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市2023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曹雪芹植根于传统文化,塑造了千姿百态的红楼群芳,欧丽娟教授提出重像视角,即选取书中外貌性格相似之人或古代文人雅士,与众金钗进行映射、类比,以重新理解红楼佳人。
书中宝黛钗等诸多形象考论多涉及重像手法,如从家族、人生、婚恋三个方面,认为贾宝玉的重像有荣国公、甄宝玉与薛宝钗。林黛玉的重像从形到神相对较多,既有“貌合”的晴雯、尤三姐,又有“情投”的妙玉、茗玉,也有西施、飞燕、娥皇、女英等历史人物,用这些红颜薄命而才华出众、性情高傲的女性,来烘托黛玉的才情貌。相较而言,欧丽娟多偏爱薛宝钗、贾探春这类德才兼备的女子,其重像多取自古代的文人雅士。借杨妃摹钗之美貌,以孔子之“时”、屈原之“洁”、陶渊明之“雅”,言宝钗之情性,赞美其周全大体、藏拙含蓄的“山中高士”之风。赞贾探春为“泱泱大气的将相雅士”,选颜真卿、王羲之、苏东坡等名士来映衬其“才自精明志自高”的磊落人格。重像来源众多,有的是作者借人物之口道出,如王夫人曾言晴雯眉宇间长得像林黛玉;有的是在回目中直接点明,如第二十七回的“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重像解读法将诸钗合成群像,丰富了个体形象的内涵,较之前人的“影子说”,更富有系统性。
通过“重像”,读者既可感受“本”与“像”多角度的相似性,同时也能品析作者对人物的褒贬态度。拥黛还是拥钗,自清代起,读者争议不断。《三借庐笔谈》记载邹弢和老友许伯谦,就曾因此“一言不合,遂相龃龉,几挥老拳”。拥黛者怜颦卿身世而爱其聪颖,贬钗袭之柔奸,如涂瀛称“林黛玉人品才情,为《红楼梦》最”。拥钗者多爱钗袭稳重而宽厚,憎晴黛之乖僻,如王希廉评“黛玉一味痴情,心地偏窄,德固不美,只有文墨之才;宝钗却是有才有德”。近代俞平伯云:“书中钗黛每每并提,若两峰对峙双水分流,各尽其妙莫能相下。”他提出的“钗黛合一”说,影响至今。在钗黛拥抑的问题上,给宝钗以应有的褒扬,是值得肯定,也是达成共识的。就此,欧丽娟教授提出要打破“读者的刻板印象”,“重新理解红楼人物”,为钗袭翻案。
读者若要客观看待钗黛拥抑问题,还应回归文本寻找依据。脂砚斋曾言:“钗黛名虽两个,人却一身,此幻笔也。”在作者心目中,钗黛二人本无高下之分,其中蕴含着作者主张儒道兼美的审美理想。总之,红楼佳人身上兼具丰富的文化基因,由此升华为具有永恒艺术魅力的文学意象或艺术符号。
(摘编自曹立波《品读<红楼十五钗>中的视角与新见》)
材料二:
我这本书(《金陵十二钗花语》)从《红楼梦》中的判词古曲、衣食起居、人物对话、自然环境等描写中捕捉花木信息,辅以植物学知识考证,并结合对《红楼梦》中人物的出身、性格和命运的分析,揭示这些人物与花木之间的深层关系。
我过去研究林黛玉,总以为与她紧密相连的芙蓉花是荷花,因为荷花俗称水芙蓉。《红楼梦》第四十回里写黛玉喜欢李义山的一句诗“留得残荷听雨声”,可见她对荷花并无所谓,宁愿欣赏残破的荷叶。
进一步细读文本,便能发现书中有“恰好八月(指农历八月)时节”“园中池上芙蓉正开”以及“却是个人影从芙蓉花中走出来”“那诔文即挂于芙蓉枝上”等词句。说明此处提到的芙蓉花在农历八月左右开花,生长在岸上,黛玉可以藏在花丛中,树枝可以挂诔文。而荷花一般在农历六月左右开花,八月已接近尾声了,且生长在水中,黛玉也不可能从水中走出来,宝玉也不太可能将诔文挂到水里去。反观木芙蓉,大约在农历八月开花,比较喜欢湿润的环境,经常生长在池塘岸边,这与小说的情节全都符合。所以,写《金陵十二钗花语》的时候,我修正了我以前的观点,做出了一个新的解释:象征林黛玉的芙蓉花不是水芙蓉,不是水中的荷花,而是地生的木芙蓉。木芙蓉又名“拒霜花”,没有浓烈的香味。它虽不像牡丹那样被众人追捧,但也风姿绰约,有幽静之美,其花语为纤细之美,象征纯洁。这与林黛玉的性格也比较符合。
《红楼梦》里关于贾元春的判词里有“榴花开处照宫闱”,可见象征她的是石榴花。平时,我们在公园里见到的石榴品种通常是花石榴,花瓣多,少结实。但我们食用的石榴通常来自果石榴这个品种,它开的花花瓣相对花石榴要少一些,比较能结果。那么,进一步分析,象征元春的是花石榴还是果石榴呢?她在皇帝身边得到宠爱,这才选凤藻宫,加封贤德妃。在封建社会,进了宫,能长久地获得皇帝的宠爱,光靠美貌是不行的,要给皇帝繁衍后代。贾元春年前可能是开始怀孕了,所以皇帝很喜欢她,因此她的判词里出现了一个“榴花开”。石榴本身有“多子多福”的寓意,但是贾元春开的石榴花“照宫闱”了,表示最后并没有结果,她最终的结局当是悲剧性的。
副册里面有一个女孩子,叫甄英莲,后来改名香菱,她在抽花签时抽到一个并蒂花。“并蒂”意为并排地长在同一个茎上的两朵花,自然界中很多种花都可能长成并蒂的样子。文学作品也常提及“并蒂莲”,通常用此比喻恩爱的夫妻。由此可以推测,香菱抽出的这个并蒂花可能是象征香菱和薛蟠的关系,暗示他们之间的感情比较好。虽然总体来看薛蟠是一个恶棍,但他对母亲、妹妹是有感情的,那么他对香菱应该也是真心的。为了买香菱,他和人打了一架,出了人命官司。曹雪芹常常用各种花来象征这些女子的人格、性格、气质乃至暗示她们今后的命运轨迹和结局。
(摘编自刘心武《<金陵十二钗花语>创作谈》)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宝黛钗三人的重像较为丰富,有注解人物某一方面特质的单一重像,也有共同来诠释人物特点的一组重像。
B.以众多的古代文人雅士为重像,赋予宝钗形象以积极的内涵,利于人们重新审视、全面认识薛宝钗的形象。
C.钗黛拥抑问题一直争议不断,而俞平伯和脂砚斋的观点有一致性,他们认为钗黛名虽两人,却无高下之分。
