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生活 蒋坤宏:灵魂的滋养|读魏灵芝长篇小说《大地之上》有感

蒋坤宏:灵魂的滋养|读魏灵芝长篇小说《大地之上》有感

来源:朋友圈生活 时间:2024年09月10日 12:19

——读魏灵芝《大地之上》有感

作者:蒋坤宏

就在今晚,断断续续历经一月余,我总算把魏灵芝最新力作《大地之上》读完了。倘若是从农村走出来的70后、80后,都会在这部小说里看到自己熟悉的情形。

书中的场景,如电影画面一般重现了七八十年代农村生活的真实面貌。书中的人物故事,起伏不定,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纠葛,既在意料之中,又出乎意料之外。当我的思绪被小说中细腻的环境描写所渲染,被作者充沛的乡土情怀所感动,又何尝不是一种身临其境般地回望与行走。那个年代的生活氛围,唤醒了我深藏心底的童年记忆,那些熟悉的饭场,农村的人际往来,在字里行间变得丰富饱满,疼爱我的外婆,也在某些场景的描绘中,缓缓朝我走来,仿佛又瞧见外婆那熟悉的背影,只因家里改善伙食,一碗接一碗地盛满饭菜,给邻居家的孩子送去;仿佛瞧见了三婶家新扒了花生,刚煮出锅就端出来一盆放在人场里,让大家都抓上一把尝个鲜……

在那个清苦的年代,饥饿感始终伴随着我们这代人的成长,一个孩子的尊严,轻而易举就能被一块糖收买。那种势单力薄、在农村没有发言权的家庭,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都卑微地生存着,主人公那种压抑、惶恐不安、焦虑万分,想要摆脱现实却又对无奈生活无力挣扎的状态,那种感同身受的无力感,令人感到一种无比的窒息与隐痛。这世间,永远最能折磨人心的,便是那可遇却不可求的爱情,它似乎给了你希望,然而往往正因这种期望,又让人陷入漫长无尽的等待。

对于乡下的孩子来讲,我们年少时期的理想,几乎都是竭尽全力逃离这片养育我们的土地。想要避开一个村庄或者一些人世俗的眼光,可是直到后来才发现,就算辗转多地,颠沛流离,路过众多城市,众多风景,最牵动心肠的仍然是故乡。某些时候,我们也曾以为自己会在异地他乡度过余生,但历经时光的冲刷,我们当中的许多人,最终还是没能逃脱命运的安排,不管是荣归故里的激励,抑或是落叶归根的向往,总归会有那么一天,唯有双脚踏在故乡的土地上,才能真正的内心充实,才能让在尘世中饱受折磨的灵魂得以平静。故乡,也许只有你真正离开了,才懂得她是故乡,是生命中的另一个母亲。而在《大地之上》这部深情描写临泉大地,记录一个时代脚印的长篇小说中,我们注定会遇见许多即将消失的场景与熟悉的自己。

《大地之上》这部小说的框架结构很大,人物特点也比较鲜明。小说整体呈现出强烈的悲剧色彩,苦难无处不在。这恰恰是这部小说能够引起读者精神共鸣,达到净化心灵,升华心灵的目的。人类的苦难性,生命的苦难性,可以说是这部小说创作的基调。《大地之上》展示给读者的正是一种隐喻,一种得不到或达不到的寓言式隐喻。譬如,书中的每一个人都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苏以菀、苏如意都没有得到想要的爱情,杨晓燕没有得到想要的金钱与荣誉,钟峤没有得到想要的社会地位,白一鸣则以身殉情;村里的大花嫂子,秀英,三爷爷等等,每一个人都带有与生俱来的孤独,隐没于时代的洪流……

小说充分诠释了现实。事实本就如此,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拥有了自己想要的一切?

位寺村悄悄上演的一切故事与人物,恰恰是当时整个皖北乡村都在经历的那么一个缩影。书中多次写到死亡,很少有作家这么写。这恰恰是一个创作者对生命的深度思考。当人一出生,就不断开始与各种苦难抗争,直到终点,直到精神与肉体分离的一刹那,生死才真正拥有了另一个起点。世世代代无穷尽的诞生与死亡,始终会一直延续。而《大地之上》正是用这种悲悯的笔触告诉人们,人类最重要的还有精神与灵魂,一个人可以在有限的生命里去滋养更多的人,圆满更多的人。

作者简介

蒋坤宏,安徽临泉人,阜阳市作家协会会员、临泉县作家协会副主席,忙里偷闲,喜欢舞文弄墨,愿以文会友,交天下朋友。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坤鹏论:读《斐多篇》论灵魂(二十八)
坤鹏论:读《斐多篇》论灵魂(二十六)
坤鹏论:读《斐多篇》论灵魂(十六)
坤鹏论:读《斐多篇》论灵魂(二十三)
独处,就是滋润心灵的同时,让灵魂生长
宣纸上的灵魂与田野相遇
“被美照亮灵魂的人” | 上书房
你是他的灵魂伴侣,他对你是这样的
“心里感应”会这样产生的人,其实是灵魂伴侣
滋养生命最好的方式

网址: 蒋坤宏:灵魂的滋养|读魏灵芝长篇小说《大地之上》有感 http://www.pyqsh.com/newsview77917.html

所属分类:生活日常

推荐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