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生活 人到中年才明白,父母和子女,并不是“一家人”

人到中年才明白,父母和子女,并不是“一家人”

来源:朋友圈生活 时间:2024年02月10日 11:25

原标题:人到中年才明白,父母和子女,并不是“一家人”

我们总以为,父母和子女,是骨肉相连的。

孟子也说过:“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

当我们到了中年,再去看家庭关系,就会发现,家人都在一起,不一定会很快乐,甚至把自己的人生,折腾得够呛。

团圆饭固然很好,但是天天团圆,其中的味道就变了。事实说明,也是没有办法天天团圆的。

终究会明白,父母和子女,并不是“一家人”,大家和小家的区别很大。

01

几代同堂,多半是一场灾难。

唐朝时,高宗去泰山,路过郓州。

他看到一户人家,九代同堂,就上前询问:“有什么让家庭和睦的好方法?”

家里最大的长辈张公艺上前,没有说话,只是连续写了一百个“忍”字。

高宗看了,感慨颇多,然后下令赏赐。

后人根据这个典故,还修建了“百忍堂”。

《张氏族谱》记载:“合家九百人,每日鸣鼓会食;养犬百只,亦效家风,缺一不食。”

也许你会羡慕张公艺家,也许你会担心有一天“忍”不下去。更寻常的是,你早就忍不住了。

有一位作家说:“即使是孩子,也有一个人格,也是一个独立的人。”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思想和前程,还有自己的爱情和生活观点。一群人,每个人的言行举止都不同,却要挤进一个家里,鸡毛蒜皮的事情,到底有多少?

血脉相连,不等于是三观一致。具体说,有以下几个问题。

其一,日常开销问题。

兄弟姐妹都成家了,都在父母的家里吃饭。那就意味着每一顿饭,都是一大桌,开销是很大的。

开销如何分配,应该有方案。可是有人的收入高,有人的收入低;有人连续一个星期不会在家吃饭,有人天天吃,还要加宵夜。内心的平衡,开销的供给,就会打破。

其二,孩子的教育问题。

家里 的孩子,到底是爷爷奶奶教育,还是父母教育,还是叔叔伯伯教育?大家似乎都有发言权,但是无法统一观点。

孩子闹腾,有人护短,有人指责,吵架是不能避免的。

其三,赡养老人的问题。

父母很老了,走不动了,一大家人的饭,就搁浅了。

照顾老人要花钱和时间,若是大家都围着老人转动,不太可能,有人要上班。若是大家都上班,老人就没有人管。

其四,婆媳关系的问题。

俗话说:“亲不过父母,近不过夫妻。”

妻子和母亲同时落水,到底救谁?这是一个无解的问题。若是家里每天都出现,那就无语了。

男人听了枕边风,父母会不开心,认为“娶了媳妇忘了娘”;男人什么都听父母的,妻子很恼火,认为这不是真爱。

事实上,几代同堂,这是一个概念,而不是几代人一起过日子。

02

父母和子女关系再好,也需要分寸感。

在我居住的小镇上,菜市场门口有两个补鞋人,一老一少。

刚开始,大家觉得,他们是父子,随便照顾谁的生意,一样。

但是后来,有人发现儿子和父亲是单独核算的。如果照顾了父亲的生意,儿子脸色不太好;若照顾儿子的生意,担心父亲老人,过日子的钱太少。

犹豫之中,大家索性绕过父子,去另外一家修鞋摊。

眼看生意少了,父亲把摊位挪动到菜市场的另一个出口。从而父子相安无事。父亲有生意忙不过,就送给儿子;儿子有生意忙不过,就送给父亲。

一个摊位,一分为二,各自做大做强。

农村有句土话:“树大分叉,家大分家。”

聪明的父母,在子女成家之后,就会要求分家。儿女、父母各自有小家庭,都单独管理。若是有需要,互相帮忙,过年过节聚一聚。

动物界里,狐狸等儿女长大了,就赶出老窝;老鹰会打翻悬崖上巢穴,逼着小鹰飞向天空,寻找自己的生活。

思想家歌德说过:“我们虽可以靠父母和亲戚的庇护而成长,倚赖兄弟和好友,借交友的扶助,因爱人而得到幸福,但是无论怎样,归根结底人类还是依赖自己。”

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家庭经营方式。

主动分家,是中年人应有的认知。不要认为,在父母家,就占便宜了,就白吃白喝,除非你要啃老。

就算你有机会啃老,还得问一问其他的兄弟姐妹,是否答应。

父母和子女的关系,慢慢会变成“父母家、儿女家”的关系。

父母家,是大家团聚的地方,是以父母为首的大家庭。遇到兄弟姐妹矛盾、大家庭财产管理分配、父母养老的问题,都在大家里处理。

平时,大家都过得还好,父母家,也是一个独立的小家庭。

儿女家,是小家,是一对中年夫妻努力改变命运,教育子女的场所。父母来了,就是招待贵客一样。

另外,带娃是父母帮助子女,孝顺是子女回报父母。

好的关系,是符合“远香近臭”的规则的。就是父母和子女在一个地方居住,也要一碗汤的距离。

03

人到中年,没有容易的日子。若是回家,还要吵闹几句,看脸色,就更不容易了。

与其和父母捆绑在一起,不如各自去寻找出路。

庄子说:“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若是耗尽自己,去维系大家庭外表的和气,不如做好自己,不让大家庭担心,不给大家庭添加负担。

从我们的脐带被剪断的那一刻开始,就是奔赴自己的前程,一步一步离开原生家庭。

带着父母给予我们的真情,走向远方,是莫大的欣慰,不是冷漠。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回到没有父母的老屋,才明白人这一辈子,本是一场归途
三位6旬女人的倾诉:人到晚年才明白,身边最亲近的人并不是老伴
和父母不亲的人,多半有三个共性,需要早点明白
八首亲情诗词:年少不懂父母恩,懂时已是中年人
或许你不懂,最亲的人不是父母,也不是爱人和子女,而是这个人
男子到女友家见父母,“有些人看一眼便觉得是好妻子”……
人到中年,留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并非房子和存款,而是这4样“东西”!
父母若是有一个人先走,作为儿女,做好三件事算是尽孝了
人老了才明白,想让子女孝顺,做好这件事就够了!
人到晚年,躺在病床上才明白,子女不是越多越好,而是靠这2样“东西”!

网址: 人到中年才明白,父母和子女,并不是“一家人” http://www.pyqsh.com/newsview54053.html

所属分类:生活日常

推荐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