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生活 他们与电影之城的24小时

他们与电影之城的24小时

来源:朋友圈生活 时间:2024年06月23日 11:55

端午节那天,第二十六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第一次出现在小卉的朋友圈,“到交通大学站去坐地铁,是谁在这里挪不开眼了”。穿过树影斑驳,巨幅的上影节紫色海报就在梧桐尽处,那是属于6月上海的光影隧道。

今年第一场梅雨降临时,张烨说:“无雨季不SIFF。”因为梅逐雨中黄与电影的醚味总是一同飘散在空中;也因为夜幕霓虹下,流光倒影的马路街道会变身另一处片场。

上影节究竟是什么味道的?电影之城又是哪般气质?我们的好奇心上来了。2024年初夏,我们收集一群普通人在电影节的某个时刻。渐渐,时间拼出一个圆,电影之城的24小时周而复始却又日日更新,像高速摄像机里的散文诗,宣告电影在场。而讲故事的、听故事的,许多人的所想原来是相通的。

—— 6:00 ——

王佳彦:清早,我骑着小黄车来排片

电影节近尾声,我们跟王伯伯约聊天。如是辞令是他提的,大家老朋友,聊天比采访更亲近;地点就在影城,他工作过的地方。老朋友、老地方,一肚子的故事。

75岁的王伯伯大名王佳彦,网名“四眼老王”,沪上电影界老法师。他的手艺影迷皆知,半个月时间,能把全世界规模最可观的展映场次妥帖安置到毛细血管般的排片表里。比如今年,展映板块461部海内外电影、1600多场、市内47家影院,要兼顾商业的、文艺的,国别的、作者的,首映的、带见面会的,4K的、IMAX的,中心城区的、“五个新城”的,他一个超级大脑,纯手工搞定了。

“我醒得早,开工也早。6点多,骑个小黄车就到艺海了。”晨光熹微,电影节组委会所在的艺海大厦还静悄悄的。王伯伯中意这样的时刻:“清净,脑子也清醒,一上午能做许多事。”今年做专场放映,把同大师或同系列影片放到同家影院,就是早上闪现的灵感。

大家都觉得老法师“拿捏”了,他来一句:“排片跟拍片一样,都是遗憾的艺术。”《锁麟囊》开票即秒空,二开还是手慢无。他觉得自己不够坚决,没极力说服片方相信年轻人对国粹的热情,“如果排个千人大厅,那盛况想想就激动吧”。有影迷会直接给他的社交账号留言,上班族希望自己的心水片排在夜里,学生族遗憾考试后的几天好片都撞期了……“我很愿意看到大家非常实在的建议,把工作做更细致、让观众更方便,就是我们的责任。”

他说自己排片时脑海里常有影迷的样子,“很热情,也很厉害,甚至比你懂哦”。以为冷门电影,结果满场;以为阿拉伯语是小语种,结果有影迷现场纠错;以为能讲究银幕制式已算专业影迷了,没想到还有人跟导演一样计较实际音量。《青木瓜之味》在影城放映时,陈英雄站在门外听了会儿,询问工作人员“里面音量是几”,得到6.5的回复,金爵主席有些错愕。王佳彦正好遇见,帮忙核实了一下,应该是5.5,旁边影迷抢先开口:“请一定转告导演,上影节放对了。”

—— 8:00 ——

小X:一卷300张,换一次15秒

上海影城,看8点半早场的观众刚到。志愿者小X身旁的小姐姐已围观她给三台取票机换上打印纸了,“太快了,还是没拍全”。小X轻轻笑了,点屏幕、查余量、开机器、换底票、关门,一卷300张,15秒一气呵成。“将心比心,假如因为取票机正好卷到最后一张影响效果,或者因为打印纸耽误进场时间,一天的好心情都打折了。”

—— 9:40 ——

小红:一个眼神,我们确认了彼此身份

关于要不要早起看电影,小红纠结过一小会儿。

“一天要在大光明看四场电影,而且其中一场《卡门》好久没在大银幕上见到了。”正方理由加一。梅雨季,空气黏黏糊糊,反方开始拉锯。不过,福至心灵时,犹豫烟消云散。

6月19日晚,听着窗外淅淅沥沥,《雨中曲》的灵感突然就来了。“我喜欢看芭蕾,很想来一段”,她立刻翻出粉色纱裙,挑了柄红色雨伞,期待看电影的日子。次日上午9:40,距离10点《纯真年代》开场还有时间。小红望着身边男青年,后者举着手机拍马路对面的大光明。“上影节影迷可能人手必备这张照片吧,我想,他应该也是影迷,影迷会理解影迷。”一个眼神,两人迅速确认身份。

