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生活 1997年,44岁的王小波突然在家身亡,死时牙齿缝中有大量白灰

1997年,44岁的王小波突然在家身亡,死时牙齿缝中有大量白灰

来源:朋友圈生活 时间:2024年09月12日 21:01

1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文人总是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他们用文字记录着每个时代的思想,他们手中的笔仿佛利刃,引领了一代又一代人们的思潮。

但在文人这个圈子里,总有一些特别的存在,有时候甚至会被同行视为异类,王小波就是这样的一个存在。

他身处文人的圈子之中,但却从未融入圈子,连他自己都曾调侃:“文学圈子在哪?我不知道。”

他才华横溢、笔耕不辍,创造了大量的文学作品,但就是这样一个热爱写作,一心扑在创作上的人,却被同行所不齿,甚至在他的葬礼上竟无一人相送,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1997年4月11日,王小波经历了他人生最灰暗、最痛苦的时刻后,缓缓闭上了双眼,离开了这个让他无比眷恋的人间,年仅44岁。

王小波的突然身亡,并不是没有征兆。

去世前不久,他自己还曾和朋友开玩笑说:“自己得了很麻烦的病,说不定就快死了。”朋友只以为他在开玩笑,却没想到竟然成真了。

2

1996年10月份的时候,王小波的妻子李银河赴英国剑桥大学做访问学者,王小波本可以同李银河一同前往,但为了照顾年迈的母亲,王小波选择了留下来。

夫妻二人在机场道别,却想不到这道别成为了永别。

王小波的母亲身体不太好,所以在李银河出国后,王小波就搬到了母亲的住处同母亲一同居住,这样便于他照顾母亲。

但有时候命运总爱同人开玩笑,王小波去世那天,他并没有在母亲的住处,而是独自回家,这才导致病发时身边无人,如果当晚王小波留在母亲家,也许他的生命不会这样结束。

病发当晚,王小波经历的痛苦人们无法想象,据邻居回忆,他去世当晚曾听见过两声痛苦的喊叫。也许那两声喊叫是他拼尽全力的最后呼救,但邻居不以为意,并未登门查看。

直到第二天下午,邻居迟迟没有看到王小波,敲门也没人应,便觉得事情不对劲,于是赶紧报了警。

当警察来到王小波家中时,被眼前的景象吓到了。

王小波的头抵着墙壁,额头上有着大面积的青褐色撞痕,白色的墙粉还粘在额头上,地上也散落着许多墙灰,他嘴里的牙齿缝中和手指的指甲缝中都留有大量的白灰,墙上一道道深邃的咬痕、抓痕显得格外刺眼,由此可见王小波在离世之时,曾遭受了巨大的痛苦。

此时的邻居悔恨不已,如果当时在他们听到喊声之时,及时出现,也许王小波不会这样痛苦离世,他甚至来不及见家人最后一面。

经法医鉴定,王小波是死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实际上,王小波在病发前已经有症状了,他经常会觉得胸闷难受,但他并没有将自己的病情告诉家人,所以家里人都不知道他有心脏病。

王小波去世时,李银河还身处国外,她接到友人电话便匆忙赶回国内。朋友在电话中并未言明王小波已经去世了,只是告诉李银河:“小波出事了。”

但一种不好的预感瞬间充斥在李银河心中,她立马放下手头的工作,急忙赶回国内。

3

回国后,李银河得知王小波去世的消息,犹如晴天霹雳,她泣不成声,怎么也不愿相信,只是去了一趟英国,还不到半年的时间,她的爱人就离她而去,而他们俩还有很多未完成的梦。

王小波的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追悼会上,王小波的亲人、朋友、甚至许多素未谋面的书迷都前来送行,悲伤的气氛弥漫在殡仪馆中。