D.并蒂花通常比喻恩爱的夫妻,香菱抽中这一花签,暗示她与薛蟠之间的感情融洽,其悲苦的命运得以扭转。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重像视角”丰富了《红楼梦》中个体形象的内涵,比前人的“影子说”更富有系统性,更接近曹雪芹本意。
B.经众家解读,千姿百态的红楼群芳不再是个性化的具体人物,而是成为具有永恒魅力的文学意象或艺术符号。
C.刘心武对于“榴花开处照宫闱”的分析,符合判词“虎兕相逢大梦归”的寓意,与贾元春的人生结局相吻合。
D.《金陵十二钗花语》涉及的植物学知识虽较牵强,但揭示的《红楼梦》人物与花木间的关系却令人耳目一新。
3.下列选项,不属于借花喻示人物悲剧命运的一项是( )
A.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B.对兹佳品酬佳节,桂拂清风菊带霜。
C.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D.寒芳留照魂应驻,霜印传神梦也空。
4.材料二中,作者是如何逐步阐述“象征林黛玉的芙蓉花是木芙蓉”这一观点的?
5.在《红楼梦》人物研究中,材料中的哪些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文本一:
困境
陈永和
老单上了60路公交车。坐下后就考虑买水果的事。他想买点柑。小区门口有家水果店,但偏偏这天没有鲜货,他就决定到医院附近的水果店买。
下了公交车,进了水果店,看到柑在台子上堆得高高的,长得很是漂亮,但价格比小区店一斤足足贵了一块半。老单狠了狠心挑了八个。八是好数字,住院病人需要吉利,老单信这个。但一称,老单吓了一跳,居然有三斤重,要整整十五块钱。老单挑了两个最重的拿出来,反正数字六也不错。
ICU病房在新楼三层,老单来过一次,认得。
其实老单跟老范也未见得有多好,但这次老范躺倒在家,老单最早发现。要不是他,老范一定归天了,周围人都这么说。老单很自豪。
老单跟老范是小学同学,但从未就觉得比老范低几等。老范学习好,从小学到大学成绩都遥遥领先,个高长得帅,还会拉小提琴,无论哪个班都会有几个女同学暗恋他,大学毕业后,进了北京中科院,以后到英国工作,是科学家,有几个专利。前十来年退休,因为母亲生病回到福州,就再没出去,后来在一家朋友开的公司当技术顾问。老单个子小,成绩普通,1970年初中毕业,因为家庭成分是工人,被分配到漆筷厂当了工人,找了个同厂脾气好的女人结婚,后来两个人一起下岗,他到家具城当保安,老婆开了个小杂货店,勉强混一口饭吃,一个儿子除了孝顺啥也没有,日子过得普普通通。
老单没啥爱好,就喜欢花,退休以后,就在市内乘公交车各处游,专拍花,然后发在朋友圈,博几个点赞自得其乐。老范偶然看到他拍的一张向日葵照片,很欣赏,在朋友圈留了个言,问哪里拍的,他说花海公园。老范说也想去看看。老单就带他去了,才知道老范也爱拍照,说了福州几个新景点,老范都不懂,老单就发现,老范虽然对世界很熟,但对福州很盲,于是就乐得当个福州导游。两个都一个人住,家也离得近,就有时约在一起出去拍照。
老单格局小,就拍花,把花拍得大大的;老范格局大,山水楼房天空什么都拍,但挤在一起,都显得小。
那天,两个人约好了去旗山拍照。上午九点钟老单去了师大门口公交站,等了半天没见老范来,打了几个电话都没人接,第二天就觉得不对了,跑到老范家去敲门,没人开。会不会出事啦?老单想。
老范离了婚,妻子女儿都住英国,福州有一个妹妹、两个弟弟,老范平日跟他们来往不多。老单没他弟妹电话号码,就向老辛(老范最要好的同学)要,到第三天跟老范妹妹赶到老范家,开门进去,发现老范躺在血泊中,一摸还有气,老单赶紧打电话叫急救车,跟老范妹妹一起把老范送到最近的市一医院。
医生诊断中风,马上开颅。手术后恢复得还不错,当然起不来,话是不会说啦,但右侧手脚还能动。
找到ICU病房,门口没看到老范名字,老单到护理室问,说已经转到普通病房去了。
老范躺在靠窗的床铺上。十几天没见,老范已经不是老范,成了一个陌生物,脸上肉不见了,都是骨头,裹着一层苍白的皮肤,双目紧闭,半张着嘴,露出两个半狰狞的门牙。老单觉得他已经死了,虽然知道不是,但还是这么想。
这样子怎么从ICU病房搬出来了呢?老单想。老范在ICU里住了十天,一天两千多块钱,光床位费就要花近三万块钱。
老范有多少钱老单不清楚,但据老辛说,离婚时老范净身出户,存款房子都留给妻女,母亲生病时又花了一笔钱,现在靠退休金生活,但因为在每个地方都待得不长,每月到手的退休金比老单多不了多少。
老单想不通老范为什么要离婚,又不是外面有人,离什么婚?像他,虽然一辈子跟老婆磕磕碰碰,但老婆生病死了,没人吵了,他心反倒空了。
又默默坐了一会儿,没看到老范弟妹来,老单想走,突然听到有人叫他名字。老辛来了。
好得了吗?老单问。
好不了啦,发现得太迟,过了最佳治疗时间……老辛说。
他们又聊了一会儿天,老范妹妹来了,手里提着一个饭盒。医院不管饭,一日三餐,家里人得提饭来。
老范妹妹跟他们打了个招呼,但眼睛只看老辛。
一会儿进来一个女护工,拿着一个大针筒,老单看着她把老范妹妹煮的糊,从老范鼻子里打进去。
他们静静地看老范“吃饭”。老范饭“吃”得很快,一分钟不到就“吃”完了。
他们又开始说话。多是老辛跟老范妹妹说,老单几乎没说。老范妹妹一直没看他,就好像没他这个人似的。
她怎么好像不愿意看到我。老单想。
他想不通为什么。也不管,就起身告辞,临走时看了一眼放在床头柜上的柑,想对老范妹妹说一句,但没说。
老单想不通,就打电话问老辛他什么地方得罪了老范妹妹。老辛也不明说,光说他妹妹辛苦,一天接送孙子,还得管送老范的三餐。虽说三个弟妹轮流,但每家有每家的难处……总之,老范成了个难题。
老单心沉了下去。要不是他多事,发现的时候,老范可能就已经死了。那么,所有的人都太平无事,可以心安理得过自己的日子了。
