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人熬到没有电话、没有聚会、没有社交…
原标题:当一个人熬到没有电话、没有聚会、没有社交…
当一个人熬到没有电话、没有聚会、没有社交…
作者:洞见pumpkin
活得孤独是常态,享受孤独是姿态。
前几天跟老友闲聊,老友伤感地说:
自己见过的人越来越多,圈子反倒越来越窄了。
微信除了老婆孩子家族群的消息,鲜少有其他人的问候;
手机常年开机,零星的来电不是营销,就是诈骗;
公司的聚餐,推辞得多了,同事们也默契地不再发出邀约。
“我是不是越活越倒退了?”
我说恰恰相反,恭喜你。
《说文解字》中“孤”有一个解释是:古代帝王的自称。
可见,“孤”代表了一个人走在了巅峰。
《庄子》也说:独来独往,是谓独有;独有之人,是谓至贵。
当你熬到独自喝茶、独自散步、独自看书、独自听音乐,没有电话、没有聚会,而却能自得其乐,那便你高贵的开始。
01
不是情商变低,而是不再将就自己。曾国藩年轻的时候是个社交达人。
身边经常往来的朋友百余人,最多的一天,接待拜访了几十位朋友。
道光二十三年三月,他升为翰林院侍讲,众多好友纷纷登门祝贺。
他不得不跑了五十多家去回拜。
每天忙于应酬交际,他逐渐感觉到疲惫不堪,再无暇顾及学问。
等到发现自己退步得非常厉害时,他才幡然悔悟,为自己制定了严格的修身计划——日课十二条。
其中包括“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
他认为,应酬会使人精气耗损,神情疲惫,荒废修养功夫,因此必须戒除。
一个人身上的能量是有限的。
流连于喧嚣的聚会,浮夸的酒局,带来的往往不是愉悦和满足,而是疲累与力不从心。
斩断社交,远离人群,是在给精神减负。
主持人鲁豫从事主持工作数十年,采访过10000多人。
台上的她和受访者侃侃而谈,但台下的她却是个重度社恐。
坐飞机的时候害怕遇到熟人,因为她不想跟人聊天。
在推不掉的饭局上,她也尽量当一个透明人。
工作之余,她几乎不社交,在家里宅着,好几天闭门不出。
在别人眼里枯燥无味的生活方式,在她看来是一种享受。
不必维系不痛不痒的关系,不必回应不三不四的话题,她躲在家里看书,看电影,锻炼,学习,一个人自得其乐。
三毛曾在《送你一匹马》中写道:
“我避开无事时过分热络的友谊,这使我少了负担和承担。我不多说无谓的闲言,这使我觉得清畅。”
人到了一定年纪,是往回收的。
收到最后,一屋好书,一杯浅茶,把生活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不必在意一个人吃饭、一个人散步时别人投来的异样目光。
告别外界喧扰,寻得内心清净的独处,把自己安顿好,才能安静而轻盈地享受生活。
02
不是生性孤僻,而是找到了自己。黑塞在小说《荒原狼》中讲了这样一个悲剧。
作家哈里喜欢独居,但却因为不合群吃尽了苦头。
他下定决心“痛改前非”,开始学着周围人的样子,混迹于剧院酒馆。
在那里她认识了形形色色的朋友,开始了热闹繁华的生活。
但也逐渐偏离了人生的正轨,他不再读书写作,也无暇研究艺术哲学。
最后,哈里越活越无趣,精神一度崩溃。
很多时候,拥挤的人群就像一片迷雾森林,你唯有大胆走出来,才能看清自己想走的路。
《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当年明月曾是个极不合群的人。
小时候,小孩子们聚在一起嬉戏打闹,他独自呆在屋子里看书;
上了大学,同学室友忙着恋爱娱乐,他经常在自习室独坐到深夜;
工作以后,单位同事成群结队地去聚餐去唱k,他下班回到家就写作。
有人问他:“你不会感到孤独吗?”
