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生活 传统节日的“节味儿”是什么

传统节日的“节味儿”是什么

来源:朋友圈生活 时间:2024年06月12日 06:41

记忆里,端午节是一个挂菖蒲、吃粽子、系五彩线的节日。童年时,每次临近农历五月,身边的小朋友们便人人戴上“端午线”。天气炎热,大家都身着短袖或背心,露出嫩藕一样的胳膊,腕子最细处,系一根揉捻成股的五色丝线,颜色鲜艳,非常可爱。五彩绳的颜色虽然相差不大,每家的编织方法却各不相同,讲究的还会在绳子上串联一些装饰物,谁的“端午线”上要是有可爱的小铃铛或是花一样的彩结,往往是小伙伴们围观、羡慕的对象。

童年时佩戴“端午线”只觉有趣、好看,长大后才知道这个传统可以追溯到汉代:五色的丝线代表着五行,传说中端午这天阳气盛极,佩戴上这五彩缕,便可以驱疫辟邪、长命吉祥。而端午后的第一个雨天又要记得将五彩线剪下,让其随流水将百病带走。盈盈一根丝线,承载了如此厚重的情感,我们将希冀化作一种可佩戴的“习俗”,这何尝不是一种时尚?我们承袭一份从千百年前流传而来的祝福,这何尝不是一种浪漫?

中国人的节日,当然离不开吃。北方人向来吃“白粽”,以“糯米+大枣”的搭配为主流,偶尔或有小米或豆沙粽,但对我来说都好像是“蘸糖吃的米饭”,虽软糯香甜,却也单调噎人。直到我第一次在南方吃到肉粽,简直“打开新世界的大门”:粽子里竟然可以放五花肉、板栗、咸蛋黄!自此,我便成为了坚定的“咸粽党”。

因为“馋”,端午的传统在我手中传承。在国外读书时因为想吃肉粽,便会“不辞劳苦”地从中国超市购买干粽叶与糯米、腌五花肉,跟着视频笨手笨脚学粽子包法与捆法。守着锅,熬一夜,只为能吃上一口肉粽。好在成品足够好吃——连南方室友都夸赞是她吃过最美味的肉粽。也足够“出量”——从冷冻室拿出,盖上用水打湿的厨房纸,微波炉加热5分钟,可以成为我们很长一段时间的“口粮”。其实肉粽好吃,并不在复杂的配料和调味,而在一份煮粽子的耐心:铁锅放冷水,粽子细细密密地摞好,用重物压实,大火烧开,小火慢煮3至5小时。时间到了,可千万不要马上出锅,而要让粽子在锅内自然“降温”,使五花肉、糯米、箬叶的香气相互浸润。这样煮出的肉粽,肥肉香气融化进糯米中,瘦肉软香不柴,糯米晶莹润泽,承载着煮粽人的一片诚心与耐心,如何能不美味!

对端午的纪念,自然也绕不开屈原的名字。对外国人来说,这份中国人的传统应该会很迷人——我们对一位诗人的尊崇,竟然达到了如斯地步。包粽子告慰其滚滚江水下的英魂、赛龙舟为其驱赶鱼虾侵扰、江边吟诵诗句以示纪念……屈原,已经演变成一个文化符号、一种情感寄托、一种精神图腾,也凝聚着民族不朽的家国情怀。我们纪念屈原是纪念他“投身家国,忧国忧民”的爱国之情、纪念他“向天发问,矢志不渝”的探索精神、纪念他“激浊扬清,九死未悔”的道德坚守。节日的意义因其而厚重,端午也因此多一份“文人气”。我们随之探索个人精神世界的构筑、文化血脉的绵延。品味端午的同时,每个人也会在历史的长河中找到自己的精神坐标,并以此为锚点,与过去共振,向未来出发。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传统节日不断产生新的理解与体悟,也随之萌生新的感情。春节辞旧迎新,我会在家中贴满有美好寓意的“桃符”“春联”,寄托新年的期许;中秋阖家团圆,我会融合应季的食材、设计复杂的家宴菜单,享受与家人在一起的时光。端午节的专属主题是什么呢?我想,正是最近几年大家常说的“安康”。近几年,我们家也更加注重在端午前后悬草熏艾、佩戴香囊,利用天然植物的香气驱病、防蚊,也在不断发掘其他有益于“保健”的传统习俗,晒“端阳”、沐“阳水”,讨一个“百病消散”的吉祥寓意。在炎炎夏日正式来临之前,我也会提醒自己调理身体,注意健康。端午节对我来说既多了许多新意,又多了几分“古意”。它不再只是一个简单的“假日”,而是融入我们的真实生活中,成为一个仪式构筑的“节日”。

当我们静下心来回溯节日的本源,对它的认同感不断增强,“节味儿”才真正在我们心中蔓延。每一次过节都是一次文化自省的过程,让我们在节日专属的仪式感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美学,找到文化传承的脉搏。

于欢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网络中国节·春节】藏在年味儿里的传统文化|文人笔下的春节
年味,各得其味,让城市成为传统节庆新容器
中秋节传统民俗:“男不拜月”你知道吗?为什么不能拜?建议了解
中华慈孝文化节,是个什么“节”?
聚焦传统节日 “我们的节日——经典诵读展播”带市民品传统文化
“中元节”为什么不仅是“鬼节”?
今日下元节,一个被遗忘的节日,都有哪些民俗活动,需要注意什么?
让传统节日绽放时代新韵
与时俱进,让传统节日焕发时代魅力
这个春节,你感受到全方位的“文化味儿”了吗?

网址: 传统节日的“节味儿”是什么 http://www.pyqsh.com/newsview62567.html

所属分类:生活日常

推荐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