老单开始怀疑自己这种不用负责任的善意,归根结底能不能算是善意。
老单没想到能看到老范活得比他不如的一天。但他一点高兴不起来,心重重的,他没法接受老范活成那样。
老范已经死了,躺在医院病床上的是另一个不知道是谁的人。
(节选自《上海文学》,2021年1月)
文本二:
作为一名旅日女作家,陈永和是一位纯粹的写作者,其小说超越一般海外华人文学离散的悲情诉说和对家国故园的深情缅怀,呈现一种理性睿智的光辉。小说能在形而下的日常中超拔脱俗,对家国传统和生命轨迹进行反思和观照,其有节制的情感叙事使作品显得厚重而耐人寻味,为海外华文文学再添光彩。
(摘编自朱凌 郑润良《陈永和的“家国记忆”》)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单和老范分别代表了普通老百姓和高级知识分子,他们的退休生活既呈现出某些共性,又有所不同。
B.老单格局小,拍的花很大;老范格局大,拍出的东西显小。这种对比性表达,是两种人生命运的写照。
C.“老婆生病死了,没人吵了,他心反倒空了”,既体现出老单对于亡妻的思念,也表现了老人的孤独。
D.老单救老范,老范成了大家的难题,小说写出了生活的无奈,表现了传统人伦在现实面前受到的冲击。
7.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第二段描写细腻生动,贴近生活,展现出了老单买柑时为少花钱而几经思量、自我宽慰的心理,真实可信。
B.小说语言质朴自然,既符合人物的身份,又富有生活的气息,表现出作者对日常生活中众生百态的关注和体察。
C.小说通篇采用全知视角来叙述故事,以老单之所见、所闻、所感,带领读者观察和思考生活,彰显客观真实性。
D.小说在行文过程中补充了两位老人的生活经历,丰富了人物形象;小说情节虽然简单,但却揭示出了复杂的人性。
8.小说中“困境”具体指哪些?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
9.文本二所说的“有节制的情感叙事”在文本一中是如何体现的?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丞相(王)嘉奏封事曰:“孝元皇帝奉承大业,温恭少欲,都内钱四十万万。尝幸上林,后宫冯贵人从临兽圈,猛兽惊出,贵人前当之,元帝嘉美其义,赐钱五万。掖庭见亲,有加赏赐,属其人勿众谢。示平恶偏,重失人心,赏赐节约。是时外戚赀千万者少耳,故少府、水衡见钱多也。虽遭初元、永光凶年饥馑,加以西羌之变,外奉师旅,内振贫民,终无倾危之忧,以府臧内充实也。孝成皇帝时,谏臣多言燕出①之害,及女宠专爱,耽于酒色,损德伤年,其言甚切,然终不怨怒也。宠臣淳于长、张放、史育,育数贬退,家赀不满千万,放斥逐就国,长榜死于狱,不以私爱害公义,故虽多内讥,朝廷安平,传业陛下②。
陛下在国之时,好《诗》《书》,上俭节,征来,所过道上称诵德美,此天下所以回心也。初即位,易帷帐,去锦绣,乘舆席缘绨缯而已。共皇寝庙比当作忧闵元元惟用度不足以义割恩辄且止息今始作治而驸马都尉董贤亦起官寺上林中,又为贤治大第,开门乡北阙,引王渠灌园池,使者护作,赏赐吏卒,甚于治宗庙。贤母病,长安厨给祠具,道中过者皆饮食。贤家有宾婚及见亲,诸官并共,赐及仓头、奴婢人十万钱。使者护视,发取市物,百贾震动,道路喧哗,群臣惶惑。陛下素仁智慎事,今而有此大讥。
孔子曰:‘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安用彼相矣!’臣嘉幸得备位,窃内悲伤不能通愚忠之信;身死有益于国,不敢自惜。唯陛下慎己之所独乡,察众人之所共疑!往者宠臣邓通、韩嫣,骄贵失度,逸豫无厌,小人不胜情欲,卒陷罪辜,乱国亡躯,不终其禄,所谓‘爱之适足以害之’者也!宜深览前世,以节贤宠,全安其命。”上由是于嘉浸不说。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
【注】①燕出:指帝王微服私行。②指汉哀帝刘欣。汉元帝之孙,汉成帝之侄,定陶恭王(共皇)刘康之子。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共皇寝庙/比当作忧闵/元元惟用度/不足以义割恩/辄且止息/今始作治/
B.共皇寝庙比当作/忧闵元元/惟用度/不足以义割恩/辄且止息/今始作治/
C.共皇寝庙/比当作忧闵/元元惟用度不足/以义割恩/辄且止息/今始作治/
D.共皇寝庙比当作/忧闵元元/惟用度不足/以义割恩/辄且止息/今始作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封事,密封的奏章。古时臣下上书奏事,为防止有泄漏,用袋封缄,故称。
B.幸,指帝王到达某地,与《鸿门宴》中“故幸来告良”的“幸”意思不同。
C.水衡,水衡都尉的简称,汉武帝始置,掌管上林苑,兼管皇室财物、铸钱。
D.适,正好,恰好,与《孔雀东南飞》中“适得府君书”的“适”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帝处事有度重人心。冯贵人勇敢护驾,受到元帝奖赏;被宠之人得到特别赏赐,也不让其当众感谢。
B.成帝容忍直谏不偏爱。谏言切直,成帝不怨怒;宠臣损害国家道义也不偏爱袒护,朝廷因此安定太平。
C.哀帝宠遇董贤遭嘲讽。哀帝对董贤过分恩宠,引起朝野上下不满;哀帝没有接受王嘉惩治董贤的建议。
D.王嘉进言奏事讲策略。先谈元帝、成帝的做法,再说皇帝爱好及其初登皇位时的节俭品德,后论正题。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外奉师旅,内振贫民,终无倾危之忧,以府臧内充实也。
(2)宣深览前世,以节贤宠,全安其命。
