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生活 1998年10月20日 星期四多云|年度致敬万圣书园

1998年10月20日 星期四多云|年度致敬万圣书园

来源:朋友圈生活 时间:2024年03月26日 08:54

原标题:1998年10月20日 星期四多云|年度致敬万圣书园

从三义庙,到成府街 58 号、成府路 123 号、成府路 59 号,再到成府路 28 号,搬迁多次的万圣书园,作为本土独立书店的开创者,刚刚走过 30 周年,与一代又一代读者与学人一起,成为独立精神的延续与见证者。

万圣书园创办人刘苏里,曾被形容“像种地一样,关注每一本书的出版、售卖、传播,甚至被评论”,这种广博的阅读风格,以及独到的选书水准,使得万圣书园容纳下近 85000 种书籍,构成了一张在中文世界里日益稀有的知识图谱,成为无数读者心目中最重要的精神家园。

每年单向街书店文学奖的年度致敬奖项,我们都希望能够将更多目光引向那些在行业内有突出贡献,但始终沉潜的前辈、学者,向他们致敬,并且尝试用视觉语言记录下他们的时间、记忆与工作。在过去六年中,“单农”“单向空间”分别联合致敬过诗人黄灿然、编辑董秀玉、翻译家周克希、作家林贤治、诗人胡续冬、翻译家文洁若。他们都是在行业内多年来默默耕耘,低调从事,对于所相信的事拥有纯真热爱的人。

今年,我们首次将这一奖项颁发给一家机构。已经走过 30 年,并刚刚搬至新址、焕发新生机的万圣书园,正在持续以一家书店的学养与精神,打破旧有的思想惯性,与更多走入万圣书园的读者一同,“通过阅读获得解放”。

第九届单向街书店文学奖

年度致敬影片

(建议佩戴耳机观看)

年度致敬奖项的颁奖嘉宾许知远在大学时期,也是万圣书园的常客。1996 年,刚刚 20 岁的许知远,花了两个月的生活费,在万圣书园买了一套《世界文明史》,这套书至今还摆在他的书架上。“我在那个时期,从这套书中看见伏尔泰时代、路易十四时代和法国大革命,觉得一个朦朦胧胧的世界在我眼前展开了。这不是北大东门或者成府街,那样一个我熟悉的小世界,它所容纳的是战争、爱情和那么多思想的变化,我觉得我在日后对于周游世界的兴趣、图书馆的兴趣、书籍封面的兴趣、各种各样的意外未知的兴趣,都是从最初那套《世界文明史》中诞生的。”

万圣书园的业务店长钿媛也代表万圣书园的所有员工,分享了获奖感言:

我曾经给许知远老师结账的时候,万万没想到今天会从他的手里接过这个奖项,谢谢评委会将第九届单向街书店文学奖年度致敬奖颁给万圣书园,这是万圣 30 年店庆以来最让人惊喜和高兴的事情,作为万圣全体员工的代表,我感到自豪和骄傲。谢谢评委会。

当我们知道这个奖项破例颁给一个机构时,再次让我们感到它奇重无比,意义非凡。也因此我们更愿意相信这个奖不仅是颁给万圣的,也是颁给数以千计独立书店的,我们愿意与同行共享这个荣耀时刻。

单向街书店文学奖评委会这个了不起的决定,证明了独立书店对我们这个庞大人群的价值。什么是独立书店?在此我们引用美国书店人刘易斯·布兹比的定义:独立书店是正常社会的基石。我们的理解是,独立书店因追求自由的灵魂而存在,独立书店是集中展示和传播一个人群的知识观念、思想信仰和创造力的地方,他们的组合是一个社会的灵魂,在这个意义上独立书店的质地,标志了一个社会自由、健康和成熟的程度。

