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生活 品鉴 | 忙趁东风放纸鸢

品鉴 | 忙趁东风放纸鸢

来源:朋友圈生活 时间:2024年03月28日 16:03

原标题:品鉴 | 忙趁东风放纸鸢

东风渐暖,百花渐开,春天的气息已扑面而来,又到了放风筝的美好时节。我国是风筝的故乡,在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风筝有着不同的称呼,一般南方称鹞,北方称鸢,故有“南鹞北鸢”之说,此外,还有风琴、木鸢、纸鸢、风鸢、纸鹞、鹞子等称谓。

春秋战国时期,最早的风筝是木制的。《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记载:“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唐代《渚宫旧事》也记载,鲁班“尝为木鸢,乘之以窥宋城”。汉代发明造纸术后,出现了以竹篾扎成鸟禽状骨架、上糊以纸的风筝。隋唐开始,风筝逐步从宫廷传到民间,而随着造纸业的快速发展,民间更多地使用纸来裱糊风筝,称为纸鸢。明代陈沂的《询刍录》中说:“五代李邺于宫中作纸鸢,引线乘风戏。后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竹,如鸣筝,故名风筝。”这是关于“风筝”一词较早的记载。明清时期,风筝无论大小样式、扎制技术还是放飞技艺都比以往有了更大进步,人们热衷于在春天放风筝,当时的文人还喜欢以风筝为题材吟诗作画。

放风筝是我国传统的民间习俗,在古往今来很多古诗词中,我们可以领略当时放风筝的场景及其中蕴含的历史文化。如唐代高骈的《风筝》云:“夜静弦声响碧空,宫商信任往来风。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移将别调中。”宋代陆游的《题斋壁四首其四》中说:“出从父老观秧马,归伴儿童放纸鸢。”明代徐渭的《风鸢图》描绘:“柳条搓线絮搓绵,搓够千寻放纸鸢。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青天。”清代高鼎那首《村居》,更为我们描绘了春天放风筝的名场面:“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风筝里还寄托着脉脉情思和离别之愁,如清代吴我欧的《美人风筝》写道:“花信几番凭妾寄,情丝一缕被郎牵。”

古人还有放风筝避邪去晦的说法。《红楼梦》生动描述了大观园里姐妹们放风筝的情景,其中,黛玉笑道:“可是呢,知道是谁放晦气的,快掉出去罢。把咱们的拿出来,咱们也放晦气。”事实上,放风筝让人们可以呼吸早春的新鲜空气,还能锻炼身体,确实有着驱病除疾的作用。宋代《续博物志》中说:“春日放鸢,引线而上,令小儿张口而视,可以泄内热。”清人富察敦崇所著《燕京岁时记》中称:“放风筝,最能清目。”

在古代,风筝还曾被广泛应用于渔业、军事等领域。出海前,渔民用风筝尾部的变化来测定高空气流的缓急和方位。《南史·侯景传》中记载,梁简文帝及其官员被围困时,将求援的书信放在风筝上,以此向外传递消息。

现如今,放风筝仍然是一项老少皆宜的体育娱乐活动,风筝作为一种文化产品也为很多人收藏品鉴。春天来了,去放风筝吧,看那风筝借着风直上青天,心也会跟着旷远、豁达起来。

(本文首发于《中国文化报》2024年3月26日8版)

责编:保雪菲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乐享春天:忙趁东风放纸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谈丨放纸鸢,秋风一击入云端
放风筝的快乐
零距离向传承人学习,四合院里绘纸鸢
春和景明 意趣盎然——《艺术里的奥林匹克》带您感悟《春坞纸鸢图》中的诗情画意
东风解人意 传承好家风
【古诗词鉴赏】宋代诗人陆游《观村童戏溪上》诗赏析
舞动的风筝
家乡的风
柳林:一抹春光惹人醉 尽享春日好时光

网址: 品鉴 | 忙趁东风放纸鸢 http://www.pyqsh.com/newsview57497.html

所属分类:生活日常

推荐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