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生活 以椿为姓 唇齿留香满眼春

以椿为姓 唇齿留香满眼春

来源:朋友圈生活 时间:2024年02月28日 16:12

原标题:以椿为姓 唇齿留香满眼春

百家姓,椿。

椿本义为木名,指大椿,即香椿树,楝科香椿属多年生木本植物。“椿木皮细肌实而赤,嫩叶香甘可茹。”早春时节,香椿发出的红色嫩芽,古诗称其“嚼之竞日香齿牙”。

以椿为姓,留恋椿的长久与芳香。

椿萱之茂

庄子说:“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大椿树就是香椿树,一种多年生落叶乔木。因其生长年限长,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说椿“易长而多寿考”。椿自古就被喻为父亲,人们希望父亲像大椿一样长生不老,还把“椿”与“庭”合起来,尊称父亲为“椿庭”。当年,孔子的儿子孔鲤怕打扰父亲思考问题,常常“趋庭而过”,快步走过自家的庭院,并常常“趋庭”接受父亲的训导,“庭”便取自这个典故。想那庭中,一定有一棵茂密生长的香椿树吧,在春意如水的流光中,高高挺立,叶厚芽嫩,朗然清扬。

人们为男性长辈祝寿,也常尊称“椿寿”,其丰富的内涵和良好的蕴意,让香椿树和同样美好深刻的萱草有了奇妙的联系,共同组成了一个汉语成语——椿萱并茂。“萱草”为忘忧之草,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萱本作谖。谖,忘也。”古时候母亲居住的北堂门前往往种有萱草,人们便雅称母亲所居为萱堂,萱堂也代称母亲,为女性长辈祝寿,都尊称为“萱寿”。椿萱并茂这个褒义词,指椿树和萱草都茂盛,比喻父母都健康。

椿萱并茂,是多么幸福的人生。

香椿树便很早就成为健康、平安、幸福、自然的象征。香椿木被视为灵木,又称“辟邪木”,她是一种优质的木材,树干通直、色泽红润、纹理清晰、气味芳香、材质坚硬、不易开裂,非常耐腐蚀及防虫蛀,是制作高档家具及工艺品的上好木材,素有“中国桃花心木”之称,可与上等红木相媲美。传说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在单州赛仙台谪居时,常常以香椿木为枕。古时候,得一香椿木放在家里,能兴家旺业、有益健康,每家每户盖房子都要用一块香椿木,大到房梁小到一片房梁木榫都一定要用到,以辟邪、镇宅、保平安。这进一步表明,父亲就是一个家庭的顶梁柱呀。

作为历数千年仍枝叶茂盛的长寿树木,椿自然被人们喜爱。就有一户人家,在孩子刚出生之时,即在庭院里种下香椿树,让香椿树陪伴孩子成长,并以“椿”为孩子之姓氏,称椿氏,以此表达最良好的祝愿,盼望子女健康长寿,家族兴旺发达。这户人家,被世人称为椿家。这是椿姓最初的起源,具体年代已不可考。椿姓自椿家开始,世代相传至今。

成为椿姓之后,椿又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即除了指香椿树、大椿之外,还常常被引申为所有春天发芽的长寿树木。春天里,便有许多长寿树木被人们长久地喜爱。

春来,椿发。椿带来的,是永春。

苏椿之痛

逢春暖花开之时,邀三五好友小聚于香椿树下,赏椿树,闻椿香,采椿芽,真是一件惬意的事情,那时感受到的,真像是父亲给予我们的踏实温暖。香椿树很有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叶、干、皮、根都有用,她曾与荔枝一起成为南北两大贡品,深受皇上及宫廷贵人的喜爱,还被称为“百木之王”。

