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生活 催婚、尬聊、躲亲戚……古人听了直摇头︱澎湃问吧春节篇①

催婚、尬聊、躲亲戚……古人听了直摇头︱澎湃问吧春节篇①

来源:朋友圈生活 时间:2024年02月12日 11:32

原标题:催婚、尬聊、躲亲戚……古人听了直摇头︱澎湃问吧春节篇①

古人春节怎么放假?年夜饭怎么吃?

随着互联网的诞生和人口流动,让现代人过上了一种很“新”的年。

澎湃问吧整理春节特辑,一起聊聊古时今日的年味。

古人过春节大赏

点击图片即可提问

@山有木兮卿无意:古人没有手机和网络,春节休假靠啥消磨时光?

上师大人文学院副教授 王宏超:古代的休假制度称为休沐制度,如唐代“九日弛驱一日闲”,工作九天休息一天。节假日休假,唐代《假宁令》称“元正、冬至,各给假七日。”就是春节放假七天。但需要注意的是,休沐制度主要针对的是官僚阶层,且并没有被严格执行,对于农民、手工业者及商人来说,其作息并无定例,有些劳动者终年劳作,长年无休,也是常有的情况。

古人的生活世界与现代有很大的不同。如今手机和网络让我们的生活“个人化”了,而古人的生活相对而言更“集体化”一些。在春节,有家庭的团聚吃饭,也有走亲访友,有祭祀纪念活动,还会有花灯烟火等活动,尤其在上元节,游乐项目非常多,可以称之为中国的“狂欢节”。

点击图片即可提问

@我-姓-社:清朝也有春运吗?官员春节时要上朝吗?

清史学者、《上新了故宫》历史顾问 杨原:古代社会其实没有过年回家的习俗,在京官员没有特殊原因是不可以离京的,我看过很多案子,旗人因为私自离京,都被判刑,罪名叫逃旗。即便是假期,官员也不得私自回原籍,而且从乾隆以后,很多退休官员都纷纷把家从原籍迁到了北京,其户口就挂在顺天府的大兴和宛平两县之内,他们的原籍已经变成北京了。清代没有现在这种春节团拜,皇帝不会去看望大臣,连宫里的妃嫔都不可以回娘家,更不会串亲戚。只有大年初一,群臣向皇帝、太后进行朝拜。

清代官员,自康熙以后,上朝的机会其实并不是很多,一般普通性事务主要通过内阁处理,还有一些相对比较重要的事务则是每日皇上在养心殿传一些大臣面谈,这些大臣官位一般都比较高,还有一些事务则是通过奏折来处理。所以过年的时候,在腊月二十左右,钦天监会专门选好日期,让各衙门官员封印,就算放假了。一般来说,除了大年初一的太和殿大朝贺以外,普通在京官员就没什么要处理的公事了。不过还有很多亲贵大臣,还有陪王伴驾的事,比如年初二的萨满祭祀、重华宫茶宴、到宫内恩赏听戏。这三件事是比较有意思的宫廷春节活动。

点击图片即可提问

@SwingToys:古代宫廷除夕宴都吃些啥?

中国古代文学博士后 柏松:清宫除夕宴,帝后嫔妃入席后宴会正式开始,热汤膳第一个端上桌;然后上奶茶。汤膳、奶茶相当于开胃品,之后是“转宴”大席,玉盘珍馐依次登场。“转宴”之后摆酒宴,酒宴结束后宴会临近尾声时上果茶。中式宴会餐饮是相当丰富的,袁枚在《随园食单》“上菜须知”中有专门表述:“盐者宜先,淡者宜后,浓者宜先,薄者宜后,无汤者宜先,有汤者宜后。且天下原有五味,不可以咸之一味概之。度客食饱,则脾困矣,须用辛辣以振动之,虑客酒多,则胃疲矣,须用酸甘以提醒之。”上菜的顺序是先浓后淡,汤放后,宴会半场客人困乏时上辣味的食物可以提神开胃,酒过三巡时上酸甜口的菜肴可以提神醒脑。

清代从民间到宫廷春节都吃“五辛盘”,乾隆皇帝曾下旨要求御膳房“伺候五辛盘”,御膳房厨师用葱、姜、蒜、韭、辣芥切成细丝蘸酱食用。根据明代李时珍的说法,“五辛盘”的“辛”不单指蔬菜刺激性的滋味,在春节期间食用还有“迎新春”的意思。申时行诗句“早春先试五辛盘”中就有“春盘迎新”的意境。时至今日,“春盘”食材更多样,搭配更多元,“翠柏红椒,细剪青丝韭”,有了鲜嫩清爽的蔬菜,我们便能透过一众甘脆肥醲,从五辛盘上看春生!

点击图片即可提问

@药师傅:放鞭炮、赏灯会,古代新春“夜生活”什么样?