李银河更是悲痛欲绝,在她心中,王小波是一位真正的“浪漫骑士、行吟诗人、自由思想家”,她趴在王小波的棺前久久不愿离开。

可是,三百多人的送行队伍中,却没有一个是作协之中的人,他们没有一个人前来吊唁。

王小波在那个时代的作家圈子里显得那么格格不入。

虽然作品备受读者推崇,但他文中所倡导的自由与反叛的思想,以及大量对男女之间性事的直白描写,一直被同行们所不齿,认为他离经叛道,有辱斯文,许多优秀作品在国内都无法出版。

即便王小波声名在外,但始终不被自己所在的圈子认可,这就是为什么在他追悼会上,作协之中没有一人前来吊唁的原因。

王小波生前不被同行接受,就连死后也没有人愿意与他有所牵扯,真是可悲可叹啊。

追悼会结束后,李银河同王小波的朋友胡贝,一同将王小波的遗体送去火化。王小波的好友胡贝送给负责火化的师傅好烟和好酒,希望火化的时候多关照一下。

偏偏火化时,发生了问题,遗体在进行火化时,竟然卡住了。

负责火化的师傅接连按了几下开关都没有反应,平时火化很少遇到这种情况,这可吓坏了众人,火化师傅心里也害怕,赶紧找到胡贝,悄悄的说:“先生,你的东西我不要了,快来帮我一下吧。”

经过检查发现,原来是王小波的一条腿卡住了操作台的架子,导致遗体不能进入火化炉中,需要有人重新摆正整理好遗体,胡贝连忙过去帮忙,看到王小波一条腿还在外面,胡贝心中无限伤感,眼泪也夺眶而出,他是懂王小波的,他知道王小波有未完成的心愿。

44岁正是一个作家创作的黄金时期,王小波有太多的思想要表达,还有许多小说未写,突然离世,他的心里肯定是有遗憾的。

那时他反复修改近20年的《黄金时代》,初版还没有印刷出来,他怎么会瞑目?

胡贝是懂王小波的,于是他找来还未出版的《黄金时代》三部曲放在了王小波身上,然后将王小波推进了火化炉中。

最终,王小波还是带着他最放心的不下的东西走了。

4

王小波的一生就像他的名字一样,充满波折。1952年王小波出生时,他的父亲王方名不久前被扣上了“阶级分子”的帽子,这对于他们家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

母亲虽然痛苦,但为了鼓励家人,就给他起名小波,既希望能够记住这次的家庭风波,也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儿子能够顶住任何风浪,还要善于把大风大浪化为小波小浪。

母亲对王小波寄予了厚望,哪怕生活再苦,但依然要砥砺向前。

年少时的王小波却是个闯祸精、邋遢鬼,老师们对他的评价都很差,甚至用“蔫坏”来形容他。

虽然“坏”,但王小波很聪明,还酷爱看书,在小学二年级就读完了《聊斋》《三国》,六年级便能用老辣的文笔写半文言文的大字报,从小便显示出他能读能写的特质。

1968年开始,17岁的王小波开启了他的知青岁月,五年间他养猪、种地,而这些重复且辛苦的日子中所有经历,都成为他日后写作的宝贵素材,他的许多文章都有那个时期的影子。

1975年,王小波因为体质太差,身体总是生病的原因,在办理完病退手续后,他终于回到了朝思暮想的北京,并成为了一家半导体厂工人。

王小波虽然体弱多病,但无论是在做知青,还是做工人,他一直都在创作。

1977年,25岁的王小波心血来潮,将自己写的《绿毛水怪》寄给了《光名日报》,正是这篇《绿毛水怪》,让王小波有机会认识当时在《光明日报》做编辑的李银河。

李银河曾说:“她第一次读《绿毛水怪》时,便被他犀利的文笔所吸引,仿佛击中了她的灵魂。”她决定一定要去见一见王小波,正是这次见面,王小波被李银河吸引,并开始追求。

在王小波追求李银河时,也曾因为长得丑,而被李银河嫌弃提出分手,但王小波的爱是热烈而诗意的,他说:“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我们不能这样分手啊,你也不是那么好看的。”一句话逗笑了李银河,两个人重归于好。

