

此事不但遭到了父亲的拒绝,还让父女两个产生了巨大冲突。

偶然间,这件事被同学小金知道,她将此事大肆宣扬。

当时同学们脸上的讽刺与轻蔑,给叶叶本就敏感痛苦的内心带来了不可逆的创伤,久久无法释怀。

很长一段时间里,叶叶不敢抬头走路,害怕直视同学的目光;

脑海中多次浮现当时的场景,情绪时常处于难过与崩溃的状态;

对未发生的事情心生胆怯,在无数次的自我责备与评判中,前进的动力早已被磨灭......

童年的枷锁束缚了叶叶许久,好在,她勇于直面痛苦,靠自我实现了治愈。

多年后的同学聚会上,小金又开玩笑地提起这件事。

面对小金再一次的触及底线,叶叶没有躲避,不仅当场怼了回去,还将小金拉黑。

若是我们习惯性地迁就他人,就容易疲惫无力,陷入反复的内耗。

所谓破鼓万人捶,行走世间,毫无原则与底线的退让,只会换来他人的随意欺负。

杨绛说:“如果善良得不到尊重,那就让它长刺。

面对争执的发生,不卑不亢,勇于捍卫自我利益与底线。

面对不怀好意的人,展示真实的自我,大胆释放攻击性。

生活真正的强者,都会用内心坚韧的力量感,从容对待生活的纷扰。

赫伯特说:“你越冷血,越果断,越不拖泥带水,就越有人欣赏你。”

深以为然,无底线的舍弃与退让,往往换来的是恶意的深渊。

与其在他人的世界里委曲求全,不如在自己的旷野里自由驰骋。

清空过多的愧疚感,不困于所谓的交情,就能获得他人的尊重;

戒掉过重的责任感,不背负他人的情绪,才能活出真实的自我;

摆脱过度的认可感,不落入自证的陷阱,方能掌握人生主动性;

减少过强的道德感,不忍让他人的欺负,终能开启轻盈的生活。

愿你我都能修炼好反派心态,温柔却不好惹,做有棱有角的自己,拥抱丰盈快意的人生。

作者简介:常青竹,富书作者,进,吾往矣,一个人‬要想成功,不被阻挠,不被诱惑,这就是屏蔽力,本文:富书生活馆,富书严选,优品好物,和你一起提高生活质量,本文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注:本文章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一个人的好命,从用“反派心态”生活开始
一个人,心态越好,生活越顺
《简爱》:一个女人,拥有真正的生命和自由,是从学会自愈开始的
好的人生,从克服焦虑开始
一个人变强,是从拒绝内耗开始的
一个成年人的真正成熟,是从4个“失去”开始的,你知道吗?
红网夜读|活得太用力的人,十个有九个活得不好
一个人,心态越好,福报越多
一个人的成熟,从好好赚钱开始
当她们用文字“整理”自己的成长经验 “生命的写作”就开始了

网址: 一个人的好命,从用“反派心态”生活开始 http://www.pyqsh.com/newsview53637.html

所属分类:生活日常

推荐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