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云蓬:行走的耳朵
原标题:周云蓬:行走的耳朵
金燕
王大方摄
周云蓬,盲人歌者,民谣诗人,代表作《沉默如谜的呼吸》《不会说话的爱情》《中国孩子》《关山月》《瓦尔登湖》等。著有诗歌集《春天责备》《午夜起来听寂静》,随笔集《绿皮火车》《行走的耳朵》,小说集《笨故事集》等。音乐竞演综艺《我们民谣2022》年度总冠军。
第一次见周云蓬是在1994年北京的一个露天画展上。人头攒动的展览现场,戴着宽边墨镜、拄着盲杖的周云蓬一出现,立刻成了人群的焦点,很多人和他合影,让人“不明觉厉”。回想起来,那时他还是个大学毕业没多久的流浪歌手,名气远远没法与后来相比,但他似乎天生自带流量,从来不缺少关注度。
作为视障人士,他步态谨慎,但从不卑微。
不出意外,今年周云蓬将推出第六张个人专辑,出版一本随笔集,还会和民谣歌手钟立风做名为“风云际会”的系列演出。“我想换个形式和大家交流,文学、哲学、音乐融汇其中的沙龙式演出。”他说。
以诗歌为媒介步入音乐
2004年,对于周云蓬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这一年,他出版了第一张个人专辑《沉默如谜的呼吸》。摩登天空录制出版,版权归摩登所有,5000元成交。在当时,5000元是他第一次可以一把握在手里的大数。在此之前的十年,他浪迹天涯,边走边唱,是一位地道的流浪歌手。
9岁因青光眼彻底失明的周云蓬,原本可以拥有更稳定更安全的生活。1994年从长春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周云蓬被分配到沈阳色拉油厂。对于大多数残障人士来说,这是个难得的铁饭碗。但对于已拥有大量阅读经验、一心向往外面大千世界的周云蓬来说,安定的日子约等于苍白无趣。
童年时妈妈带着他坐绿皮火车东奔西跑四处求医的经历,让他比同龄人更早领略东北家乡以外的世界。尽管路途颠沛,但铁轨对于他来说,更意味着伸向新奇世界的路,所以他对火车情有独钟。周云蓬在其著作《绿皮火车》里写道:“我现在北京的住所离火车道不到一百米,火车在我的听觉里很准时地开来开去,那种声音低沉平缓,像是大自然里风或树的声音,对于我来说,它们不是噪音,有着安神静心的作用。”那个安神的作用,也许来自远方的召唤,也许来自他记忆中妈妈陪伴的温度。
眼睛被关上了,但他对世界的探索欲并没有被关上,黑暗无法裹住这位年轻人行走的脚步。于是他作别铁饭碗,顺着内心的声音四处漂流。格尔木、青海湖、新疆戈壁、青藏高原……但凡绿皮火车能触达的地方,都遍布了他孤独又豪迈的足迹。
弹吉他唱歌,对那时的他来说,是谋生手段,是他追寻诗与远方的盘缠。彼时最让他沉迷的其实是诗歌,是的,他首先是个诗人。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诗歌的理想主义年代。那个时候,诗人被视为青春偶像,即便到了2000年前后,“黄金时代已近尾声,但那些符号还在空气里边”(周云蓬语)。周云蓬无疑是受到了这种大时代的浪漫气息感召,以诗歌为媒介,步入音乐这个更加直抒胸臆的通道。
所以我们看到,《沉默如谜的呼吸》整张专辑意象丰富,大开大合,上天入地,酒神般狂放不羁,孤勇而豪迈,敏感细腻又激情鼓荡,诗性的歌词中有着那个年代特有的张扬狷狂。比如《山鬼》(1997年)这样唱道:
上帝坐在空荡荡的天堂
诗人走在寂寞的世上
时间慢慢地在水底凝固
太阳疲倦地在极地驻足
这时冰山醒来呼唤着生长