14.最后一段中,王嘉引用孔子的话有何用意?
三、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秋野五首(其一)
杜甫
秋野日疏芜,寒江动碧虚。
系舟蛮井络①,卜宅楚村墟。
枣熟从人打,葵荒欲自锄。
盘飧老夫食,分减及溪鱼。
【注】①井络:此处指夔州一带,旧属楚地。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景,秋野萧疏,水天一色,僻静淡远,与下联地处“蛮”“楚”形成呼应。
B.颔联记事,流露诗人心绪,“系舟”有结束漂泊之意,“卜宅”显渴求安顿之心。
C.从“从人打”到“欲自锄”,诗人乐于躬耕的意识逐渐增强,山野生活趣味横生。
D.诗歌语言质朴,结构精巧,景、事、情和谐统一,诗人安贫乐居的情怀了然可见。
16.《杜诗镜铨》认为此诗后四句“有万物一体之意”,请简要分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杜甫的登临诗中,常有因作者忧心国家时局而伤感落泪之语,如《登岳阳楼》中的“ , ”两句。
(2)为革除弊政,屈原在《离骚》中用“ ”一句,表明自己愿为楚王前驱;他的远大志向被后世敬仰,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赞誉其志“ ”。
(3)古诗词中常出现“梦”,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 ”一句,写游子思归;而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则以一句“ ”,写词人梦回故乡。
五、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希瓦古城地处乌兹别克斯坦西南部,曾是古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东西方交汇之地,是乌兹别克斯坦第一处世界文化遗产。城里有数十处重点保护的历史文化遗迹,部分建筑破坏严重,年久失修,虽是 ① ,却依旧难掩昔日的壮丽辉煌。中国与中亚考古人员 ② ,密切合作,沿着昔日张骞的“凿空”之路,继续谱写华夏文明和中亚文明互通互鉴的华美乐章。
在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的塔吉克斯坦鲁班工坊内,来自中国的老师向学生讲解测绘实践知识。天津城市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和塔吉克斯坦技术大学携手共建了设有绿色能源实训中心和智能测绘实训中心两个教学区的拥有城市热能应用技术和工程测量技术两个基础专业的配备有实训教学设备和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塔吉克斯坦鲁班工坊。
文明国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发展。在中国和中亚合作走入新时代的今天,双方人文交流继往开来,焕发出更多活力,也必将在世界文明史上留下 ③ 的一笔。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请以“塔吉克斯坦鲁班工坊”为陈述对象(主语),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写为四个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0.请给上面文段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0个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相关数据显示,九零后、零零后群体中,“断亲”成为一种常态。有人认为,与其说是年轻人变了, ① 。社会的变化使很多年轻人的心态和认知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
在过往几千年的农耕时代,亲缘社交特点突出。即使是近现代,这种原始的亲缘生存体系依然留有痕迹,尤其是在乡村,一个村庄一个姓或者只有少数几个姓的情况,依然普遍。
当下,社会人口流动加快,人们不再仅仅依靠土地养家糊口,村子里的青壮年经常在外打工或做生意,很多人干脆在外地安家落户,这就不可避免地打破了在血缘基础上形成的传统亲缘社交体系。取而代之的,是以同学、朋友、同事、邻居等为主体的新社交体系。常言道:“ ② 。”青年人会在这个新圈子里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寻求生活和工作上的帮扶,而不再像过去那样依靠同族之间的扶持互助,维护家族稳定繁荣的必要性也不像过去那样迫切。
可见,“断亲”是新的社会形态的塑造,它的另一头是更多的“连接”。这种趋势具有一种不可抗拒性。有学者认为:今天,亲疏关系 ③ ,而是要看人品、三观是否相合;血缘关系不再是一种束缚,而成了一种选择——从这个角度讲,“断亲”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也有人善意提醒,“断”只是一种治疗方法,如果自己的亲缘关系很健康,就没必要去“治”。
21.请结合文本,概括传统亲缘社交体系的三个特征。
22.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六、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俗话说:永远不要小瞧别人而高看自己。俗话又说:永远不要高看别人而小瞧自己。