大家知道去年 10 月 31 日,许多读者从各地赶来,共同庆祝他们参与塑造的万圣书园迎来了 30 周年。他们送来鲜花、美酒和蛋糕,也送来祝福和祈愿,并希望与万圣共度下一个 30 周年店庆。我们知道所有这一切,都因万圣 10950 天的存在所代表的价值,就是无数读者秉持的价值,万圣的故事也是读者们自己的故事,丰富无比,跟万圣的藏书量一样丰富,30 万册,85000 种。在未来我们会与读者续写万圣故事,每一个十年,一代一代。

最后我们还要感谢使作品进入流通渠道的作者、译者、编辑、制作人、发行人,感谢我们的许多同行,感谢各类媒体,感谢无数默默无闻的自媒体人,他们让万圣和独立书店被更多人知道。我们还要感谢决定容纳万圣的优胜大厦,五道口购物中心这个栖身之所无比善意和美好。我们也将特别的致意送给读者,祝你们平安,谢谢大家。

《1998 年 10 月 20 日 星期四多云》导演刘宽

Q&A

单读:听说导演也是万圣书园的读者,作为读者你印象中的万圣是什么样子的?

刘宽:在我心里万圣是黑白的。它是一个知识和思想的世界。在那里,读书,甚至喝咖啡,都不是一种生活方式,而是生存所需的必需品。

单读:这是年度致敬奖设立以来第一次颁给一个集体,而不是个人,我们也看到今年的影片相较于过往的致敬系列在形式和技术手段上都有创新,这二者之间有什么必然的关系吗?

刘宽:影片的形式和具体的技术手段其实每年都不同,我会希望尽量不要重复,但我也不会为创新而创新。对我而言,唯一重要的事情就是确定主题,确认具体要表达的内容。至于所有的形式、方法都是围绕主题来规划的。

单读:这次影片的主题和要表达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会选择大学生这个主观视角?在本片创意阶段你都做了哪些特别的考量?

刘宽:我们这次要讲一个空间的故事。关于这个空间的存在,关于其精神的独立,也关于在这个空间中来来往往,被激发、塑造、最终被“解放”的人。但我们如果只是直接去拍摄这个空间、或者采访创造这个空间的人(比如老板刘苏里)和去过这个空间的人(读者),那只是在用影像“翻译”文字的信息而已,而不是用影像在讲故事。影像能做的事情远不止这些。

思想和文字的世界往往是最难被影像化的。但影像在这里也能做到文字做不到的事,那就是带领观众去感受一种情绪,亲历一种记忆。

所以在策划非常初期的阶段,我就已经确定了,不会再对包括万圣老板刘苏里在内的人物进行更多的采访。虽然“采访”是作为记者出身的我最擅长的技能之一。我觉得影片不是为了万圣立传,也不需要再去“挖掘”什么新的材料。老板刘苏里已经接受了很多精彩的采访,有过很多精准的表达,也有很多人公开表达过对万圣的热爱。

在调研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非常打动我的细节。刘苏里在一个采访中谈到:

“在我们最后一次搬家的第二、第三年,我们开始发现,越来越多拉着旅行箱的人。我就问他们,才发现不是要上飞机的就是刚下飞机的。而且全是要么八年前,要么十年前在万圣抄书条,席地而坐看书。他说,我在北大读了七年书,我在你这看了七年的书,我没有买过万圣的书。现在我从西雅图回来,回报万圣来了,一买就买一大堆寄回去。他说你们也不歧视我,也没人赶我。

铁打的校园,流水的少年。书店得活到那个时候,他们就是毕业之后十年八年,开始有能力了。第一,你得能活个七八年,就是让他在这白看;第二,你再活个七八年,他得挣着钱,这一下就是十五年过去了。”

