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生活 非裔女作家阿迪契七部代表作由译林社集结出版

非裔女作家阿迪契七部代表作由译林社集结出版

来源:朋友圈生活 时间:2024年04月16日 20:51

原标题:非裔女作家阿迪契七部代表作由译林社集结出版

近日,备受瞩目的非裔女作家奇玛曼达·恩戈兹·阿迪契最新作品《哀痛笔记》由译林社首度引进与出版,并且译林社还首度以“阿迪契作品”的形式集结出版其七部代表作。

阿迪契是新一代作家的杰出代表,曾入选《纽约客》“20位40岁以下的小说家”和《时代》杂志“世界最有影响力的100人”,曾获得“橘子奖”“欧·亨利短篇小说奖”“全美书评人协会小说奖”等。“非洲文学之父”阿契贝极为欣赏阿迪契,称赞她是“天纵之才”。

据悉,译林社将会分两辑推出“阿迪契作品”。目前已出版第一辑(非虚构代表作):《哀痛笔记》《亲爱的安吉维拉》《我们都应该做女性主义者》。第二辑(获奖小说经典):《半轮黄日》《美国佬》《绕颈之物》《紫木槿》将于2024年内推出。

这是简体中文世界首度以作家作品的聚合形式集中打造这位在世界文坛颇负盛名的非裔女作家,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和出版意义。

阿迪契的多重角色:作家、意见领袖与时尚达人

奇玛曼达·恩戈兹·阿迪契出生于尼日利亚南部城市埃努古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后留学美国,在东康涅狄格州立大学学习传媒学和政治学,之后分别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耶鲁大学获得硕士学位。

阿迪契的创作承继非洲文学的优良传统,以细腻、富含细节的现实主义笔法关照后殖民时代尼日利亚乃至非洲大陆的历史与现实问题;她作品中的人物大多是尼日利亚的中产阶级女性,以家庭等私人空间为主要着力点,探讨种族、性别、阶级等社会议题在尼日利亚国家身份建构、文化重构和现代化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产生的影响。同时,由于海外留学经历和跨国生活,她聚焦于海外的尼日利亚移民及其日常生活,以多元的观察角度和饱含人性张力的叙事,书写并描摹一代人的离散经验与“无根”状态。

如今,阿迪契已成功地把自己的声音传到了国际社会的一些公共领域,在诸多场合讲述“单一故事的危险性”,呼吁“我们都应该做女性主义者”。她用自己的文字与声音,讲述更多的非洲故事,让更多的人听到非洲和女性的声音。

在TED演讲《单一故事的危险性》中,阿迪契曾提到她初到美国留学时,室友认为她不像非洲人。这次经历使阿迪契意识到“单一故事的危险性”。阿迪契认为,作为一个讲故事的人,她必须创作出尽可能多的非洲故事和非洲人物,让西方读者看到非洲的丰富与多样,看到最接近真实的非洲。这是她致力于讲述更多新故事的出发点和动力。而这次演讲成为有史以来观看次数最多的“TED十大演讲”之一。2012年,阿迪契应邀作了一次关于女性主义的演讲——《我们都应该做女性主义者》,仅在TED官网就有超过500万人点击观看。阿迪契从自身经验出发,纠正了“女性主义者”这个词所承载的某些成见,讲述女性所遭遇的普遍困境,启发人们一起为建设性别更平等的未来而努力。

由于其公共知识分子的姿态、开朗直率的性格、高识别度的外表和时髦的穿衣品位,阿迪契深受时尚圈喜爱,是“时尚达人"(Fashionista),多次登上VOGUE杂志封面,并成为英国彩妆品牌的代言人。

如今,阿迪契在社交网络上拥有众多粉丝,其号召力和影响力已经不限于文坛,而是辐射多个领域。她所传达的故事并非单属于非洲女性,她要诉说的也并不仅是女性主义者的故事。她以文字跨越国界,邀读者透过她去感受非洲的土地、民族与文化;她以温柔而坚定的方式,宣扬女性主义;她以故事连结所有人的情感,不只为女性,而为所有位于文化边陲、无从发言的人发声。

阿迪契文学创作的多样性:离散、自我与家国伤痛

一、离散与迁徙:回不去的故乡

阿迪契出版的小说题材很广,内容丰富,包括广阔的地理环境、影响巨大的历史事件等,横跨几十年。但《哀痛笔记》缩小到阿迪契个人生活中的这个单一的爆炸性事件,她精准地描述了它带来的伤害。

《哀痛笔记》出版于疫情后的2021年,是阿迪契为纪念逝去父亲而创作的一部回忆录。在人生的巨大变故面前,阿迪契以私人情感为出发点,呈现出“哀痛”的多重演变,书写了“哀痛”的情感方程式。阿迪契细腻地记述了至亲记忆与家族生活,深度呈现哀痛回忆录这一体裁的特点,以及在此类回忆录中,悲伤如何抹去语言,并消除自我身份和时间的界限。她在书中探讨了离散和迁徙引发的家庭重构、代际差异与交流困境,记录了疫情给移民家庭带来的隔离、失序与伤痛。

作为一名具有移民经历的作家,阿迪契关照离散和迁徙引发的家庭重构、代际差异与交流困境等问题。在2009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绕颈之物》中,阿迪契用12个绝妙而动人的故事,探讨性别歧视、贫富差距、权力阶级、移民离散等母题,描述现代与传统,家庭与个人,梦想与现实的剧烈冲突。对每个个体而言,在新旧世界的对峙之间,记忆、语言、身体等,都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战场。