对此,你有何感悟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1.D 2.C 3.B
4.首先质疑自己以往的研究结论——象征林黛玉的芙蓉花是水芙蓉;然后通过对《红楼梦》中有关词句的分析,印证了自身质疑的合理性;接着通过比较分析和考证,重新确立了“象征林黛玉的芙蓉花是木芙蓉”这一观点;最后以木芙蓉花语与林黛玉的性格相符的判断,强化了结论。
5.①对人物进行归类、比较,以重像视角审视《红楼梦》中的众金钗,重新理解红楼佳人;②结合多学科知识重读文本,寻找新的切入点,解读《红楼梦》中的人物;③以文为本,借鉴前人研究成果,以严谨科学的态度进行求证或分析,深化《红楼梦》研究。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D.“其悲苦的命运得以扭转”错,材料二说“香菱抽出的这个并蒂花可能是象征香菱和薛蟠的关系,暗示他们之间的感情比较好……那么他对香菱应该也是真心的”,可见原文并没有说香菱的悲苦的命运得以扭转。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A.“更接近曹雪芹本意”错,于文无据。材料一是“重像解读法将诸钗合成群像,丰富了个体形象的内涵,较之前人的‘影子说’,更富有系统性”。可见,原文并没有说重像解读法“更接近曹雪芹本意”。
B.“不再是个性化的具体人物”错,曲解文意,材料二是“拥黛者怜颦卿身世而爱其聪颖,贬钗袭之柔奸,如涂瀛称‘林黛玉人品才情,为《红楼梦》最’。拥钗者多爱钗袭稳重而宽厚,憎晴黛之乖僻,如王希廉评‘黛玉一味痴情,心地偏窄,德固不美,只有文墨之才;宝钗却是有才有德’……”,可见,众家解读千姿百态的红楼群芳依然是个性化的具体人物。
D.“涉及的植物学知识虽较牵强”错,不合文意,从材料二“木芙蓉,大约在农历八月开花,比较喜欢湿润的环境,经常生长在池塘岸边,这与小说的情节全都符合……象征林黛玉的芙蓉花……是地生的木芙蓉。木芙蓉又名‘拒霜花’,没有浓烈的香味……风姿绰约,有幽静之美,其花语为纤细之美,象征纯洁。这与林黛玉的性格也比较符合”“‘并蒂’意为并排地长在同一个茎上的两朵花,自然界中很多种花都可能长成并蒂的样子……由此可以推测,香菱抽出的这个并蒂花可能是象征香菱和薛蟠的关系,暗示他们之间的感情比较好”可见,《金陵十二钗花语》涉及的植物学知识并不牵强,跟人物之间的关系分析得还是有道理的。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运用文中材料的能力。
A.意思是,女孩子身体娇弱像花柳一样经不起摧残,一年的时间就死去了。这句话出自《红楼梦》中迎春的判词。迎春懦弱怕事,她父亲贾赦欠了孙家银子还不出,便把她嫁给孙家,拿她抵债。嫁后一年,她就被孙绍祖虐待而死。所以借花柳喻示迎春的悲剧命运。
B.意思是,对着佳品美味莫辜负这金秋佳节,好个清风轻拂桂花飘香菊黄带霜。这句诗出自黛玉笔下,她认为在重阳节,持蟹赏桂是高雅之事,表现了黛玉内心的欢愉。所以,诗中的“菊”点明时间是秋天,这句不属于借花喻示人物的悲剧命运。
C.意思是: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意思是明媚的春光,艳丽的花朵,能够支撑几时。一朝被狂风吹去,再也无处寻觅。这两句诗出自黛玉吟诵的《葬花吟》。这两句借“鲜妍能几时”抒发自己的凄惨寂寞身世之感。所以,属于借花喻示黛玉的悲剧命运。
D.意思是:菊花留下自己的影子,菊影表现出菊花的精神。影虽能传花之神,但毕竟是虚像。这两句是出自史湘云的《菊影》。史湘云对菊影伤情,悲戚旧人不见,梦中难寻。卫若兰病逝,史湘云孤终老。所以,这两句借菊花喻示湘云的悲剧命运。
6.B 7.C
8.①老范突发疾病,妻女远离不能照顾,家境也不宽裕,人生陷入困境;②老范的弟弟妹妹被老范拖累,生活陷入困境;③老单的善意没有换来应有的感谢,反而引来无声的怨尤,精神陷入困境。
9.①以俭省的笔墨叙述故事,不事渲染,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②在人物形象塑造上,侧重人物经历,不刻意张扬人物情感;③以客观的态度呈现事件过程,作者不作主观评价,引发读者理性思考。
【解析】
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是两种人生命运的写照”错。老单格局小,拍的花很大;老范格局大,拍出的东西显小,只能说明他们二人拍照的爱好及特点的不同,与人生命运没有关系。
故选B。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C.“小说通篇采用全知视角来叙述故事”错。补充两位老人的生活经历是第三人称全知视角,主体叙述是第三人称限知视角。
故选C。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的能力。
①由原文“老范离了婚,妻子女儿都住英国,福州有一个妹妹、两个弟弟,老范平日跟他们来往不多”“老范有多少钱老单不清楚,但据老辛说,离婚时老范净身出户,存款房子都留给妻女,母亲生病时又花了一笔钱,现在靠退休金生活,但因为在每个地方都待得不长,每月到手的退休金比老单多不了多少”可知,老范突发疾病,妻女远离不能照顾,家境也不宽裕,人生陷入困境;
②由原文“老单想不通,就打电话问老辛他什么地方得罪了老范妹妹。老辛也不明说,光说他妹妹辛苦,一天接送孙子,还得管送老范的三餐。虽说三个弟妹轮流,但每家有每家的难处……总之,老范成了个难题”可知,老范的弟弟妹妹被老范拖累,生活陷入困境;
