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生活 高考现代文阅读教考衔接之报告文学的“两栖性”

高考现代文阅读教考衔接之报告文学的“两栖性”

来源:朋友圈生活 时间:2024年03月13日 08:25

原标题:高考现代文阅读教考衔接之报告文学的“两栖性”

来源:超然客

19世纪的晚清,报纸登陆中国,散文与新闻相结合的产物——报告文学才开始孕育。鸦片战争之后,出现了第一批初具报告文学雏形的作品。只是到了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才明显具备了报告文学的基本特征。梁启超之后,报告文学作品慢慢多了起来。

报告文学是散文的一种,介乎于新闻报道和小说之间,也就是兼有新闻和文学特点的散文,运用文学语言和多种艺术手法,通过生动的情节和典型的细节,迅速地、及时地“报告”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往往像新闻通讯一样,善于以最快的速度,把生活中刚发生的事件及时的传达给读者大众。题材既是发生的某一件事,所以“报告”有浓厚的新闻性;但它跟报章新闻不同,因为它必须充分地形象化。必须将“事件”发生的环境和人物活生生地描写出来,读者便如同亲身经验,而且从这具体的生活图画中明白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茅盾《关于报告文学》)

一、旧读和新知,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

1. 探讨交流:将初高中学过的《消息二则》《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等消息、通讯和报告文学《包身工》进行比较分析。

明确:

(1)这些体裁写的都是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并具有时效性。

(2)消息内容表述简单概括,多用叙述,一般有固定的形式;通讯和报告文学内容复杂详尽,会在叙述的基础上描写、议论与抒情,都有典型人物或事件、细节描写等,但报告文学的文学色彩更浓,更富有想象力,更具有抒情性和议论性。

2. 归纳整合:什么是报告文学?它有什么特点?

明确:

“报告”二字意味着报告文学所反映的人物事件,必须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具有新闻报道价值的真人真事,并且要具有一定时效性,也就是具有新闻性;“文学”二字意味着报告文学在忠实于真实的前提下,可以运用文学的艺术手法来增强文章的可读性,文学性是报告文学有别于一般的新闻报道的突出特点。

“报告”——内容素材的真实性超然客公众号

“文学”——表现手法的艺术性

主要特征:新闻的真实性

文学的感染力

鲜明的社会思想性

二、事实和背景,理解报告文学的新闻性

夏衍说:“我本想写篇小说的,调查结束后,觉得小说不足以反映包身工的遭遇,所以,我就把调查到的材料,不带虚构,如实地写成了《包身工》。”“不带虚构”“

如实”表明了文章的真实性,这种真实性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呢?

1. 自制作《包身工一天作息时间表》,了解包身工的真实生活。

可以补充夏衍回顾《包身工》创作时讲的一段话:“我写的时候力求真实,一点没有虚构和夸张。她们的劳动强度,她们的劳动和生活条件,当时的工资制度,我都尽可能地作了实事求是的调查。”

2.课文的 8~11 段、15~22 段、34 段、48~50 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为什么写这些内容?

明确:

8~11 段,写“包身工”的来历和身份;15~22段,写雇佣“包身工”的原因;34 段,写东洋厂飞跃庞大;48~50 段,痛斥黑暗,期待未来。这些段落以议论说明的表达方式,介绍了包身工制度的产生、发展、结果、趋势,点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农村在帝国主义加紧侵略、各种黑暗势力残酷压迫下日益衰败,揭露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对包身工的奴役和剥削,并对这些罪恶行为进行了强烈的抨击和控诉。

3.什么是新闻事实和新闻背景?在安排两者关系上,《包身工》的写法有何特点?