我慢慢开始想象那些曾经被知识打动着,又惴惴不安的少年。那些在万圣被点燃,也被庇护的人。我觉得他们是万圣和这个世界的桥梁。他们被万圣改变,他们也在改变着这个世界。

自然而然地,我开始虚构这样一个少年,想象他的苦闷,他的情愫,他的理想,他的一个午后,他读的书写的字,他暗恋的女孩的名字。当然我也阅读了很多 90 年代的大学生日记,不知不觉把日子锁定在了 98 年 10 月 20 日(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再以这个时间为坐标,去调研当时的书,当时的电影。同时我也搜集了包括许知远、罗翔、周濂、萧瀚、李静、董风云等老师对于当时万圣的一些回忆,对当时他们自己的一些描述,把这些信息编织进我的故事里。所以我所塑造的这一个少年,某种意义上也是他们每一个人。

单读:在讲述这个“少年”与万圣的故事时,你采用了怎样的视听策略?其中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刘宽:我一向不喜欢精致和平滑的影像。我觉得无论怎么精心拍摄,可能都没有万圣的那些老照片动人。如果有足够多的旧照片,我恨不得全部用老照片来做一个移动的影像,当然最终影片采用了老照片 + 实拍结合的方式,呈现少年的主观视角。让真实的老照片提供记忆的支点和必要的质感,让新拍摄的影像来完成叙述的推动力。但我希望最终的影像是凝固的、卡顿的、模糊的、偏差的。加上我们要讲的是一个过去的故事,我更希望在留白和卡顿中,让观众可以去投射自己的记忆,自己的情感,和自己的理解。同时,我希望用声音设计来再现所有的现实——无论是日记中的信息,还是这个少年如何骑车、如何推门、如何抄书、如何狂奔这样的情节。这样在影像和声音之间,又会产生再一层的卡顿感,像记忆一样错位和层层叠叠。

这个创意给我们后期剪辑增加了不少压力。我们需要在流动的影像中选择必要的截帧,本质上每一帧就是一个镜头,所以我们的镜头量大大多于一个同等时长的影像。并且我和我的搭档们都是第一次用这样的方式创作,所以当中充满了不确定性。

很多时候人们使用黑白影像的原因都只是为了掩盖拍摄的不足。我是一个热爱色彩的人,不到必要时刻我决不愿意使用黑白。但我觉得这次的创作到了必要的时刻。黑白的影像提供了很多诗意的空间,我们在调色的时候也选择了 16mm 胶片的效果,来平衡新旧黑白影像的关系。

单读:致敬系列已经拍到了第七部,和单农的合作也来到了第七年,这种“长跑式”的合作关系是怎么做到的?这个系列的创作还能为你带来兴奋感吗?

刘宽:目前单农对“致敬系列”的信任程度,是不需要看 Acopy 和 Bcopy 的程度。我把他们的信任都转化成了创造的空间,这是一个非常良性的合作关系。今年的影片如果要走一个传统的联合出品流程,找样片、写方案等等,也许是不可能诞生的。创作从来都是充满未知的,直到最后一刻我都没有办法用语言去阐述(如果能的话,也没必要用影像表达了)。单农给了我空间,让我的创意不在任何环节被扼杀,每年我都会针对不同的故事,拿出现阶段的自己、现有的条件下,最真诚的表达。今天听到有人说,这个系列对他们来说,像是某种属于自己的“春节档”。我发现在不知不觉的坚持中,我们已经一起创造了某种传统,某种历史。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揭晓
2023新京报年度阅读推荐——年度特别致敬
2023年11月不幸去世的10位明星,有人享寿101岁,有人年仅20岁
读书月“年度十大童书”揭晓
永远的一天|年度致敬文洁若
作家出版社2023年“年度好书”榜单出炉
致敬交子故里丨纪念纸币诞生1000年学术会议在成都召开
培育岭南画派的园丁——记东莞可园及张敬修
“联圣钟云舫杯”全国首届楹联书法展即将开展
起点发布“北斗第四星”青年作家扶持计划:优秀作家可获千万级流量曝光

网址: 1998年10月20日 星期四多云|年度致敬万圣书园 http://www.pyqsh.com/newsview57302.html

所属分类:生活日常

推荐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