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生活 微信简史

微信简史

来源:朋友圈生活 时间:2024年03月14日 07:12

原标题:微信简史

最初,微信的功能还是以朋友圈为主。人们拍拍花草、发发感慨,或托物言志、或寄情山水,文字和图片大多原创,寥寥数语,简单质朴。那时的微信,就像一个低眉顺目的新媳妇,不显山不显水,见人抿嘴一笑,惹人爱怜。

很快,微信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功能开始凸显。见面人们不再习惯交换名片,大家通过手机号码或扫一扫添加微信。饭桌上,来宾们彼此谦让:我扫您?不不,我扫您!一圈加下来,难免对错了人,把李书记备注成赵局长,把刘董喊成丁总。有心的,会事先把自己的姓名电话单位职务存好,加一个,赶紧彼此备注,手疾眼快,行云流水。敬酒前,低头瞄上一眼,端着酒杯“哎呀哎呀”地笑着迎上去了。

翻看朋友圈,每个人的交际脉络一目了然,彼此间的亲疏远近尽收眼底,朋友圈俨然成了一个线上小社会、云端大观园。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行当、不同生活方式和理念的人,朋友圈往往风格迥异。一般来说,女性更关注生活细节,男人更关心天下大事;老人更热衷健康养生,大叔更揪心俄乌冲突;大学老师转的都是长篇大论,小镇青年发的都是搞笑视频,背包客的后花园里都是诗和远方的意境山水,更有那些营销的、投票的、求点赞的、带节奏的、一哄而上,不一而足。

很快,微信群应运而生。朋友同学同事老乡战友,五花八门,名目繁多,甚至吃一次饭、开一个会、出一个差,就多一个群。老乡群能帮你解决老人看病、孩子上学、亲戚相亲就业等难题,同学群能帮你寻回失散多年的幼儿园同桌,战友群能帮你找到那年山里拉练时替你扛枪拉过你一把的老班长。往往上一秒,你还在老乡群里欢天喜地地哄抢500人共享的一个小红包,这一秒,闹钟提醒你赶紧在工作群里打卡,而下一秒,你已在研究生同学群里煞有其事地讨论“一部《奥麦罗斯》如何连接东西方诗歌文化?”

朋友圈点赞大有讲究。你可以不点赞,但绝不能乱点赞。有的赞,一旦点了,就停不下来了。通常,领导们不太发朋友圈,但一旦发了,点赞的必定纷至沓来。相对来说,亲戚朋友同学的赞,点起来轻松些,不用思量太多。发评论更是门学问,有的评论恰到好处、恰如其分,如同锦上添花,让人心花怒放;有的评论露骨肉麻、吹捧阿谀,千万适可而止。

微信好友多了,天南海北的,保持联系就成了问题。图省事的,逢年过节,群发一条问候短信,混个脸熟;讲究点的,遣词造句,精心推敲,一对一发。可动辄上千的好友,一个个地发,工作量巨大;遇上对方也是个体面人的,再回上一条,这一发一回的,就得耗上个把小时。往往发完消息,年夜饭都凉了。最头疼的是遇到“僵尸”好友,加了就没联系过,关键当初还没备注,微信名不是“云淡风轻”,就是“撸起袖子加油干”,可以说毫无特征。实在想不起来,就彼此试探,发一些无关痛痒的废话,比如最近咋样?忙不忙?希望对方能露出些蛛丝马迹,帮助回忆。对于这样患得患失的朋友,我想送他一句话:有些舍不得放弃的人际关系,对你来说其实就相当于兰博基尼5元优惠券。

微信上最让人伤感的,还是你无意中翻到那些故去了的好友。他们中有长辈,有故交,有出差见过一面的同事,有认识多年的兄弟。他们不是一个个枯燥的电话号码,他们有温度,有情感。他们的朋友圈还停留在那年那月那日,记忆仍旧生动,画面依然鲜活,只是不再更新。你的手指几次划过,却不忍点开。

赵英俊在《送你一朵小红花》里唱道:“是谁挥霍的时光啊/是谁苦苦的奢望啊/这不是一个问题/也不需要你的回答。”这其实是一个严肃的问题,需要我们每个人认真思考和回答。“早起不计算,过后一场空。”这些年,因为微信,我们伪装了自己,疏远了家人,也远离了大自然,错过了太多人生的曼妙风景。前些时间,为了保护脆弱的眼睛,我关闭了微信朋友圈功能。一周后显示,手机屏幕使用时间下降了88%,这期间,我利用闲暇时间读完了两本纸质书。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买超改掉微博简介 认证信息依然为“张嘉倪老公”
微信里舍不得删的8个公众号,值得收藏
微信舍不得删的公众号,值得收藏
真正“嫌弃”你的人,微信上给你三种态度
微信必备的10个公众号,值得收藏
瑞金医院《细胞简史》入选2022年度“中国好书”
人到中年断舍离:No.6,微信只看置顶信息
好书推荐:《日本文学简史》—轻松入门日本文学之书
在微信上,请收起你的“分享欲”
真正自律的人,在微信上有这3个特征,别不信

网址: 微信简史 http://www.pyqsh.com/newsview56412.html

所属分类:生活日常

推荐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