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生活 非遗里的新国潮|开封:非遗风采 璀璨夺目

非遗里的新国潮|开封:非遗风采 璀璨夺目

来源:朋友圈生活 时间:2024年07月04日 18:13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马青竹

汴绣的细腻针法、宋风四雅的生活哲学、木版年画的古朴风情、北宋官瓷的釉色之美……在跨越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八朝古都开封孕育了无数璀璨夺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6月30日至7月1日,“非遗里的新国潮”网络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一行,沉浸式体验这些非遗的独特魅力,感受千年古都文化底蕴和时代风采。

千年技艺,一针一线绘就宋韵风华

繁忙的汴河码头、熙熙攘攘的街市、错落有致的屋舍……在汴绣传承人苗炜的工作室里,媒体采访团被一副精美的《清明上河图》所吸引,汴绣艺人以精湛的技艺,将原作中的每一个细节都精准地再现于绣品之上。从繁忙的汴河码头到熙熙攘攘的街市,从错落有致的桥梁到错落有致的屋舍,每一针每一线都蕴含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人物的神情、动态被刻画得栩栩如生,仿佛能听到商贩的叫卖声、行人的谈笑声,以及远处传来的马蹄声,让人恍若置身于那个繁华的时代。

苗炜说:“汴绣不仅仅是对画稿的还原,更是用针线的语言进行再创作。每一根线劈成238根丝,每种颜色又有10多个色阶,这些精细的工艺,使得汴绣作品既有原画的艺术性,又独具汴绣的韵味。”

一刺、一勾、一挽、一纳,飞针走线间,尽显宋韵的清秀典雅,汴绣正以其特有的技艺手法,解读着中国丹青妙笔浓厚的人文历史。

身为地道的开封儿女,苗炜自幼便与刺绣结下不解之缘,七岁启蒙针线,八岁描绘丹青,至中学时代已能匠心独运,将刺绣艺术融入日常生活之器。

“近年来,我们一直在开展汴绣技艺扶贫工程,在贫困村镇进行刺绣技术扶贫工作;开办公益教学,在汴绣绣工中培训绘画技艺,培养年轻人的兴趣爱好,让开封汴绣更有艺术内涵,更有生命力。”苗炜说,技艺只有在传承和创新中才能彰显其生命力和历史文化的厚重。

在开封这片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地上,如苗炜般的汴绣艺人层出不穷,他们以针为笔,以线为墨,绣出大好河山,绘就人文华章,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添砖加瓦,贡献力量。

雅致生活,传承千年文化精髓

“宋风四雅”为点茶、焚香、插花、挂画,宋人吴自牧在其笔记《梦粱录》中记载道: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宜累家。

宋代,被欧美学者誉为“东方的文艺复兴”,其雅致隐逸的生活美学,在“宋风四雅”中得到了完美体现。

步入开封博物馆宋风四雅体验区,时空仿佛轻轻折叠,引领着每一位访客穿越时空,步入那个诗意盎然、画意满满的宋代梦境。在这里,每一缕茶香、每一抹花影、每一线香雾、每一幅挂画,都是对宋代雅致生活美学的生动诠释与深情致敬。

邓焚月,一位对宋代雅事如数家珍的传承人,详细讲解了这些艺术的精髓。她说:“在点茶的过程中,需要极其专注,而插花则是一门需要静心的艺术。‘宋风四雅’所传承的,正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在繁杂的日常生活中找到的一种安放心情的方式。”

随着《知否》、《梦华录》等以宋代为背景的影视剧热播,一股宋代生活美学热悄然兴起,无数人心生向往,渴望一窥那个遥远时代的风雅与精致。“宋风四雅”也跨越时空的界限,成为现代人追求高品质、雅致生活的新宠。

邓焚月说,她希望将这份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宋韵”之美,推向世界舞台,让世界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璀璨,感受那份跨越千年的独特魅力与不朽风华。

古韵今风,年画里的烟火人间

在开封博物馆的入口处,朱红色的大门上一幅朱仙镇木版年画颇为引人注目。画面上,秦琼、尉迟恭两位武将威严地站立,仿佛守护着这座古老的城市。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朱仙镇木版年画,其根源可追溯至北宋盛世,那段经济繁荣与工艺技术飞跃的辉煌岁月,正是它孕育与成长的摇篮。

开封博物馆朱仙镇木版年画研究保护中心主任、市级代表性传承人蔡瑞勇介绍:“木版年画源于古时的‘门神画’,题材多取材于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和戏曲人物。北宋时期,经济和工艺技术的发展,为朱仙镇木版年画提供了诞生的理想土壤。”

而今,漫步开封古城,无论是繁华街市还是静谧小巷,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元素随处可见,它们以一种独特的方式,与现代生活和谐共生,讲述着古老而又鲜活的故事。

蔡瑞勇说,非遗的传承不仅在工艺上,更在创作上。他带领团队设计了包括拼图、抱枕、服装等在内的50多种文创产品,让这项来自1000多年前的非遗以新的形式走进大众视野,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同时,蔡瑞勇还经常走进学校进行宣讲,在青少年心中播下传统文化的种子,期待这些未来的栋梁能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忠实传播者与守护者,让朱仙镇木版年画这一璀璨的非遗明珠,在新时代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古窑重生,釉色里的天人合一

北宋官瓷是徽宗赵佶在京师东京自治窑炉烧制的御用瓷器。宋徽宗不满原有贡瓷的质感与成色,广招制瓷艺人,总结历代制瓷技艺,烧造出了精美绝伦的北宋官瓷。

南宋顾文荐的《负喧寻杂录》中记载:“宣政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

20世纪80年代初,国家拨专款恢复北宋官瓷,经过数年研发,北宋官瓷烧制成功,并通过了国家级鉴定。

2007年2月6日,北宋官瓷烧制技艺被评为河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众多传统文化工作者一样,中国陶瓷工艺美术大师、高级技师、非遗传承人陈连义的艺术也是源于喜欢。

“北宋官瓷的釉色粉青,即是道家所说的‘上清’,代表着天人合一、万物和谐相生。”陈连义说,为了学习并复原这项技艺,他曾踏遍青山,造访名家,与炉窑相伴,改炉窑、选土质、塑坯型,一次次失败,一次次重来。终于成功复原了北宋官瓷古朴敦厚的造型。

“只有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才能与时俱进,这样的北宋官瓷才是精品。”文化传承,贵在创新,陈连义认为,北宋官窑不但要有精美的外表,还要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在保留传统精髓的同时,融入现代审美与技艺,使北宋官瓷焕发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此外,陈连义还积极投身于培养年轻一代的工作之中,希望通过努力,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并投身于这一传统艺术领域,让北宋官瓷的艺术之火得以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非遗里的新国潮|开封:非遗风采 璀璨夺目
传播中国璀璨文化,《中国非遗》第二辑中国巴西同步发布
非遗美学堂|拓古传今,体验宋代璀璨的金石文化
多彩山海阳江 非遗瑰宝夺目
璀璨舞台聚焦岭南非遗,双向奔赴携手跨界
乌鲁木齐上演“月夜非遗” 展现中国非遗风采
《新生万物》探寻人类非遗“宣纸传统制作技艺” 感受轻薄如云的风雅之魅
“荷风常盛·非遗中国传承大会”在京召开,展现中国非遗魅力
融合市场潮流,传承非遗技艺
大年初三兔儿爷“驾到”,王府井书店里“逛”非遗

网址: 非遗里的新国潮|开封:非遗风采 璀璨夺目 http://www.pyqsh.com/newsview67490.html

所属分类:生活日常

推荐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