③由原文“老单心沉了下去。要不是他多事,发现的时候,老范可能就已经死了。那么,所有的人都太平无事,可以心安理得过自己的日子了”“老单开始怀疑自己这种不用负责任的善意,归根结底能不能算是善意”可知,老单的善意没有换来应有的感谢,反而引来无声的怨尤,精神陷入困境。
9.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①如文章结尾“老范已经死了,躺在医院病床上的是另一个不知道是谁的人”可见,以俭省的笔墨叙述故事,不事渲染,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小说中老范还活着,小说却说他“死了”,这里的“死”,既指老范成为植物人,吃饭靠针筒注射的生命状态,是生理性的,又指老范的人生结局是社会性的。老范的结局和他的人生经历形成鲜明对比,便于引发读者对生活和生命的思考,也可以引发读者对社会和人情的思考。小说这样设计结尾,与传统的大团圆式结尾不同,增加了主题深度和表现力。
②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如“老单跟老范是小学同学,但从未就觉得比老范低几等。老范学习好,从小学到大学成绩都遥遥领先,个高长得帅,还会拉小提琴,无论哪个班都会有几个女同学暗恋他,大学毕业后,进了北京中科院,以后到英国工作,是科学家,有几个专利。前十来年退休,因为母亲生病回到福州,就再没出去,后来在一家朋友开的公司当技术顾问。老单个子小,成绩普通,1970年初中毕业,因为家庭成分是工人,被分配到漆筷厂当了工人,找了个同厂脾气好的女人结婚,后来两个人一起下岗,他到家具城当保安,老婆开了个小杂货店,勉强混一口饭吃,一个儿子除了孝顺啥也没有,日子过得普普通通”“老范离了婚,妻子女儿都住英国,福州有一个妹妹、两个弟弟,老范平日跟他们来往不多”“老单没啥爱好,就喜欢花,退休以后,就在市内乘公交车各处游,专拍花,然后发在朋友圈,博几个点赞自得其乐”可见,侧重人物经历,不刻意张扬人物情感;
③如老范手术后脸上肉不见了,都是骨头,裹着一层苍白的皮肤,双目紧闭,半张着嘴,露出两个半狰狞的门牙,仍需要在ICU病房观察,但被他的妹妹转入了普通病房;再如老单及时发现并将老范送到医院,救了老范一命,但老范妹妹“一直没看他,就好像没他这个人似的”,对老单态度冷淡等处,作者以客观的态度呈现事件过程,不作主观评价,引发读者理性思考。
10.D 11.D 12.C
13.(1)对外要供给军队,对内要赈济贫苦百姓,国家始终没有倾覆的忧患,是因为国库(积藏)充盈富足。
(2)应该深入通览前世的教训,来节制对董贤的宠爱,以保全他的生命。
14.①强调向皇帝进谏是自己的职责;②增强自己谏言的说服力;③暗示皇上要树立忧患意识,正视“危”“颠”的风险。
【解析】
10.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每逢共皇寝庙应当兴建,都因怜悯百姓劳苦,考虑国家经费不足,为了公义割舍亲情,总是暂停修建,直到最近才开始动工。
“共皇寝庙比当作”中“共皇寝庙”作本句主语,后不应断开,由此排除AC;
“惟用度不足”中“用度”作主语,后不应断开,排除B。
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及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D.“意思相同”错。“适”,正好,恰恰/刚才。句意:爱他,却恰恰足以害他/刚才收到府君的来信。补充注释:B.“幸”,帝王到达某地/幸亏。句意:皇帝曾经驾临上林苑/因此幸亏他来告知我。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哀帝没有接受王嘉惩治董贤的建议”错。王嘉没有提出惩治董贤的建议。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奉”,供给;“振”,通“赈”,赈济、救济;“倾危”,倾覆;“充实”,充盈富足。
(2)“宜”,应该;“览”,通览;“节”,节制;“全安”,保全。
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安用彼相矣”意思是:国家有危险不去解救,见颠覆不去匡扶,要你们这些宰相有什么用!此时,王嘉位居丞相,他引用孔子的话来强调向皇帝进谏是自己的职责,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供了有力的论据,增强了自己谏言的说服力;
再结合下文“往者宠臣邓通、韩嫣,骄贵失度,逸豫无厌,小人不胜情欲,卒陷罪辜,乱国亡躯,不终其禄,所谓‘爱之适足以害之’者也!宜深览前世,以节贤宠,全安其命”可知,他引用孔子的话来也在暗示皇上要树立忧患意识,正视“危”“颠”的风险。
参考译文:
丞相王嘉上密封奏书说:“孝元皇帝继承大业,温良谦恭,少有欲望,国库存钱达四十亿。元帝曾前往上林苑,后宫冯贵人跟随一起到了兽圈,猛兽受惊窜出,冯贵人挺身向前,用身体遮挡住皇帝。元帝嘉勉她的义勇,赏赐不过五万钱。在深宫后庭,对宠爱的人加以特别的赏赐,元帝总要嘱咐她,不要在众人面前谢恩。这是为了表示公平,不愿被人指责不公,看重人心的得失,而且赏赐节约。当时外戚资产达千万的很少,因而少府、水衡的积钱才很多。虽然遭受初元、永光年间的灾荒饥馑,再加西羌部族的叛变,对外要供给作战部队的需要,对内要赈济贫苦的灾民,然而国家始终没有倾覆崩溃的忧虑,是因为国库积藏充实。孝成皇帝时,谏臣大多提出皇帝私自出宫的危害,并说到专宠美女,耽于酒色,有损德行,伤身短寿等,言词非常激烈,然而成帝始终不怨恨发怒。宠臣淳于长、张放、史育三人,史育多次被贬退,家资不满千万,张放被斥退逐回封国,淳于长在监狱中被拷打致死。成帝并不以私爱而妨害公义,因此,虽然因宠爱内宫而招致很多讥讽,但是朝廷安定平稳,这才能把大业传给陛下。