明确:

新闻事实是被选择过的以一定方式表达出来的事实,不仅是通常所指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而且是指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报道的事实,如《包身工》中以“包身工的一天”为主线展现出的包身工的悲惨生活。新闻背景是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酝酿和生存、存在和发展的环境和条件,是帮助人们理解新闻事实含义的相关事实资料,如《包身工》中介绍的包身工制度的产生、发展等。作者把新闻事实和新闻背景以分散穿插的方式进行安排,以包身工一天的生活为主线,穿插着对包身工制度的分析和批判,体现了开合自如、穿插有致、线索分明的写作特色。

三、形象和情感,赏析报告文学的文学性

1.找出描写“芦柴棒”“小福子”“某不知名包身工”遭遇的段落体会点面结合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明确:

分别找出“芦柴棒”烧火、“芦柴棒”生病遭毒打、“小福子”工作遭毒打、“芦柴棒”免受抄身、某包身工写信遭毒打等段落,展开诵读探究。其中“芦柴棒”是文中重点塑造的包身工的典型形象,由“手脚瘦得像芦棒梗一样”的肖像描写和抄身婆讲的“骷髅一样”的侧面描写可以看出小姑娘在非人的折磨下变得如同僵尸。她害了重伤风却被打杂的人毒打,“抓、摔、踢、夺、泼”,打杂的一系列动作描写和老板娘的“笑”,表现了剥削者的残忍无人性,展现了包身工人间地狱一般的痛苦生活。在全面展现包身工生活的同时突出塑造了几个典型形象,这种点面结合的手法增强了叙述的真实性,也增强了叙述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2. 品味鉴赏:

文中不少语句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情感,至少找出三处进行揣摩,分析这些语句的表达方法和表达效果。示例:文章第 48 段将老板对包身工的“饲养”和船户养墨鸭作类比,以墨鸭的被利用来类比包身工的被压榨;但令人心痛的是,包身工连墨鸭都不如,因为船户对墨鸭还是仁慈的,而老板对包身工却只有冷酷无情的虐待盘剥。第 49 段以“没有”和“有”进行对比,指出包身工是 20 世纪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同 16 世纪封建制度下的奴隶劳动相结合的产物,其悲惨命运正是根源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第50 段运用比喻和精警的手法,用死一般的黑夜比喻当时的中国,“黎明”则预示着工人阶级解放的日子必将到来,这是对资本家的警告,警告这些剥削者,他们未来势必会被工人阶级彻底推翻和摧毁,这种鞭辟入里具有精警作用的手法,使剥削者感到恐慌,使被压迫者受到巨大的精神鼓舞。

3.议论精辟深刻

(1)包身工是一种“罐装了的劳动力”,可以“安全地”保藏,自由地使用,绝没有因为和空气接触而起变化的危险。

(2)工作,工作,衰弱到不能走路还是工作,手脚像芦柴棒一般的瘦,身体像弓一样的弯,面色像死人一样的惨!咳着,喘着,淌着冷汗,还是被逼着在做工。

(3)在这千万被饲养者中间,没有光,没有热,没有温情,没有希望……没有法律,没有人道。这儿有的是20世纪的烂熟了的技术、机械、体制和对这种体制忠实地服役的16世纪封建制度下的奴隶!

(4)看着这种饲养小姑娘营利的制度,我不禁想起孩子时候看到过的船户养墨鸭捕鱼的事了。……而现在,将这种关系转移到人和人的中间,便连这一点施与的温情也已经不存在了!

(5)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索洛警告美国人当心枕木下的尸首,我也想警告某一些人,当心呻吟着的那些锭子上的冤魂!

4.社会批判性

① 介绍包身工的来源(骗来的乡下女孩)

② 介绍用包身工的缘由(顾正红事件)与好处(与外界隔绝,无不做的自由,易于管理,工价低廉)

③ 东洋纱厂、资本家的发达史是建立在工人尤其是包身工的劳作、屈辱与生命之上的

④ 由墨鸦感慨饲养小姑娘营利的制度的毫无温情

⑤ 抨击、警告罪恶的社会制度,坚信黎明的到来。

5. 概括整合:报告文学的文学性是如何体现的?