据传,在很久以前一个王者争雄的年代,一名王者战争失利被人追赶,孤身逃入深山老林,整整七天粒米未进,最后一天他已经精疲力竭,抱着满心的不甘和无奈躺在一棵树下。奄奄一息间,一丛树枝落在他头部,几片树叶飘在他嘴边,他下意识地接住咀嚼,一时竟觉得味道鲜美,唇齿生香。于是,他扶着树站起来摘下树叶大嚼,吃了一阵,发现自己不但摆脱了饥饿,而且还能够行动了。这树,就是香椿树。随后的几天里,这落难王者以香椿树叶为食,恢复了体力,走出了山林。不久后东山再起,夺取天下。稳坐王位后,他大封有功之臣,想到自己当年在山林里命悬一线的经历,他昭告天下,封赠香椿树为“百木之王”。

这个故事被很多与椿相关的人欣赏,金国末期大名府人士苏椿就非常喜欢这个故事,也曾经希望自己成为那样的“王”,不过他未能如愿。

金国末期,战乱不定,河北大名府南乐乡人杨铁枪组织民团保卫乡里。成吉思汗发兵攻打金军行至南乐乡时,杨铁枪率众响应,在共同抗击金兵时不幸中箭阵亡,众人便推举同乡人苏椿接替杨铁枪领导这支军队。这时的苏椿,还是有着成就“王”业之雄心的,并想将“椿”大大地立起来。但接下来事件的复杂和他的处理,让他与“王”差距很大。

原农民起义军红袄军军阀、已投降南宋的彭义斌率军进击大名府,苏椿出战不利,率部归降南宋,彭义斌遂占领大名。原为杨铁枪属下的王珍认为彭义斌心术不正,不断在金国和南宋之间横跳,又曾经杀掉了对他有知遇之恩的李全,还有建立伪齐政权自己当皇帝的野心,所以不愿归降彭义斌,只得弃家逃离了苏椿的军营,投奔到成吉思汗之侄蒙军主帅按只吉带麾下,被按只吉带收为义子。很快,王珍带领蒙古大将速鲁忽率兵击退了彭义斌,苏椿献上大名府投降,王珍妻儿安然无恙。不久,王珍发现苏椿有背蒙归金之心,遂先发制人,率本部人马与驻扎河北的蒙古军元帅梁仲合兵一处,共同发兵攻打苏椿。苏椿兵败,从南城门往汴梁地区(约为今河南开封)逃亡。苏椿逃走后不久,蒙古军假意派人招降,说安置其到许州(约为今河南许昌)驻守。苏椿上当,于公元1225年农历九月率部到达许州,一到达即被蒙古军擒杀。

苏椿注定与椿无缘。他的后裔子嗣在痛悼他的同时,还要躲避蒙古军的灭族追杀,有部分人就以他名字中的椿为姓,称为椿氏,他这一族,属于避难时更改姓氏,以椿姓流传下来,也算是了了“椿愿”。

达椿之好

能够将“椿”立起来的,要数乌苏·达椿了。

乌苏·达椿,字香圃,满洲镶白旗人。他颇具才学,于清代乾隆二十五年(1760)成三甲进士,受选庶吉士,散馆授户部主事,迁员外郎。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乾隆二十九年(1764),乌苏·达椿入直上书房,充任《四库全书》总阅。

乌苏·达椿早期的仕途也还顺利,多次被提拔重用,但从清代乾隆四十五年(1780)开始,就遇到了些坎坷。此时,会同四译馆的房屋毁坏倒塌,砸死了朝鲜国使臣,乌苏·达椿受到牵连,被革职留任。乌苏·达椿做人有骨气,性格耿直,在清代乾隆五十四年(1789)左迁内阁学士之后,任职于内阁期间就是不去攀附当时权臣钮祜禄·和珅,故又被夺职,仅留任上书房效力。不久,再被乾隆任命为翰林院侍讲学士,大考之后还被继续降职,仅相当于当年的三甲进士了。彼时的乌苏·达椿,在为官路上转了一大圈之后,又回到了原点。

