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生活 新书推介|陈军:《识与力:戏剧与文化散论》

新书推介|陈军:《识与力:戏剧与文化散论》

来源:朋友圈生活 时间:2024年06月28日 09:43

《识与力:戏剧与文化散论》,陈军著,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4年4月版。

内容简介

该书主要收录作者2018年以来写作和发表的文章,涵盖中国话剧史和学术史研究、戏剧家与作品研究,当下戏剧观摩评论,以及一些书评、序跋和回忆文章,从中可以略窥作者从戏剧文学研究到舞台实践研究再到戏剧文化研究的学术转型与贯通,反映作者最近一段时期的“识”与“力”。

目 录

论中国话剧研究的三种范式及其发展趋向

中国话剧研究的现状与路向

中国话剧发展历程、艺术特征及其欣赏概述

由“史”变“剧”:历史剧编剧方法论

论“五四”运动对老舍创作的复杂影响

论曹禺的舞台观

论曹禺的编剧思想与方法

论曹禺写作主体精神的嬗变

论夏衍的戏曲改革观

论焦菊隐的舞台美术观及其指导实践

当下戏剧“现象级”作品观摩评论

——《狂人日记》《尘埃落定》《酗酒者莫非》等圆桌会议发言

系统赋能:艺术院校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问题和对策

《江塘集中营》的文化意蕴及抗战书写的层次说

《杨朔散文》导读

《汉学主义》的独立价值及其新建范式

——评顾明栋著《汉学主义》

现代戏剧史料学的补充和完善

——评董健、胡星亮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戏剧理论大系》

戏曲民间性的彰显与雅俗共赏的审美追求

——评蔡曙鹏的《实叻埠十部戏:蔡曙鹏潮剧剧本集》

一本切合教学的华文文学史

——评江少川、朱文斌主编《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教程》

传统文化里的中国精神

——评刘佳主编的《童心萌蒙绘:传统文化里的中国精神》

《授与受:中国现当代戏剧/文学硕士论文集》序言

《清末民初中日新潮演剧的跨文化诠释和传播》序言

Longing and Belonging(渴望与归属)

——上海戏剧学院编《戏文名师》序言

《工与悟:中国现当代戏剧论稿》后记

《专与钻:戏剧与文学论集》后记

《“郭、老、曹”与北京人艺——戏剧文学与剧场的关系研究》后记

《赵清阁文集》后记

《戏剧文化生态与多维研究》后记

《戏剧内外:中国话剧的接受研究》后记

玉碎

——怀念许志英老师

学会思考与自立

——董健老师教我治学做人

那个叫我“军儿”的人走了!

——悼吴周文老师

附录:习作中的家乡片影

后记

后 记

去年十月份,我忙着准备出版《戏剧内外:中国话剧的接受研究》一书,该书是在我十年来发表论文和结项成果的基础上整合而成,在合成、编排、修改、打磨的同时,我又多了一个心眼,把自己一些已经发表尚未出版的研究论文、演出评论,以及书评、序跋、回忆录等“杂论”文章收集在一起,发现居然有30万字之多。

《戏剧内外:中国话剧的接受研究》,陈军著,中国戏剧出版社2023年8月版。

尤其最近几年,还是出了不少东西,这可能与我到了一个新的单位(2017年底我调到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工作)既有压力又有动力,焕发出一定的生机活力有关。

这些成果也许微不足道,但它却是以我的青春和心血为代价的,所以仍不免有些敝帚自珍。但我并没有打算结集出版,因为出一本新的集子对我并不迫切和重要,加之事务繁忙,就把它丢在一边。

但今年初,我以前的同事也是我的忘年交马宏柏教授跟我打招呼,说他的研究生张从俊在南师大出版社工作,如果我有新的书稿或集子出版请多支持她。我在扬州大学教书时曾教过从俊,对她颇有好感,理当给力,这样机缘巧合,加速了本书的问世。

书名《识与力:戏剧与文化散论》采用我过去出书的命名模式,即用“A and B”这样简洁明了的方式来表达我一段时期的治学感受和心得。已经出版的有《工与悟:中国现当代戏剧论稿》(安徽大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专与钻:戏剧与文学论集》(中国戏剧出版社2016年出版)、《授与受:中国现当代戏剧与文学硕士论文集》(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出版),希望能形成自己的出版特色或者说标识度,集腋成裘,形成一个学人出书系列,为读者诸君提供我个人的学术图谱和清单,从中能看出我的研究面貌和学术形象。

《工与悟:中国现当代戏剧论稿》

书名中的“识”源于我对学术视野、眼界和见识的看重或推崇。几乎每年新生见面会,我都会说:“眼高手低是褒义词,不是贬义词,眼高,手才能高;眼低,手肯定低。”

