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金莲80万字长篇《亲爱的人们》:“西海固女儿”书写西北版“山乡巨变”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上海报道
看过电视剧《山海情》的人都对宁夏“西海固”这个名字不陌生。但有人或许还不知道,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地带的“西海固”,文学创作氛围浓厚,近年来滋养出不少优秀作家,成为备受瞩目的西北文学现象。比如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奖“骏马奖”获得者石舒清,其短篇小说散发出独特的审美趣味。由石舒清担任编剧的电影《清水里的刀子》也成为不少文艺青年津津乐道的作品。在西海固土生土长的80后女作家马金莲,也是西海固作家群中的一位佼佼者。
2018年,马金莲因短篇小说《1987年的浆水和酸菜》荣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成为获得鲁迅文学奖的首位“80后”作家。2024年8月,马金莲推出80万字长篇小说新作《亲爱的人们》,在上海书展“中国作协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作品联展”上亮相,马金莲也到场做了一场文学分享。
马金莲在2024上海书展上分享《亲爱的人们》创作故事
风格温润、绵实,犹如一幅西部山区风俗画
《亲爱的人们》里,故事围绕在西海固生活的农民家庭马一山家三个子女:“祖祖”“舍娃”“碎女”的人生故事展开,勾连出一个叫“羊圈门”的西北村庄乡邻之间的伦理关系。从20世纪80年代末写到21世纪的当下,呈现出一幅丰厚、鲜活的中国西部新时代山乡巨变图景。马金莲的叙述是突出的现实主义文学风格,聚焦在亲情、友情和乡村日常的烟火上,风格温润、绵实,犹如一幅西部山区风俗画。马金莲的语言干净清新、舒缓静谧,与她所书写的西北村庄气质非常相符,读来能感到一种静气和治愈感。比如她写村庄里“梨树的花开了,嫩甜感满院都能闻到,花柄毛茸茸的”。小说中还融入了网络、手机、直播、电商等特色鲜明的时代元素,更对易地搬迁、乡村振兴这些新时代场景进行了生动细致的文学书写。
文学评论家贺绍俊读后说,这本小说就像是西北巧手的女子细针密线纺织的精美刺绣,也像是岁月中缓缓流过来的一弯汩汩清流。小说采取了第三人称的客观叙述,但在叙述中分明能感觉到马金莲在场的身影,她体贴他们,心疼他们,热切地期待他们幸福。从小说的名字“亲爱的人们”也可以看出马金莲对她笔下描绘的世界的热爱之情。有人说,这本小说并不刻意地要以乡村振兴为主题,却成为了乡村振兴主题作品中深有说服力的文学文本。
《亲爱的人们》
一阵深夜火车鸣笛声帮她打开心结
《亲爱的人们》里“羊圈门”的原型是一个叫“扇子湾”的村庄。那是马金莲长大的地方,“那是一个偏僻、落后,山大沟深的地方,交通不便,吃水困难。十多年前,我们这个村庄被纳入搬迁移民计划之中。”后来,村民们整体移民搬迁到条件更好的地方,过上了更好的生活。马金莲坦言自己曾经一度陷入纠结、迷茫之中,“乡亲们他们很快适应了新的环境,大家都在向前走,这肯定是好事。但我作为一个文学写作者,这么多年写作的题材都是来自这个村庄,这里有我的很多记忆、往事。如果大家都搬离了,那我的乡愁该寄托何处,我的写作基地没有了,该怎么办?”