华东师大美术学院副教授 毛毅静:传为李篙《岁朝图》是迄今所见最早的过年题材的作品。此图描绘一大户宅院庆贺新年的情景,街门上的门神桃符,院中天灯高竖,孩子们燃放爆竹,厅堂里设有祭祖的供品,来客和主人互相拜年,一切呈现出新春的欢乐。

古时,人们祈望平安,但认识和对付自然灾害的能力却很有限,往往将灾害发生的根源归咎于妖魅作祟,而为了避免灾难又只能求助于神力,于是有岁末跳摊和陈设神像以驱鬼的风俗活动。圈臃驱邪的风俗普遍盛行于宫廷和民间,岁末跳摊规模尤为盛大,汉代宫廷岁末大摊由一百多人组成扮演神人的队伍,喧呼圈瞰,将邪疫逐出端门,然后在宫中设桃梗、郁垒、苇菱等以镇鬼。

现代人春节“自救”指南

点击图片即可提问

@WaitingFung:“断亲”现象为何成常态?走亲戚还有必要吗?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胡小武:现代的断亲,主要谈及的是二代亲内的疏于、懒于、不屑于近距离交往行为与态度。在未来中国更加鼓励二孩、三孩的时代,断亲应该不会被生物意义上割断。但是,心理意义上的断亲,是否会发生,目前还不好预测。但相比于传统亲缘网络关系而言,越是开放时代,越是城镇化流动,总体上与今日相似,青年人普遍不愿走亲戚,似乎成为一种客观趋势了。

当下的时代,每个人都生活不易,关注自身是客观存在的生活要求,但亲戚之间坐下吃顿饭,能够建构良好的亲缘关系。亲缘之间的血缘链接,是一种生物学上的链接,往往也会助力个体或家庭的社会资本积累,所以说,每个人都要学会经营和构建亲缘关系。当然,无论贫富,亲戚之间总体上是一种己知和众知的事情,所以谁也难以摆脱这种天然的亲缘关系网络。我的观点是能够经营好亲戚关系的人,也会有能力经营好社会关系。

点击图片即可提问

@OOOrange:为什么长辈人均爱催婚?催完结婚催生娃,生了一胎催生二胎,如何应对?

社会性别研究者 齐姜:年轻一代视婚恋情况为不宜讨论和过问的“个人隐私”,但是从长辈的角度上看,他们过问你的婚姻关系只是他们表达对你的关心和爱护的方式,毕竟,他们很难和你找到其他的共同话题。在婚姻上,长辈和年轻人有代际间的理解差异:长辈的出发点虽然各有不同,但对他们而言,只有进入的婚姻,才能得到某种社会关系和社会意义的承认。而年轻一代已经意识到个人价值并一定必须要依附于某种社会关系。两方的认知都有他们所处的时代和环境的影响,想要说服对方的确不易。

面对这样的父母催婚压力,首先可以尝试真诚沟通,尽可能交换想法,让他们理解你为什么不想结婚等想法。当然,根本改变父母的想法是很难的,有些时候父母暂时被说服了,过一段时间又会催婚。如果只是想要缓和双方的关系,应当尽力保持生活的独立,减少父母对个人的影响力。另外,也可以转移父母的注意力,让他们在退休后的老年生活中建立爱好,解决他们的精神寄托问题。

点击图片即可提问

@~zZ:“过年焦虑”是为什么?

哥大社工专业博士 姜楠:我们不断地追求消费,很多程度上想追求的不是物件的实用性,它们只是一个个资本系统下的符号,对应着某种社会地位和身份,我们渴望的是自我的身份感。我找不到自己是谁,也找不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属于哪儿,我只有通过谈虚拟老公、养虚拟青蛙,抵抗用空虚感覆盖了的存在焦虑。

大学教育走向职业化,我们整个教育过程中对于“自我、价值、幸福”的引导是缺失的;理想之爱的幻灭,生活陷入日常和世俗;道德变成一个遥远的词语,甚至让人不敢谈论;物质主义横行,幸福与物质划上了强绑定。这一切在加强着我们的空虚,让当下的生活变得艰难,让青年人苦闷不已。

点击图片即可提问

@唐三百:“网购式拜年”“人不到礼到”会不会成为社会主流?

暨南大学经济与社会研究院助理教授 唐高洁:我觉得这种“网购式拜年”和“人不到礼到”其实是互联网发展和人口流动带来的,在疫情前就有这一趋势。现代社会人们的交际圈越来越广,尤其是大规模的人口流动背景下,我们的亲朋好友不像过去那样都离我们很近。网购的发展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方便的与自己远处的亲朋好友联络感情的途径。

现在疫情下,可能很多人无法按计划回家过年,“网购式拜年”替代了过去的面对面拜年。疫情之后,大家可以自由回家,“网购式拜年”相比疫情期间应该会有所下降。但是人口流动和网购便捷的长期趋势没有变,因此长期来看,“网购式拜年”仍会越来越普遍。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在河南,感受澎湃的中国时间
老话:黑兔逢双春,三人要躲午,明日端午节,哪些人要躲端午?
家里人和亲戚吵起来了,亚菲赶紧打电话催爸爸回来
人民网评:在文博会感受澎湃文化气象
红楼梦:金陵世家的落魄公子,娶亲借住亲戚家,婚后被妻子拿捏
连步摇和耳环都控制不住,就不要尬吹自己是古装美人了!
肖战入场了,又是一个难眠的夜晚!心潮澎湃!
为什么富人不愿意拉穷亲戚一把?看看王宝强在农村的事情就知道了
“建投读书会·澎湃北外滩”明珠共潮系列读书会启幕
人老了,去亲朋好友家做客时,要做到“三不问”

网址: 催婚、尬聊、躲亲戚……古人听了直摇头︱澎湃问吧春节篇① http://www.pyqsh.com/newsview54176.html

所属分类:生活日常

推荐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