《美国佬》的创作灵感来源于阿迪契初到美国时所受到的差异待遇与歧视。借由女主人公“美国佬”伊菲麦露回国后的种种见闻与恋情,阿迪契站在尼日利亚和美国两块大陆上审视彼此,以理性而细腻的笔触描述了两种文化的差异与误解,写尽了移民者的憧憬、激情、失落与勇气。2017年,《美国佬》被选为“一本书,一个纽约”计划的获胜者。同年,阿迪契被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第237届成员,这是对她在非洲文学与女权事业领域所做出的优秀贡献而给与的最高肯定。

二 、“我们都应该做女性主义者”:成就完整的自我

2012年,阿迪契应TED之邀作了一次关于女性主义的演讲。阿迪契借用在尼日利亚和美国亲历、见证的一系列小故事,点出了文化中的性别偏见,同时纠正了“女性主义者”这个词所承载的某些成见,启发人们一起为建设性别更平等的未来而努力。阿迪契的这次发声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时尚品牌Dior推出印有其演讲标题“We should all be Feminists”(我们都应该做女性主义者)的联名T恤,碧昂斯引用其演讲原声,通过单曲《完美无瑕》(Flawless)向其致敬。这次演讲经过修订后,成了名为《我们都应该做女性主义者》的小书。

身为女性,我们应该如何成就完整的自我?《亲爱的安吉维拉》即是阿迪契对此作出的回答,也是她给所有女孩的成长建议。阿迪契从新手妈妈遭遇的尴尬处境出发,给出了十五条直接而坦诚的建议,涉及育儿、母职、婚姻、职场、身份认同等方方面面。这些建议直接而有力,不仅关于养育女孩,更是一场关于女性应该如何定义并塑造真实自我的探讨。“我希望父亲和母亲都愿意为自己的孩子购买这本书。”阿迪契曾在采访中说道,她希望全球父母都能摒弃陈腐的性别偏见,更新自己的性别观念。

三、家国的伤痛:“尼日利亚是用易碎的钩环串在一起的碎片”

《紫木槿》是阿迪契的处女作,小说以15岁少女的视角讲述了一个尼日利亚资产阶级家庭内部的压抑和纷乱,个体命运与社会历史在这个家庭的故事中相互缠绕,一幅20世纪90年代的尼日利亚社会图景在读者面前缓缓展开。《每日电讯报》称“《紫木槿》优美地记录了一个少女面临暴力熟悉的残忍时的内心激荡。”阿迪契以女性作家特有的敏锐视角和纤细笔触,讲述了尼日利亚社会的阵痛。

阿迪契史诗般的长篇巨著《半轮黄日》,以尼日利亚内战时短暂使用的比亚法拉的国旗 “半轮黄日”来命名,通过五个普通人在尼日利亚内战中所经历的变迁,拷问在战争面前,道义责任、身份国界、民族忠诚、社会阶级、爱情、友谊这些固有观念如何幸存…… 该作品融入了非洲成长小说的伟大传统之中,阿迪契又以少年乌古的故事,深刻反思了经历战争创伤的尼日利亚青少年的个人成长之路,以及尼日利亚民族身份的认同与国家建构之路。

首度以“阿迪契作品”形式集中出版七部代表作

2010年,阿迪契最重要的代表作《半轮黄日》由译林社首度引进并出版。2021年,《半轮黄日》的版权重回译林社。与此同时,阿迪契目前所有重要作品的版权均花落译林社。目前,译林社计划分两辑推出七部阿迪契作品。

第一辑已出版,由阿迪契三部非虚构代表作构成:《哀痛笔记》是一部写给逝去至亲的回忆录,为首度引进的阿迪契最新作品;《亲爱的安吉维拉》是写给所有女孩的成长建议,绝版多年,众多读者翘首以盼;《我们都应该做女性主义者》收录其风靡世界的同名TED演讲,讲述女性所遭遇的普遍困境。这三部作品由知名青年学者陈星、蒋怡和人气作家陶立夏担纲翻译,并且特邀毕业于清华大学美院的资深书籍设计师任凌云操刀打造。

第二辑为阿迪契四部获奖小说经典:《半轮黄日》奠定了阿迪契文坛超新星的地位,是她为20世纪60年代尼日利亚内战谱写的一曲哀歌,该作不仅是2007年“橘子奖”获奖作,而且位列2015年评选的“橘子奖十年最佳小说”之一,是阿迪契毫无争议的首要代表作;《美国佬》获得了“2013年度美国书评人协会小说奖”和《纽约时报》“2013年度十大好书”;《绕颈之物》收录了包括“欧·亨利短篇小说奖”获奖作《美国大使馆》在内的12个故事;《紫木槿》是阿迪契的处女作,为“2005年英联邦奖”获奖作。这四部重要作品,将于2024年7月开始陆续出版。

南都记者 朱蓉婷 实习生 陈铭心羽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两位新晋诺奖得主新书简体中文版将由译林出版社推出
约翰·福瑟《三部曲》等代表作将推出中文版
华裔作家李翊云首部中文版小说《我该走了吗》在沪首发
2023傅雷翻译出版奖入围作品揭晓
星云奖获奖之作!华裔美国作家匡灵秀作品《巴别塔》出版
法图·迪奥梅:当一位女性用写作重建生活
第十五届傅雷翻译出版奖入围名单公布,下月将在广州揭晓
鲍勃·迪伦新传记出版,传记作家再一次被迪伦打败
王晓方新作《千一的梦象》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传奇翻译家赵萝蕤晚年倾力之作 《草叶集》中文全译本再推新版

网址: 非裔女作家阿迪契七部代表作由译林社集结出版 http://www.pyqsh.com/newsview59123.html

所属分类:生活日常

推荐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