这时巨树展翅渴望着飞翔
这时我们离家去流浪
并没有收录在首张专辑里的《不会说话的爱情》也创作于2000年前后,彼时他刚刚结束了一段恋爱,出走西藏,仍不能释怀,于是把痛苦化成诗歌。很少有人能把怀恋、缠绵、伤感、祝福的复杂情绪用几句歌词表现得如此淋漓尽致。所以它获得“2011年人民文学奖诗歌奖”一点不令人意外。
然而,那个时代,社交网络还不发达,音乐的传播还主要靠现场演出和CD。所以第一张专辑出版之后,除了多一张身份名片外,他的生活境遇并没有太大改善。但他音乐中不俗的诗性和旋律,却牢牢俘获了一小撮文艺青年。
“最大精神来源是读书”
情况的改观,是在2007年,第二张专辑《中国孩子》出来之后。
成熟期的周云蓬脱离了早期专注内心感受的浅唱低吟,把目光投放到更大范围的社会生活中。这张现实主义风格的专辑,不仅有对社会悲剧直抒胸臆的批判,还有对年轻人生存现状的生动描摹与调侃。它的横空出世,让本土民谣在人们心中的印象,从小情小伤的自我观照,变成具有更大维度和力量的人文关怀。周云蓬凭该专辑获得了第八届华语音乐传媒大奖“最佳民谣艺人奖”和“最佳作词人奖”。
从小处着手,是民谣的一个普遍特征。周云蓬眼睛看不见,但他对社会生活的体察和思考却更加细微和通透。曾被网络上当成爆笑歌曲流传的《买房子》:“……不管春夏秋冬,我要去上班/不管天塌地陷,还是要上班/不管洪水滔天,我要去上班/不管海枯石烂,还是要上班……”他以夸张手法制造的幽默,使得每一个身在都市为生活奋斗拼搏的年轻人自嘲之余,重新审视自身的境遇并反思生活的意义。
相对于诗意迷幻的《沉默如谜的呼吸》,《中国孩子》整张专辑都表现得更直白,也更锐利。与此相对应的是,整张专辑的音乐也是旋律简单朗朗上口,进行曲一般铿锵有力。对此,周云蓬说:“对于这种题材,你玩什么技巧意义都不大是吧?你就把它说出来就行了,呈现出来就够了,所谓的把音乐性降低,其实这本身也是音乐性。”
在同时代的民谣歌手中,周云蓬的社会表达最为直接强烈,也最能体现民谣观照现实、关照底层的精神传统。人们更愿意把他当成一个勇于表达的知识分子看待。而他作品中体现的社会责任感,也的确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做底。
“我最大的精神来源还是读书。”周云蓬如是说。他尤其偏爱中国古典文学,《史记》《资治通鉴》《红楼梦》《聊斋》等传统典籍,都是他翻了很多很多遍的枕边书。这些书籍给他的营养不仅仅是文字上的趣味,还有思想上的广度与厚度。深受中国传统文化浸染的周云蓬,将儒家思想中的文以载道,当成对自己作品的一个要求。他向往的品格,是“君子”——“君子交绝不出恶声”;而他心目中的英雄,则是古代的“士”——“士不可以不弘毅”。这种中国文化中的传统精神在他身上一直发酵,所以当面对真正的社会现实,他没法回避,不为他感到心痛的事情做点什么心里过不去,而“《中国孩子》能呈现我自己的一些音乐理想”。
这些歌曲诞生的时间段,正是我国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期,社交网络如火如荼,大家兴致勃勃地用更为便捷的手段分享各种有趣的事物。与时代新媒介的同频共振,让这张堪称“时代民谣”的专辑最大限度地传播到文青以外的更广范围。同时,也给他带来了期望之中意料之外的各种演出机会,物质生活开始有了质的改观,长期漂泊与困窘的日子终于远去。