“陛下在封国之时,喜好《诗经》《书经》,崇尚节俭。征召前来长安时,一路经过的地方,都称颂陛下的美德,这正是天下之人把希望转而寄托在陛下身上的原因。初即位时,陛下更换帷帐,撤去锦绣,车马和座席的靠垫不过用绨缯包边而已。每逢共皇寝庙应当兴建,都因怜悯百姓劳苦,考虑国家经费不足,为了公义割舍亲情,总是暂停修建,直到最近才开始动工。可是附马都尉董贤也在上林苑中兴建官衙,陛下还为他修建了宏大的宅第,开门朝着皇宫的北门,引王渠灌注园林水池,陛下派使者监督施工,赏赐吏卒,超过修建宗庙之时。董贤母亲患病,由官家长安的厨官提供祈祷的用具和食品,道路过往行人都可获得施舍的饮食。遇到董贤家招待宾客、举办婚礼以及亲戚相见,由各官署一起供献财物,甚至赏赐仆人、奴婢的钱,一人达十万钱。董贤家去街市购买物品,有圣上派的使者陪同,监视交易,百商震恐,路人喧哗,群臣为之惶惑。陛下一向仁慈智慧,行事谨慎,而今却有这些过失被人大肆嘲讽。
“孔子说:‘国家有危险不去解救,见颠覆不去匡扶,要你们这些宰相有什么用!’臣王嘉有幸能够位居丞相,自己私下常内心悲伤,无法使陛下相信我的愚忠。如果身死能够有益于国家,我不敢爱惜自己的生命。请陛下审慎地对待自己的偏宠,细察众人共同的疑惑!从前邓通、韩嫣骄横显贵没有限度,逸乐无厌,小人不能克制情欲,终于犯下大罪,把国家搞乱,使自己丧生,不能最终保全富贵。正所谓‘爱他,却恰恰足以害他’。应该深察前世的教训,节制对董贤的宠爱,以保全他的生命。”哀帝由此对王嘉渐渐不满。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
15.C 16.①人与人一体,枣子成熟了任由他人扑打,不分你我,表现出人人无别的平等和睦;
②人与事一体,葵园荒芜,诗人从事劳作,表现了人事相融的舒适和悦;
③人与物一体,把自己的饭食分给溪鱼,人鱼共享,表现了物我一体的融洽和谐。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语言的能力。
C.“诗人乐于躬耕的意识逐渐增强”错误,“枣熟从人打,葵荒欲自锄”意思是“枣子成熟了任由人扑打,葵园荒芜了,我想自己动手锄地”,体现的是山野生活的乐趣,无法看出诗人“乐于躬耕的意识逐渐增强”。
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和形象的能力。
首先明确“万物一体”的意思。所谓“万物一体”是指宇宙万物之间的合一,也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合一,具体来说就是万物之间的互动,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相互影响,相互转化。
然后分析诗歌后四句中的“万物”是如何合一的。
“枣熟从人打,葵荒欲自锄”,前一句是写宅院里的枣子成熟了任由他人扑打,这是人和人之间的“一体”,物品不分你我,体现人和人之间的和睦平等;后一句是说葵园荒芜了,诗人想自己动手锄地,体现的是人和事的“一体”,诗人亲自从事劳作,体现人和事相融的舒适和悦。
“盘飧老夫食,分减及溪鱼”意思是“我这个老人,常常会把盛在盘子里的晚饭,分出一部分来投喂溪里的鱼”,把自己的食物分给鱼儿,这是人和物的“一体”,体现物我一体的融洽和谐。
17.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来吾道夫先路 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昨夜闲潭梦落花 夜来幽梦忽还乡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涕”“道”“幽”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18.①断壁残垣
②齐心协力
③浓墨重彩 19.示例:塔吉克斯坦鲁班工坊由天津城市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和塔吉克斯坦技术大学携手共建,设有绿色能源实训中心和智能测绘实训中心两个教学区,拥有城市热能应用技术和工程测量技术两个基础专业,配备有实训教学设备和信息化教学资源。 20.示例:中国中亚密切合作,推动文明互通互鉴
【解析】
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处,结合“部分建筑破坏严重,年久失修”可知,此处是形容建筑的残败景象,使用“断壁残垣”。“断壁残垣”,倒了的短墙,残存和坍塌了的墙壁。形容残败的景象。
第二处,结合“密切合作”可知,此处是说中国与中亚考古人员之间的共同努力,使用“齐心协力”。“齐心协力”,指思想一致,共同努力。
第三处,结合“也必将在世界文明史上留下……的一笔”可知,此处是说留下深刻的印迹,使用“浓墨重彩”。“浓墨重彩”,用浓重的墨汁和颜色描绘,形容着力叙述或描写,也形容醒目突出,分量重。
19.本题考查学生句式变换的能力。
题干要求以“塔吉克斯坦鲁班工坊”为陈述对象(主语)改为四个短句。
首先找到句子的主干,应为“天津城市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和塔吉克斯坦技术大学携手共建了塔吉克斯坦鲁班工坊”,要求以“塔吉克斯坦鲁班工坊”为叙述的主体,可以改为“塔吉克斯坦鲁班工坊由天津城市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和塔吉克斯坦技术大学携手共建”;