有一年寒假,马金莲到自己母亲移民搬迁所到的新地方住上一阵子。对自己原来故乡的思念,占据着她的心。有一天夜里,一阵从附近经过的火车鸣笛声传到她的耳中,“我的心结在那一刻突然就解开了:其实哪里的土地不养人啊。只要生活过得好,新的地方,也可以成为家乡。随着一代代人在新的地方生长,这里也将成为他们的故乡。我应该把眼光放得更长远一些,把心胸再开阔一些。于是我不再纠结,一边开始对老家进行抢救式采访,一边也深入了解新生活,为新的写作做准备。”于是,她开始了《亲爱的人们》创作,“很多熟悉的面孔,眼神里满含着面临变迁时候的惶惑和担忧,对未来的期待和憧憬,远离故土的留恋和不舍,在新生活面前的乐观和喜悦,他们笑着,说着,努力着,熟悉的方言,像风一样一次次灌满我的双耳。”
为中国乡土文学人物画廊添加新形象
乡土题材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强大的传统。柳青《创业史》、周立波《山乡巨变》、路遥《平凡的世界》都是这个传统上的经典作品。但如何写出当下乡土生活的特色,写出新意做出突破,是马金莲这一代作家们要面临的挑战。“为中国乡土文学的人物画廊添加新人物形象,是我应该追求的写作方向。但我要怎样才能写出新意?《亲爱的人们》要塑造什么样的人物形象?驻村扶贫干部?回乡创业大学生?回报家乡的成功人士……我痛苦着,也兴奋着,吃饭、走路甚至梦里,都在思索这些问题。”经过十多年的素材准备和情感酝酿,然后集中四年写作和修改,马金莲终成这部力作《亲爱的人们》。
小说中50后农民马一山是羊圈门的中生代,是处在传统向现代转型的一代人。相信知识改变命运的他勤俭持家坚持送子女上学。“舍娃”是羊圈门的80后,为了保证姐姐参加高考,自己选择辍学,离开乡村,闯入城市打拼,不断摸索前行……马金莲用理解的目光深入舍娃的内心世界,她表示要写出人物真实的心理状态,“无论人生道路,还是爱情婚姻,舍娃的故事反映了乡村青年在城市化浪潮中的挣扎和探寻,他是我们80后这一代的真实写照。他面临的‘走还是留’的艰难选择,也构成我们这个时代的重要课题。”小说中舍娃终于找到了安身立命的生活方式,回到乡村创业。马金莲说,作为80后作家,她用文学的方式讲述西北山乡的故事,“是因为他们的身上有着我自己的影子,我爱他们。”
马金莲新作分享会现场(2024上海书展)
2000年,18岁的马金莲在固原的一所中等师范学校念书。当地的文学氛围很好。她很喜欢读宁夏作家石舒清的作品。石舒清的文学风格自然平静,有一种特别的美,曾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慢慢地,读得多了。马金莲拿起笔开始了自己的创作。2001年,马金莲写出她第一篇小小说《夙愿》,两三千字,在参加学校文学社征文活动时,获得一等奖,这极大地鼓励了她。从此,在学校文学社老师的带领指导下,马金莲开始了涂涂抹抹的漫长日子,这也是她走上写作这条路的开端。
马金莲的文学多取材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有不少是对往日生活的回忆,带有温暖、善良、古老生活的质感。这或许显得缓慢或不够先锋。但在过于崇拜速度的时代,慢有时候也意味着思考、反思。作为一名有着真实而具体的乡村生活经验的作家,马金莲很清楚自己的短板和长处,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就是乡土,“把乡土写好,为乡土文学大观园的图谱添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农民形象,是我努力的写作方向。”
(湖南文艺出版社供图)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马金莲80万字长篇《亲爱的人们》:“西海固女儿”书写西北版“山乡巨变”
长篇小说《金墟》出版:书写侨乡儿女心灵史|新书架
长篇纪实文学《去北川》:书写新时代山乡巨变
巴陇锋“新山乡巨变”长篇小说《秦岭人家》出版
河南两部长篇小说入选中国作协“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
揭开“锈带”之下的西北史诗:叶舟长篇新作《凉州十八拍》
以山乡人写山乡巨变 中国作协“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首部作品发布
文学名家走进栾川:书写中原大地的山乡巨变
一周最南山:260万人线上“围观”龙胜马海山海梯田音乐节
全国中小学生硬笔书写大赛长沙总决赛 山西80名小选手大显身手
网址: 马金莲80万字长篇《亲爱的人们》:“西海固女儿”书写西北版“山乡巨变” http://www.pyqsh.com/newsview73729.html
推荐社会生活
- 1一个人,也要好好生活 2009
- 2中华民国双旗开国纪念币一枚能 1763
- 3细读《金瓶梅词话》第35回之 1726
- 4李清照:两处相思同淋雪,此生 1225
- 5金莎的穿搭给人一种精致土的感 1145
- 6周杰伦晒和昆凌游玩照 同和小 1041
- 7苏志燮宣传新片不忘撒狗粮,大 913
- 8自毁人生!池子再说无底线言论 888
- 9老戏骨 回到台湾后吐露心声! 861
- 10林雨申吻到缺氧 与赵露思拍吻 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