王小波的爱情不仅仅是笔下的浪漫,更有实际行动的表达。

为了能够和李银河显得般配,他决定重新考大学。有数据统计,1978年的考高,大约有610万考生,实际录取只有40.2万考生,是真正的千万万马过独木桥的年代,但王小波还是如愿地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这对于初中学历的王小波来说,就是个奇迹。

大二时,王小波便和李银河结了婚,婚后李银河对于王小波的文学创造更是非常支持,当王小波写不下去甚至怀疑自己时,李银河就会对他说:“小波,好好写,你是无价之宝。”当王小波穷困潦倒时,李银河就自己出去打工赚钱,让王小波在家休息写作。

皇天不负有心人,王小波的聪慧,加上李银河的支持,王小波渐渐崭露头角。

他的杂文常常能够刊登在当时知名杂志上,例如《三联生活周刊》《东方》等,他的行文风格独特,思想表达深刻,一经发表就受到无数读者的赞赏和喜爱。

虽然名声在外,深受读者喜爱,但在他们的圈子中始终不被认可,甚至没有出版社愿意出版他的书,只因书中描写男女之事的尺度过大,这在当时的社会是不被主流媒体所接受的。

他写的《黄金时代》在国内无人问津,却在台湾受到赞赏,并在台湾《联合报》上出版,还获得头奖以及20万台币的奖金。

这本书在台湾出版后,在国内却被查禁,国营的新华书店严禁出售,但在街边的个体书摊上,这本书非常受欢迎,出售量达到六万多册。

这部小说在国外更是受到无数海外留学生的喜爱,甚至到了大家都排队阅读的的程度。

遗憾的是,王小波至死都未曾亲眼见到自己的作品在国内出版。

自他去世以后,他的作品几乎全部出版,被人们广泛阅读和关注,他的小说如同巨石一般,在中国文坛掀起了惊涛骇浪,他的作品更是被誉为“中国当代文坛最美的收获”,仿佛一夜之间登上神坛。

生前无人问津,死后却获得了数不清的赞誉和追捧,更有无数青年甘愿做他“门下的走狗”,引发了一波“王小波热”的文化现象。

他的小说仿佛有一种魔力,让人上瘾,让人欲罢不能。

高晓松说:“王小波在我心中就像神一般地存在。”冯唐也说:“王小波是一个奇迹,他的一生和精神思想,很值得一探究竟。”可见他们对王小波的评价之高。

王小波被称为“大器晚成的真正的文坛外白话文高手”。

他的小说绝不仅仅为了表达男欢女爱,更体现了对现实的批判和嘲讽,对人生存状态的反思,对人性自由和本真的追求。

鲁迅先生曾说:“大家都在沉睡,偶尔有人醒来。”

王小波就是那个醒着的人,他特立独行,用自己的思想记录着时代的变化,他这短暂的一生做过知青、插过队、做过工人、当过老师、写过文章,但始终忠于自己的内心而活。

他曾说:“我宁愿死,也不会向虚无投降”。王小波的生命就像樱花,虽然美丽而短暂,但他带给人们思想的碰撞却是汹涌而持久的。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房伟《王小波传》:只要荒诞存在,王小波就不会过时
16岁西班牙公主久违回家,国王乐开花,变圆润显成熟,牙齿状况堪忧
男团成员被发现在家中死亡,年仅25岁
年仅25岁!男歌手被发现在家中死亡,正在调查死因…
男团成员被发现在家中死亡,年仅25岁!警方发声
牙疼真相揭秘:11个应对方案送给你
房伟新著《王小波传》:追忆有趣的灵魂与思想的炬火
文学大师的最后时刻:茅盾新人奖得主房伟《杭州鲁迅先生》
《少许灰烬》新书分享会举行 王田:在文学中得到了救赎
不同国家的人们是如何理解纪念、死亡与生命的?

网址: 1997年,44岁的王小波突然在家身亡,死时牙齿缝中有大量白灰 http://www.pyqsh.com/newsview78183.html

所属分类:生活日常

推荐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