然后分析剩下的内容,“设有绿色能源实训中心和智能测绘实训中心两个教学区”“拥有城市热能应用技术和工程测量技术两个基础专业”“配备有实训教学设备和信息化教学资源”都是对“塔吉克斯坦鲁班工坊”的具体介绍,分别独立成句。
最后按照逻辑顺序进行排列即可。
20.本题考查学生压缩概括之拟写标题的能力。
标题要紧扣中心事件,一般采用主谓式,由“何人+何事”组成。
材料共三段文字,第一段先介绍背景材料,即“希瓦古城”,接着叙述事件,即“中国与中亚考古人员”“密切合作”“继续谱写华夏文明和中亚文明互通互鉴的华美乐章”,第二段通过对“塔吉克斯坦鲁班工坊”的介绍展现中国与中亚密切合作的具体情形,第三段以“文明国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发展。在中国和中亚合作走入新时代的今天……焕发出更多活力,也必将在世界文明史上留……的一笔”指出中国中亚密切合作的意义。由此可知,标题可以由事件“中国中亚密切合作”和事件的意义“推动文明互通互鉴”组成。
21.示例:①以土地为基础,人口流动性差;②以血缘为纽带,形成较为稳定的亲缘关系网络;③以家族利益为中心,同族人扶持互助,共同维护家族的稳定繁荣。 22.①不如说是社会变了 ②远亲不如近邻 ③不再由血缘决定(不是看血缘)
【解析】
21.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
由题干可知,首先要筛选有关传统亲缘社交体系的内容,然后概括出三个特征。
由“当下,社会人口流动加快,人们不再仅仅依靠土地养家糊口,村子里的青壮年经常在外打工或做生意……”可知,这是当下社交体系,与之相反,传统亲缘社交体系应是以土地为基础,人口的流动性差。
由“在血缘基础上形成的传统亲缘社交体系”“这种原始的亲缘生存体系”“一个村庄一个姓或者只有少数几个姓的情况”可知,传统血缘社交体系是以血缘为纽带形成的较为稳定的亲缘关系网络。
由“过去那样依靠同族之间的扶持互助,维护家族稳定繁荣的必要性也不像过去那样迫切”可知,传统血缘社交体系是以家族利益为中心,同族人之间相互扶持共同维护家族的稳定。
22.本题考查学生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处,由前面“与其说是……”可知,此处应有“不如说是……”与之搭配;由前面“……年轻人变了”和后面“社会的变化”可知,此处应有“社会变了”的内容,故此处填写“不如说是社会变了”。
第二处,由“常言道”可知,此处应是填写大家知道的俗语;结合“取而代之的,是以同学、朋友、同事、邻居等为主体的新社交体系”“青年人会在这个新圈子里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寻求生活和工作上的帮扶……”可知,此处应是说“近邻”和“远亲”的关系,故此处填写“远亲不如近邻”。
第三处,由后面的分号可知,分号前后是并列关系,“亲疏关系 ③ ”与“血缘关系不再是一种束缚”位置一致,所以此处句中应有“不再……”这一内容,所以此处填写“不再由血缘决定”;也可以根据横线后“而是要看人品”进行填写,与“而是”搭配的应是“不是”,与“看人品”相对应的应是“看血缘”。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浙江省余姚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4届新高考九省联考仿真模拟卷(六)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重庆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河南省创新发展联盟2023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陕西省榆林市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4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河北省/重庆市/江西省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黑龙江名校联盟2024 届高三12月模拟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四川省石室中学高2024届高三适应性模拟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黑龙江省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网址: 山东省烟台市2023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http://www.pyqsh.com/newsview65726.html
推荐社会生活
- 1一个人,也要好好生活 2079
- 2新疆美女哈妮克孜恋情揭晓,男 2078
- 3中华民国双旗开国纪念币一枚能 1846
- 4细读《金瓶梅词话》第35回之 1798
- 5狗急真的会跳墙 1519
- 6李清照:两处相思同淋雪,此生 1264
- 7金莎的穿搭给人一种精致土的感 1164
- 8周杰伦晒和昆凌游玩照 同和小 1072
- 9据李子柒友人透露,李子柒已经 1055
- 10杨幂不一样的写真,感觉又看到 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