2007年,周云蓬开始登上live house(小型现场演出)以外的大舞台。那一年的迷笛音乐节,专门设置了一个民谣舞台,周云蓬与国内一众民谣音乐人悉数登场。在轰隆隆的重型音乐重重围裹之下,只有半米高的民谣舞台,木吉他和手鼓组成的声场,为民谣迷们开辟了独有的一片宁静时空。舞台下面的草坪上,大家团团围坐,与歌手零距离,心与心也没有距离。那次民谣盛宴,让歌迷们至今津津乐道。
那一年,周云蓬受邀参加第二届雪山音乐节,作为压轴歌手出场(大轴是朱哲琴),没有乐队,一个人抱着一把木吉他,却镇得住全场。顺路的巡演,也是所到之处座无虚席。周云蓬火了,民谣火了。
视杜甫为跨时空的知己
2011年周云蓬发布新专辑《牛羊下山》,并获得该年华语金曲奖“最佳民谣艺人”称号。
抛开现代诗歌,回归古典诗词,周云蓬始终没有离开过他钟爱的诗歌。《牛羊下山》这张重唱古典诗词的专辑体现了他个人的文化审美趣味。
在众多传统文人中,他最迷恋杜甫:“因为他更热爱现实,批判现实,为众生奔忙。”杜甫诗文中所体现出的文以载道的儒家传统,在他看来是儒家的精髓。杜甫既能写出“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这种悲悯,也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种现实批判,还能描绘出“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这种壮美,而“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这种潇洒落拓又契合了周云蓬心中的浪漫情怀。所以他谱写了一首歌曲《杜甫三章》。
周云蓬把杜甫当成跨时空的知己,也相信杜甫会认他这个“小弟”。一次演出中,他开玩笑道:“杜甫听到我的改编,也会很高兴的。”同高兴的应该还有李白,李白吟咏“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时,大概就是周云蓬唱出的这个曲调吧。人们很难想象还有什么样的谱曲和演唱能如此完美再现《关山月》中辽阔清朗的描物和旷达高远的情怀。
中国传统文化对周云蓬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文学和音乐创作上,还表现为他在公益事业的行动力上。音乐给他带来的名望,他用来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
2009年4月的星光现场,有一场堪称民谣盛典的演唱会,连续两天,国内重要的民谣艺人悉数到场,无偿参加“假如给你三天黑暗·帮助贫困盲童《红色推土机》专辑首发演唱会”。这个盛大的义演活动,便是周云蓬发起的。为了帮助贫困地区盲童购买乐器、播放器、读书机等物品,让更多盲童享受到现代科技带来的文化便利,他邀请了二十余位音乐人,每人无偿献声一首,共收录26首童谣,做成双专辑发布。专辑和巡演收入全部用于资助贫困地区盲童。
2013年开始,周云蓬又联合中国盲文出版社启动了“小蝌蚪不怕黑盲童夏令营”活动,邀请各地盲童到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感受都市文明,吃当地最著名的食物,去“看”最有名的建筑,去一流剧院欣赏难得一见的演出。夏令营中一个重要项目是他和小河一起带领的音乐工作坊,他们给孩子们聆听音乐,教孩子们唱歌,并组织他们演出,韩红、李健等音乐名人都曾受邀参与。每次演出后,孩子们都会为自己的表现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这段感受音乐发现潜力的美妙经历,可能会为孩子们种下一颗颗音乐的种子。