他说:“那十几年我一直没什么朋友,可是我不孤独,我懂得的东西,超越了很多同龄人。”
正是这份离群索居的孤勇,成就了《明朝那些事儿》,让无人问津的石悦,成了名动天下的当年明月。
独来独往的人,往往有着清晰的目标与极强的自制力。
他们宁愿忍受孤寂,也不在热闹中消耗自己。
叔本华说:只有当一个孤独的时候,他才可以完全成为自己。
周围人都在追降智短剧,你在啃《百年独孤》时,你很难不孤独;
周围人在游戏里喊打喊杀,你在看《老子》《庄子》时,你很难不孤独。
但活得孤独是常态,享受孤独是姿态。
一个清醒的灵魂,即使永远无人理解,他也能从自身的充实中得到一种满足,因为他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当你学会与孤独相处,便是你自我回归的开始。
就像《生活大爆炸》里面说的:
“或许你在学校格格不入,或许你在学校最矮最胖,或许你没有任何朋友,但其实都无所谓。
那些你独自一人度过的时间,比如组装电脑,或者练习大提琴,会让你变得更加有趣。等到有一天,别人终于注意到你的时候,他们会发现一个比他们想象中更酷的人。”
03
不是无人问津,而是强大自己。前些年盛行一个叫Gap Year的概念,意为间隔年、空档年。
年轻人毕业之后、工作之前会开启一段长期的旅行,在旅途中学会和自己相处,去经历去体验,从而让自己的内心更有力量。
在巴厘岛,那儿的新年叫做“寂息节”。
新年的第一天,选择让一切静下来,只和自己相处。
不出门,不得点灯,不烧火。
清晨醒来,清食冥想,自己静静待一会儿,审视自己这一年的不足与成长。
蒋勋在《孤独六讲》中写到:孤独是一种沉淀,而孤独沉淀后的思维是清明。
人和人的差距,不在天资,而在于是否能把独处的寂寞,转化成往前走、向内修的契机。
《平凡的世界》被誉为“茅盾文学奖皇冠上的明珠”。
然而这样一本激励了无数读者的不朽经典,却诞生于一个僻静无人的矿区。
1985年的秋天,为了能够安心写作,路遥住进了陈家山煤矿医院为他安排的写作间。
那里条件简陋到只装得下一张桌子、一张床。
与世隔绝的日子,陪伴他的只有手中的笔,屋里的老鼠,和远处偶尔传来的火车鸣笛声。
在这种恶劣的条件下,经过在无数个日夜的伏案笔耕之后,路遥如期完成了《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共计27万字的创作。
他在书中写道:
人处在这种默默奋斗的状态,精神就会从琐碎生活中得到升华。
没有形单影只的自怜,只有的独来独往的自得,这就是成熟后的孤独。
李敖说自己是“单干户”,陈道明说自己“不习惯往人群里走”,梵高说他是孤独的。
不管是绘画,还是电影,不管是音乐,还是文学,最好的作品都来自于孤独。
历史上很多伟大的成就,都是在这种独处的时刻思考出来的。
所以,如果你感觉自己正在过一种无人问津的生活。
无需伤感,无需自怜,你正好用这个静默期,让自己愈发强大。
▽
多年之前,我也曾给自己一个Gap Year。
我辞去了杂志主编的职务,从北京回到家乡的小村,一年半时间,我的生活中只有阅读、写作、运动,基本是与世隔绝了。
后来有朋友问我:没有社交,没有朋友,日子是否会觉得孤单与漫长呢?
我说恰恰相反,我体验到的,是一种思想的丰盛和内心的壮阔。
点个赞吧 ,与朋友们共勉。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当一个人熬到没有电话、没有聚会、没有社交…
孔子:五条社交潜规则,没有人明说,但很重要
“人没出息,一看便知”:没出息的人,多半有这4个穷习惯
胡歌:我没有想到人的欲望是会膨胀的
专访周梅森: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一个叫周梅森的作家和编剧
一个中年女人有没有福气,到40岁会很明显,有3个细节藏不住
姜大卫:演员没有“退休”二字 没人能永远做男一
为什么有的人会没有朋友,庄子告诉你答案
成功没有捷径要慢慢积累磨炼,才能厚积薄发、水到渠成
人到中年,最大的悲剧,不是没钱,而是熬不过这三道坎
网址: 当一个人熬到没有电话、没有聚会、没有社交… http://www.pyqsh.com/newsview56685.html
推荐社会生活
- 1一个人,也要好好生活 2073
- 2新疆美女哈妮克孜恋情揭晓,男 2063
- 3中华民国双旗开国纪念币一枚能 1835
- 4细读《金瓶梅词话》第35回之 1790
- 5李清照:两处相思同淋雪,此生 1253
- 6金莎的穿搭给人一种精致土的感 1155
- 7周杰伦晒和昆凌游玩照 同和小 1064
- 8据李子柒友人透露,李子柒已经 1050
- 9苏志燮宣传新片不忘撒狗粮,大 928
- 10自毁人生!池子再说无底线言论 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