报告文学的文学性主要体现为形象性和抒情性,具体来说有以下特点:

(1)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

(2)运用塑造人物形象、细节描写、营造氛围等艺术手法,增强文章的可读性、感染力和说服力;超然客公众号

(3)在叙述的关节处常常直抒胸臆,抒发作者强烈的爱憎之情。

报告文学,无论是记事的,还是写人的,都是作者在生活中首先有了理性认识或感情冲动,带着自己的观点、感情来写的。任何一个作者都不会以旁观者的身份对故事和人物作纯客观的叙述,而总是把自己的见解和感情遣上笔端,用以说服、感染读者。夏衍的报告文学,在主客观相结合方面,达到了浑然一体的高境界。

在这千万被饲养者中间,没有光,没有热,没有温情,没有希望……没有法律,没有人道。这儿有的是20世纪的烂熟了的技术、机械、体制和对这种体制忠实服役的16世纪封建制度下的奴隶!

这是作者对包身工制度的控诉,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以排山倒海的气势指斥包身工制度的罪恶。后一句中,“20世纪的烂熟了的技术、机械、体制”代表了人类技术文明的进步,这同“16世纪封建制度下的奴隶”形成巨大反差,两种事物结合在包身工身上,揭露了包身工遭受的压迫之深。

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来,是无法抗拒的。索洛警告美国人当心枕木下的尸首,我也想警告某一些人,当心呻吟着的那些锭子上的冤魂!

直抒胸臆,表现了作者要摧毁包身工这一罪恶制度强烈的愿望。同时,向肆无忌惮地压榨中国劳动人民的帝国主义者和一切反动统治者发出了警告:当心呻吟着的那些锭子上的冤魂。这就使这篇侧重于揭露黑暗的报告文学,显出了一点亮色。

他的作品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多种表现方法熔于一炉,交错运用,并焊接得天衣无缝,恰到好处。《包身工》是叙事的,它向人们述说包身工的悲惨遭遇及工厂主的种种罪恶,但在关键处又常常直抒胸臆,将作者自身的深切感受、全部爱憎和着包身工的血泪一起喷出。有时他又以铁一般的事实和精确的数据,对这种野蛮的包身工制度作出直接的评价和深刻的分析。笔法飞灵,情真意切,使作品具有强烈的鼓动性和说服力。

《光明》创刊号的社评曾指出:“《包身工》可称在中国的报告文学上开创了新的记录。”这“新的记录”自然不是数字的突破,而是质的变化。《包身工》是真正意义上的报告文学,它比较充分、完美地体现出报告文学的属性特色,它既缩短了报告文学与小说的距离,又在报告文学与小说之间划出了严格的界限。

四、高考迁移

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张桂梅

名字的波折

回忆是一种重逢。

我们就用长焦距镜头去追寻你的背影,与你生命的起点和轨迹相逢吧。

你的出生地在牡丹江市郊一个美丽的屯子里。在那片辽阔的平原上,到处盛开着野玫瑰,花的芳香弥漫在黑土地上。祖先称此地为“赤玫火笼”,大意是野玫瑰花开得像火一样艳丽和旺盛。

你并非生来就卓尔不群,更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和书香的遗传基因。你出生在一个农耕世家,四个姐姐你一口米汤、我一口包谷饼地喂你,你竟然顽强地活了下来。你那时细细的脖子,大大的脑袋,整天撅着小嘴巴,活脱脱一个“小萝卜头”。

该起个名字报户口了。爸爸在院子里望着田野上盛开的玫瑰说;“就叫玫瑰吧。”姐姐去报户口,管户籍的同志竟不会写“玫瑰”两个字,便说:“改叫‘桂梅’行不?这两个字我会写。”

死而复生

昏迷11天后,睁开眼睛,喊出口的第一声就是“疼”。一个月后,生命的活力才逐渐恢复。你想下床走走,当姐姐把你扶下床时,你的腿不听使唤,软软的,站不起来。你又躺回床上,心生怨恨和恐惧,声嘶力竭地问爸爸:“为什么要救我这个废人啊?”