幸好,乌苏·达椿还是有贵人相帮。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认为乌苏·达椿受到不公待遇,便于清代嘉庆四年(1899)亲政后降诏补授乌苏·达椿内阁学士兼副都统。其时,乌苏·达椿的儿子乌苏·萨彬图也为其同官,爱新觉罗·颙琰便再命乌苏·达椿班次位列于乌苏·萨彬图之前。其后,乌苏·达椿历任礼部、吏部侍郎兼翰林院掌院学士,被提拔为左都御史兼都统,任礼部尚书等职。

乌苏·达椿与“椿”很投缘。他家庭院中,常年种有香椿树,春天来临的时候,他常常和家人一起摘下香椿嫩叶食用。作为儿子、丈夫、父亲,乌苏·达椿就像香椿树,是家中的王。他爱妻子、爱孩子、爱家,家中大事小事,没有什么可以难倒他。用香椿木制作家具,用香椿嫩叶做美味佳肴等,他总是乐在其中。

北宋医药学家苏颂说:“椿木实则叶香可啖。”早在汉朝,人们就开始食用香椿树的嫩芽了,生食、熟食皆有。香椿嫩芽香味醇浓,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E、维生素C和钙、磷、铁、钾、锌多种微量元素以及胡萝卜素等。乌苏·达椿的妙手烹制,还让这绿叶红边的“树上蔬菜”,既有玛瑙的风姿,又有翡翠的色调,椿芽炒鸡蛋、椿芽炒竹笋、椿芽拌豆腐、椿芽拌三丝、椿芽拌皮蛋、椿芽拌花生、椒盐椿芽鱼、潦椿芽、椿芽煎饼等,都精致鲜嫩、香味浓郁。

相比香椿嫩叶,乌苏·达椿更喜欢吃肉,但清廉的他,家里不怎么富有,每顿不可能都有肉吃。常常是隔上好一段时间,家人才去买上几斤牛肉,用清水煮熟,让他饱餐一顿。

达椿为人儒雅,形象极好,但一到有肉食的饭桌上,就“原形毕露”。只要看到肉被端上来,他的喉咙里就会发出声响。之后,饭桌上就只见他一个人拿着筷子不断地夹肉往嘴里塞,喉咙里发出的声音也越来越响。与他一起吃饭的人,都不敢动筷子了。乌苏·达椿也知道自己好吃一口肉的习惯,有点影响形象,这不太符合自己一贯的节俭之风,但又实在馋肉。为了解馋,他常常往肉里拌入香椿嫩叶,这样可以节省一些肉。他还常常在吃肉前喝很多水,有了饱腹感之后,再吃肉,又可以少吃一些了。这样一个位高权重的人,如此喜食肉食,却又难得吃上几餐,可见其生活也确实是节俭的。

有时,乌苏·达椿会在和孩子们择洗椿芽儿的时候,挑选出几片,待其自然风干后,再夹在书页中,椿芽儿的芳香便会浸染在书的墨香中。手指轻翻书页,丝丝缕缕的香味便在指间、眼里轻轻展开,慢慢徜徉。

香椿之香,在乌苏·达椿子嗣族人中流传,其中的一些人改以乌苏·达椿名字中的椿为姓,称椿氏,以悼念先祖乌苏·达椿之荣。

椿,便一直留芳于过去的荣光里,迎接每一个崭新的春天。(责编:沈沣)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以椿为姓 唇齿留香满眼春
红椿木、紫椿木印模
米的登场可追溯到150万年前,以米为姓,活色生香
以蔡为姓 历尽枯荣吹又生
以范为姓,规矩人生
刀刻匠心,留住雕版墨香
以椒为姓 浓烈之中见真情
就在今天16时14分!正式迎来!
夏将至,吃恩桃儿!快点→
今日谷雨:雨生百谷万物新 人间四月好风光

网址: 以椿为姓 唇齿留香满眼春 http://www.pyqsh.com/newsview55295.html

所属分类:生活日常

推荐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