这是一个纯公益的活动,盲文出版社负责组织招募盲童,全部的活动费用,则由周云蓬和他的朋友们通过义演募捐和“化缘”来解决。2023年,主持人白岩松感动于这个善举,一次性为盲童夏令营项目捐助了100万元。“够我们连续做十年的了。”周云蓬特别振奋地说。
这样的神仙夏令营机会,会降临到什么样的孩子身上呢?对于孩子的选择,周云蓬说:“我们倾向于偏远地区的贫困儿童,也相对更多地选择女孩子,她们将来会成为母亲,影响一个家庭的未来。”他内心的眼光,总是看得更远。
不介意“盲人歌手”标签
三十年来,我与周云蓬见过多少次实在数不清,除去歌迷身份在演出现场见到他,其他的邂逅不是在展览上就是在朋友的聚会上。周云蓬喜欢热闹、热爱社交,喜欢探索一切新奇的事物,从不为盲人身份而对公共生活有所躲闪。对于“盲人歌手”的标签,他也不介意,“这个障碍也是个明显的符号,我们要尊重我们的符号,就像我们的胎记。”
解决了温饱之后,喜欢探索未知世界的周云蓬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游走,只不过,年轻时是流浪,现在是旅行。年轻时在国内走四方,中年后环游世界。他的世界变大了,世界在他脑海里变小了。
他的旅行目的地,就像做音乐一样,往往来自于在内心盘桓好久的文化动机。比如他两次去伊斯坦布尔的纯真博物馆,就是因为土耳其文学诺奖作家帕慕克的《纯真博物馆》,书中的世界令他向往。他喜欢坐在博物馆的卧室里,感受书中零碎细致的日常生活。
2015年底他去瓦尔登湖,正值冬天,湖面上结着薄冰,瓦尔登湖跟书中一样安静。他一边聆听有声书《瓦尔登湖》中描写冬天的那一段,静静感受瓦尔登湖的百年寂静,一边蹲在湖边,手触着冰面,抠着冰碴儿放在嘴里品尝,一口冰就一口酒地与梭罗神交。
国外不少地方对视障人士的友好,也让他可以以手为眼,触摸到许许多多博物馆里的人类瑰宝。他的助手王大方曾发过一个名为《touch》的短视频,视频里我们可以看见,周云蓬在大都会博物馆摸过埃及石像,在大英博物馆触摸过青铜金甲虫,在梵蒂冈大教堂触摸过教皇铜像,在罗马触摸过安吉尔的脸、大卫的腹肌、阿弗洛狄忒的腿和天使的翅膀。不仅触摸,他也聆听,耳朵贴在石棺盖处,试图聆听千年前的声音。
有的时候,旅行伴着一些意外的有趣演出。比如在耶路撒冷的圣安妮教堂,彼时正在唱颂,一位白袍神父走过来邀请他们一起唱:“我们欢迎所有的人在这里唱歌,你不要害羞。”确实害羞了的老周在集体唱颂结束后,才开始独自哼唱《Amazing Grace》。他一开口,神父立刻惊呆了,想不到这个来自中国的盲人是一位负有盛名的职业歌手。
密集出国游的那几年,也是微博最热闹的时候,周云蓬微博上时常发布的摄影作品,也是网友们津津乐道的一道风景。大家都好奇他是如何做到像常人一样拍摄的,他说,这是科技带给他的便利。在一次演讲中他说道:“乔布斯虽然不认识我,但他爱我。”
即便从漂泊变成旅行,他依然没有忘记来处。第一次去美国华盛顿广场公园,到处都有街头卖艺的艺术家,他作为听众,听完这波又听下一波。听完意犹未尽,自嘲道:这个地方挺适合卖唱,早知道来这儿卖唱好了。
“民谣不是流行,是流传”
个人命运与时代发展叠加在一起,严丝合缝。周云蓬认为,他能自由地创作、演出并因此摆脱贫穷与漂泊,是时代给予70后一代人的红利。
年轻时的周云蓬,手持一根盲杖游走四方,心中鼓荡着英雄主义的情怀,出口成诗,激情飞扬。时至天命之年,看过世界、经历过繁华,也在时代命运里起伏的他,对创作有了新的感受:“生活不是单色调的,有许多英雄主义解决不了的问题。我愿意表达更复杂一些的色彩,更综合一些的概念。”