原来腰部穿刺的那个针眼不仅发炎,还生了蛆,难怪你总觉得腰部又疼又痒。医生看后说:得把蛆挑出来。忍耐一下吧,听说你还是一个小江姐呢!“医生的这种激励还真管用,在往外挑蛆和清洗上药的过程中,你没哼一声。”

这场大病,使你开始思索你的一生该怎么度过,你开始有了自己的观点:不能完全依赖别人。同学们来家看你,你们笑作一团,唱作一团。他们走后,你便下地锻炼走路。第一次下炕,你倒在地上,爬不起来,等爸爸回来才把你抱回炕上……

老师的责任

你的责任心是从一位美丽女老师身上学到的。

有一次学校组织夏游,大家正吃着东西,忽然听到一声尖叫,一条蛇钻进了一个女同学的裤腿里。说时迟,那时快,只见这位美丽的老师,伸手就把蛇拽了出来,用力甩出很远很远。蛇甩出去了,她却被吓昏了过去。几位男老师把她背下了山,送进了医院。

你想,一个美丽的柔弱的老师,她怕蛇,但为了她的学生,竟然表现出如此的勇敢精神,这与母爱有什么区别?她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平时胆小如鼠,看见毛毛虫都会被吓晕。在医院,有人问她为什么会这么做,她只是淡淡地说:“这是老师的责任。”

一个人一生会学懂很多词语,“责任”二字,在那时候便播入你的心田。

死神又来敲门

1997年12月,你腹痛难忍,去医院复查,被告知肿瘤复发。诊断书也是一份死亡通知书。你忽然觉得活着好累好累。你不是超人,不是伟人,你只是一个平凡的孤独的女人。你在这个世界上已无牵挂,你不想再坚持了。

你回到家从包里找出一个本子,摸出笔,开始疯狂地书写。从幼年、少年、青年,到遇到丈夫,到拥有的那些幸福日子,到丈夫丢下你让你孤独地生活,到你全身心地对学生的付出,到华坪县委县政府领导对你的关心。你边哭边写,像在写一篇无限长的遗书。哭了一晚上,写了一晚上,迎着旭日,身心俱疲的你终于放松了下来。

你“审判”了自己!

你的思绪回归现实:你学生的学习成绩刚有起色,难道你就要离开他们吗?你舍不得那些来自贫困山区、与你朝夕相处并有了超越血缘之情的孩子们。那些可爱的孩子们如果不能考出去,她们只能重返大山,重复他们父辈的宿命。

你要用自己生命最后的烛光,照亮他们精彩的明天。你要尽全力抗拒死神对你的绑架。

你的“特效药”

你是华坪县中医院最不守规则的病人。如果有课,你拔下针头就跑回学校;没有课时,你才回医院打针。这样跑来跑去,控制不住肿瘤的生长。为了不浪费国家的钱,你干脆放弃了治疗。

你的学生们哭了。孩子们说:“是我们把老师累病的!听老师讲第一节课时,老师是那么年轻,可现在变成这个样子了……”你说:同学们,老师不会死的,也决不会离开你们,请相信老师。

可爱的孩子们唤回了你的信心,她们是你的“特效药”。你决心在有生之年,加倍地爱护他们。

放假不回家的学生没有水喝,你便自己掏钱去附近的一家饭店买开水。一暖水瓶收1元钱。当饭店的老板知道你每天买水是给学生喝,就降到5角钱一瓶,最后干脆不收钱了。

学习方面,你从不看重分数多少,只要她们尽力学就行。课间播放音乐,讲课前唱一首歌,提倡讲普通话,让她们多读多写,引导地们带着感情放声朗读,把自己的情感糅进课文描绘的画面之中。

一个苗族学生,看起书来废寝忘食,你就盯着她吃饭,盯着她喝水,盯着她睡觉,劝她:孩子,要科学地安排学习时间,失去了健康就什么也学不成了。

“老师,有你做榜样,我精力充沛得很。”

考试结束,全县1000多名考生,她考了第二名

你身带疾病站在讲台上,成为学生们崇拜的“旗帜”,你的每一堂课,都是学生们励志的军号声。

(摘编自李延国、王秀丽的报告文学《张桂梅》)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用词讲究,开篇先用“重逢”,然后用“相逢”,一词之差,是因为针对的对象不同,“重逢”的对象是作者,“相逢”的对象是张桂梅。

B.张桂梅虽然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但依旧被父亲寄予厚望,赋予她象征旺盛的“玫瑰”之名,可惜最后被管户籍的同志改成了“桂梅”。