女生脱了鞋,男生调整构图。在雨中,一个赤脚跳得舒展,一个快门按得刚好。“上影节的《雨中曲》”出炉,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占据了许多人的上影节“朋友圈”:都说观众点亮电影之城,诚不我欺。

“其实,我爱的还有芭蕾和交响,上海国际艺术节才是我的文艺消费大头。”小红说,她在上海生活十多年,大光明、影城、大剧院、东艺到上交“馄饨皮”,她都是常客,为扎哈洛娃的舞步沉醉,在《尼伯龙根的指环》里默默流泪。有人问她要不要去看看外地的影展,“上海周周有影展,经常能看名团名家,我忙不过来的”。

—— 12:00 ——

梅海星:年轻人送我一张自制明信片

6月21日中午,暴雨,从上海商城的路边走到裙房的咖啡厅前落座,梅海星不太在乎帽子有没有淋湿,却很是着紧手里的帆布袋。两层布袋正反互套,里面是他私人也很可能是上影节的记忆录。

“这是第一届,8家影院,我看了5场,票子还是早年车票那样大小。”“第二届、1995年的《文汇电影时报》,文汇报的影评总是最充分的。”翻开眼前的宝贝,31年间的细节全都涌上来。

26届、31年,与上影节一路相伴的忠实影迷不在少数,梅海星一定是其中很特别的一位。他收藏的第一届开幕纪念封等邮品、排片表、报纸剪报,见证了一位普通上海市民陪伴城市首度迎接电影盛宴的兴奋与骄傲;而今26届,他一届不落地参与,票根越集越多,“藏品”越见丰富、精美。从当年简单的《参赛参展影片排片表》到今年回归的《市民观影手册》和全新的“龙标”邮票,电影节的与时俱进、上海的高速发展,他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藏在册子里,迄今已装满了沉甸甸的15本。

1993年,梅海星在海事局工作,单位在外滩海关大楼里,家住曲阳街道。当年10月6日,也就是第一届上影节开幕前一天,梅海星在报纸上看到了消息,当时没太在意。10月7日下班回家看到胜利电影院门口挤满了人,才知道原来他每天都路过的地方就是展映影院。“10元一张票子,我买了5部。”

26届好像很长,梅海星说,他收到了城市和时间很丰盛的回馈。“退休后我搬到松江,但是地铁四通八达,天山、宛平、movie movie……我跟着年轻人,去过不一样的电影院打卡。这次松江的电影院也有排片,家门口很方便。”

31年又好像只是一瞬,让这位铁杆影迷能在反复经历那么多次后依然兴奋如初见。“《市民观影手册》回归了,邮品出新了;胜利电影院老过,但又翻新了,现在是上海电影历史的标记;第一届放映的影院里,大光明、国泰都还是一流的。”

梅海星说,他总习惯早点到影院,因为很喜欢看着影片开场前成百上千人摩肩接踵地入场,“就像过春节一样”。今年,他和女儿一起看了《老橡树酒馆》,放映后场灯亮起时,身边的年轻人对他说:“爷爷,我送你一张明信片,我自己做的。”

—— 15:30 ——

李阿姨:看纪录片就像看风景

李阿姨这些天在朵云轩“扎”下了。今年上影节,她计划看30场,进度条已近尾声,80%是纪录片。“其实以前没怎么关注,真正参与电影节是从去年开始,也是那时候发现了其中的乐趣。”李阿姨说自己是个爱旅游的人,但今年电影节,她把旅游的时间空出来了。

《大马士革天空下》《寻找,另一个故事》《黎巴嫩日记》《宇宙缩影》……她说,也未必要做特别计划,“就像看风景,走走看看,哪里都有风景”。就像此刻,她对着电影节海报仔细端详,“很不错,上面‘26’数字挺有意思的,既交融又独立,后面的背景好像是大光明和上海影城?影影绰绰,给人神秘浪漫的气息”。