2022年,他发行了新专辑《瓦尔登湖》。在这首中年代表作里,他诚实地表达了自己的某种无力感,当听众在音乐里腾空滑翔过澄净的湖面而冲向蓝天的时候,他却话锋一转,自嘲道“蓝天里/你在笑着我/笑我成了空心稻草人”。
同年,他受邀参加了综艺节目《我们民谣2022》。舞台上他演唱的《九月》让许多人潸然泪下。《九月》是已故诗人海子的诗,已故音乐人张慧生谱的曲,兼为诗人和音乐人的周云蓬将之改编传唱成经典。这首歌他唱过无数次,但与以往金戈铁马的唱法不同,结尾处一声“哎呀”的叹息,突然赋予这首经典不一样的柔弱和苍凉。屏幕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周云蓬握着麦克风的双手在颤抖——词曲作者用生命谱写的经典,他用生命在唱。音乐人张亚东现场评价:“这是民谣的最高境界。用生命做注解的作品,如此辽阔孤绝。”
可以肯定地说,这首歌的演唱只属于周云蓬,任何一个人演唱,都难以传达出这样的对生命又崇敬又哀叹的复杂感受。也许,只有经历过孤寂痛楚的心灵流离之人,只有经过他那样丰富饱满的人生,才会如此在歌唱时刻与创作者的灵魂融为一体。
曲罢,全场起立致敬,之后一片静默。作为盲人,周云蓬并不知道现场正在发生什么。屏幕前的观众却可以看到,歌手陈粒泣不成声;李宇春拼命仰头,眼泪还是流将下来;本是负责活跃气氛的脱口秀演员呼兰则哽咽得无法开口说话,索性背过身去摘眼镜拭泪。作为晚辈的李宇春说:“那么简单,但就是有一种震撼的能量,直接把我们拉回了诗歌的年代。”
比赛现场改编创作的《葬花吟》也是再无来者的绝唱,他与叶蓓的合唱荡气回肠,犹如神作。“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时的举头问天,将曹雪芹对命运的慨叹和诘问展现得淋漓尽致。这种改编和演绎的境界,没有深厚的古典文化功底,没有对红楼悲剧的深切体会和理解,是万难做到的。
民谣,不似摇滚般铮铮作响,也不似流行歌曲那般娓娓柔缠。民谣用简单的和弦、朴素的旋律,表达深邃的思想情感和有态度的人文关照,沁人心脾,回味悠长,因而更具长久的生命力。恰似那句民谣界的名言:“民谣不是流行,是流传。”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娟:谁来救救我…救救我的耳朵就行!
范朵朵微博 范朵朵国际时装周走秀
【美文悦读】仰望一朵治愈的云
太绝了,小狗害羞,耳朵都红了!
全国著名作家“看云南” 探寻“聂耳和国歌”的故事
夜雨丨唐代贤:这朵云托着我思乡的泪珠
夜读|棉花白,云卷舒
真有双耳垂肩的人啊那为什么电视上的刘备不大耳朵没找到这样的演……
指到月亮会割耳朵是全国统一的迷信吗
孙悟空耳朵里的金箍棒重达万斤,妖精如何将他抓进洞穴呢?
网址: 周云蓬:行走的耳朵 http://www.pyqsh.com/newsview57292.html
推荐社会生活
- 1一个人,也要好好生活 2073
- 2新疆美女哈妮克孜恋情揭晓,男 2064
- 3中华民国双旗开国纪念币一枚能 1836
- 4细读《金瓶梅词话》第35回之 1790
- 5李清照:两处相思同淋雪,此生 1253
- 6金莎的穿搭给人一种精致土的感 1155
- 7周杰伦晒和昆凌游玩照 同和小 1064
- 8据李子柒友人透露,李子柒已经 1051
- 9苏志燮宣传新片不忘撒狗粮,大 928
- 10自毁人生!池子再说无底线言论 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