C.文章取材注重典型性,不仅有典型事例,也有典型细节,后者如张桂梅自费给学生们买水喝,同时还通过饭店老板反衬了张桂梅的奉献。超然客公众号

D.作者手执“摄像机”带着读者穿越时空,见证了张桂梅的生活中亲人、老师以及困苦、疾病如何一步步造就了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7.关于文中第四节“死神又来敲门”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张桂梅是时代楷模,而在作者笔下,她首先是个普通人,有笑有泪、有爱有恨,刻画没有拔高没有夸张,这体现了报告文学的真实性。

B.这部分生动刻画了一个鲜活而丰满的张桂梅形象,凸显了她思想感情的升华,这奠定了她跨越生死、以生命办学的思想基础。

C. “要尽全力抗拒死神对你的绑架”一句表现了张桂梅的斗志,这与后文“老师不会死的,也决不会离开你们”形成了巧妙的呼应。

D.张桂梅忍受着病痛之苦,接受了种种磨难,她也曾孤独软弱想要放弃,最终她通过“审判”自己走出困境,这都是文学性的体现。

8.“桂兮梅兮,国之芬芳。”这是作者为《张桂梅》这部报告文学写的题记,请结合选文内容赏析其妙处。(4分)

9.这篇报告文学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做到的。(6分)

【答案及解析】

6.D

【解析】A.“‘重逢’的对象是作者,‘相逢’的对象是张桂梅”错误。“重逢”针对对象是张桂梅,“相逢”针对对象是张桂梅与读者。

B.“被父亲寄予厚望”无中生有,父亲为她起名很随意,并没有想那么多,只是见到玫瑰,随口而起,玫瑰也不仅仅象征旺盛。

C.“张桂梅自费给学生们买水喝”是典型事例,不是细节;另外,“反衬”也错,饭店老板由开水1元到5角到免费,是以周围人态度的变化侧面烘托张桂梅的奉献精神感人至深。

7.D

【解析】“都是文学性的体现”错。既有真实性的体现,也有文学性的体现。

8.①“兮”字有咏叹意味,以“兮”字置于主人公名字之后,增强抒情性,表现对张桂梅的赞扬之情。②梅花桂花,芬芳无比,象征(比喻)张桂梅用生命办学、爱教育爱学生的美好情怀;用“国”修饰“芬芳”,高度评价张桂梅的精神是值得我们举国盛赞的。③凝练而形象地概括了主人公的精神品格,突出了报告文学的主题。(任选2点,1点2分)

9.①通篇采用第二人称“你”来叙述,有强烈的对话性和抒情性。用“你”显得更加亲切,感人,同时有助于走进人物内心(有助于与人物进行一种精神的对话),容易产生情感共鸣。②叙述中时时插入直接抒情。如“你不是超人,不是伟人,你只是一个平凡的孤独的女人。”强烈的敬佩、感动之情喷涌而出,深深打动读者。③选择典型事例(细节、语言)来抒发情感。如张桂梅锻炼走路时“你倒在地上,爬不起来,等爸爸回来才把你抱回炕上……”的细节饱含作者的怜惜之情。如孩子们说:“是我们把老师累病的!听老师讲第一节课时,老师是那么年轻,可现在变成这个样子了……”表达了对张桂梅的感激和赞美之情。(1点2分,其它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小说《狂飙》进高中语文试卷 考生称考试难度较大
【一轮备考】高考小说阅读常考九大题型汇编
陈新宇:在法学内外,阅读人物传记|2023新京报人文阅读思想图谱
李钧鹏:学术类图书市场的现状让人担忧|2023新京报人文阅读思想图谱
王笛:人文学科没有什么秘诀,就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高考文言文高频词语汇编与同类词归纳
《寻梦》:报告文学作家的“报告”
【高考作文】品评《人民日报》时评文《体味人生“上止正”》,悟同题写作
陕西省榆林市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上戏明年表演系高考须达一本线系误读 学院回应

网址: 高考现代文阅读教考衔接之报告文学的“两栖性” http://www.pyqsh.com/newsview56335.html

所属分类:生活日常

推荐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