—— 17:30 ——

蒋叶子:每场结束后,字幕会出现我们的名字

6月19日,《红辣椒》放映前一小时,蒋叶子才第一次走进大光明电影院。“电影宫的感觉。”小姑娘惊叹道,即便在其他展映影院参与了电影节,但眼前的百年建筑好像自带了庄重典雅。

00后不会陌生于字幕这件事儿,可亲自上手当字幕操作员,蒋叶子说,还是需要“敬畏心”的。准备工作一小时,检查机器、核对软件。更多的功课在场外,比如查查电影梗概,如果是经典老片,还会自己模拟操作。

前些天,有场影片的字幕机像被“热”到了,操作时电脑偶有卡顿。女孩子心细又沉着,每隔几秒就动一次鼠标防止字幕被卡,如此重复了一整部电影的时间。顺利完片,蒋叶子只觉自己后背都湿了。没人知道那场字幕操作员经历了什么,但小姑娘挺自豪的,“我坐在这个位置上,就是面对观众,要给他们应有的体验感”。

6月19日这天的《红辣椒》和《破墓》都是自动字幕,蒋叶子只需要在敲下第一行字幕后,实时关注就好。但她依然不敢大意,目不转睛盯着大银幕。直到最后,字幕滚动,她看到了自己的名字,也听到全场观众毫不吝啬的掌声。“每场结束后字幕都会出现我们的名字,有很强的参与感。”她说,这感觉很像上影节,“电影节把各种电影放到一起,展示不同的世界;上海也是一样,可以包容和尊重每个人的不同感受”。

—— 21:25 ——

三三:我坐在回家的高铁上发朋友圈

虹桥高铁站——融媒影城——天山电影院——虹桥高铁站,这样的路线,苏州人三三已经熟稔于胸了。包括但不限于乘坐车次、地铁换乘时间、出站口、沿途好喝的咖啡馆。上影节乃至上海日常的文艺节日,她都不愿错过。回家的高铁上似乎还有刚从电影节离场的,大家凭周边相认,“有许多你我都一样,暂时抽离自己的人生坐标,来做一场共同的梦”。

—— 22:00 ——

蜗牛:我在昏暗中“盲画”了斯科塞斯

大银幕光影还在流转,昏暗中,蜗牛轻轻掏出随身携带的小本。直到《出租车司机》散场,他翻开本子:“我‘盲画’了斯科塞斯。”

他是设计师,也是上影节的真爱粉。前一个身份,让他每每看到精彩的电影构图或情节,都会在黑暗中摸索着速写下来,久而久之,练就“盲画”本事。后一重身份标签,让他在影迷中渐渐出圈,“哦,他就是那个在大光明把电影节画成风景的人”。

—— 22:50 ——

Rionida:听劝!电影节散场,先别着急回家

夜深了,摄影爱好者Rionida“交出”了自己相机里的美图,附文:“来一场魔都百年影院Citywalk吧。每栋有历史沉淀的老建筑,会和光影一样让人与世界、与时间交汇。”

—— 1:30 ——

石怡静:年复一年,我们一见如故

6月14日,今年天山电影院最迟收工的一天。251分钟的《美国往事》后,观众像每一场一样鼓掌。店长石怡静的工序略多了一点:欢送观众——引导观众领取映前寄存物品——检查是否有遗留物品——登记——整理毛毯——消毒——最后巡场——结束当天工作。时间指向次日1:30。这是她的第十届上影节。

电影会散场,电影之城不落幕。年复一年,我们一见如故。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女王去世24小时的伦敦,城市内所有广告牌都是她的身影……
城市与电影终将交相辉映 电影《长沙夜生活》研讨会长沙召开
《九龙城寨之围城》导演郑保瑞谈电影拍摄风格的转变…
看老电影也可以引领城市生活新风尚
(新春走基层)春节“不打烊”的24小时书屋:点亮乡村阅读之光
电影九龙城寨之围城,古天乐为了王九拼了
城市24小时 | 广东“第四城”,继续承压
电影导演纷纷拍剧集 他们也怕观众拖进度条
《爱乐之城》经典影视音乐会倒计时,4.27邀您一起相约浪漫!
在PAGEONE书店,他们畅聊“一代人的光与影”

网址: 他们与电影之城的24小时 http://www.pyqsh.com/newsview65082.html

所属分类:生活日常

推荐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