强调开拓眼界和视野的重要性,要求学生不仅读戏剧方面的专业书,还要读文、史、哲等方面的书;不仅看编剧(文学)方面的书,还要看导演、表演和舞台美术方面的书;不仅阅读,还要观摩,上戏是专业艺术院校,看戏的机会多,要尽可能多看戏;不仅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训练,更要注重理想、观念和情怀的提升,“道”比“器”(技)更重要;不仅去学校图书馆里阅读戏剧艺术方面的书,还要去校外阅读社会、世情、人生这部“大书”,为此,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开展了“读书、读剧、读世”的“三读”活动。

以上认识也是我有感而发,到了50岁(所谓“知天命”的年龄)以后,我越来越感觉到自己的阅读量不够,由此造成了自己的浅陋。

我记得我的导师董健教授反思自己的学术生涯时,曾严格解剖自己,感慨“读书太少、知识残缺、基础浅薄、思力贫弱,这是我的切肤之痛,也是我在学术研究上的致命伤。”[1]

《董健文集》

董老师的话不无自谦,而我跟董老师相比就更不足一提了,因为我中师毕业,后来读了本科函授,没有正儿八经地上过大学,知识结构明显欠缺,虽然自己也一直在补,但总体上是“剑走偏锋”, 加之忙于行政,读书时间受到挤压,知识体系实在不堪,这明显限制了我的眼界和视野,导致研究能力和水平不足。

书名中的另一个关键词“力”即是强调这一点,在具体研究过程中,我不时有力不从心的感觉。记得毕飞宇说过:“写作是阅读的儿子”,阅读跟不上,想象的翅膀就打不开。相反,杜甫有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如今,随着年岁增长,我对此感触颇深。

当然,我对“力”的理解还有另一层“命定”的意思,即每个学者天生的禀赋素质也很重要,搞创作、做研究也是需要天赋的,包括性格、兴趣、智力、意志等各种构成因素,所以要想在学界成名成家是很不容易的!

《专与钻:戏剧与文学论集》

但“学术是天下之公器”,即使我们不能成为名家大师,也可以为学术大厦添砖加瓦,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此外,“力”亦有其本意“体力”的意思,做学问虽是劳心的,但也要劳力,所谓脚力、目力、脑力、笔力等“四力”是连在一体的,互有影响和作用,只有笔体双健,才能产出更多更好的成果。

当然,“识”与“力”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的,二者相辅相成、相互转化与提升,有什么样的“识”就有什么样的“力”,有什么样的“力”也决定你有什么样的“识”,后天的“识”可以弥补天生的“力”的不足,“力”的不断增长也可以拓展和加深先前的“识”。真心希望每个学人都能联动发展、步入佳境。

《授与受:中国现当代戏剧与文学硕士论文集》

最后,我要由衷感谢本书的责编张岳全、张从俊两位老师为本书出版所付出的辛劳,从俊反馈给我的审稿意见除了对本书进行中肯的评价外,所提出的修改意见也非常有价值,有助于本书的改进和完善,从中能看出他们丰富的编辑经验和认真负责的态度,我完全接受和认可,希望以后还有合作的机会。

此外,我还要感谢上海戏剧学院舞美系博士生孙文彧帮我设计封面,她的才华再次让我惊艳和赞叹!

是为记。

写于上海大华,2023年12月2日

《“郭、老、曹”与人艺:戏剧文学与剧场的关系研究》

个人简介

作者近照

陈军,江苏高邮人,先后于1999年、2004年在南京大学取得戏剧戏曲学专业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任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主任、中国话剧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戏剧/文学的教学和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3项,在研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出版《“郭、老、曹”与北京人艺:戏剧文学与剧场的关系研究》、《戏剧内外:中国话剧的接受研究》等著作5部,主编《赵清阁文集》(12卷)等3部,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成果荣获上海市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13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23年入选上海市东方英才计划拔尖项目。

注释:

[1]董健:《一锅“夹生饭”及其回炉的尴尬与苦恼——略谈我的学术道路》,参见《董健文集》卷三,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年出版,第265-266页。

丁罗男:《戏剧内外:中国话剧的接受研究》序言

新书推介|上海戏剧学院编:《戏文名师》

顾文勋:有关《中国现代戏剧史稿》编写工作的一些照片——纪念陈白尘先生114周年诞辰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新书推介|陈军:《识与力:戏剧与文化散论》
新书推介|郭红军:《陕西易俗社新论:1912—1949》
跨文化论坛2023举办 聚焦跨文化戏剧实践
​金鸡电影论坛·文学论坛举办,导演尹力高群书谈电影与文学交融
新时代首都原创剧本孵化项目举行剧本推介会,推荐展示57部作品
新书|“中华文化新读”第一辑推出,叶嘉莹、西川新作入选
新书推介 | 美国工业化转型时期农民状况研究
北京市文联举办专题研讨会 聚焦青年戏剧创作多样化与新形态
《萧红作品画传》新书推介助力第二届萧红文化周
戏剧,在创新与交流中生机勃发——专家学者共话戏剧艺术的魅力

网址: 新书推介|陈军:《识与力:戏剧与文化散论》 http://www.pyqsh.com/newsview66576.html

所属分类:生活日常

推荐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