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出海”对话世界
本报记者 邱伟
9月20日,北京文化论坛“文化赋能:精神生活与产业发展”平行论坛第三场专业沙龙在北京市文联艺术工坊举行,沙龙围绕“中国当代文学的‘出海’之路”这一主题展开探讨。与会嘉宾期待中国当代作家创作出更多属于这个时代的文学经典,再通过汉学家、翻译家带到世界的各个角落,让更多外国读者认识中国、了解中国、理解中国,在文学的阅读中感受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独特魅力。
9月20日下午,“中国当代文学的‘出海’之路”主题专业沙龙举行。该活动是平行论坛“文化赋能:精神生活与产业发展”配套专业沙龙之一。实习记者 金瑶摄
本场沙龙的主持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北京作协副主席杨庆祥(左一)发言。实习记者 金瑶摄
“北京文学走出去”推出3.0升级版
北京市文联党组书记陈宁在致辞中表示,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在文学走出去方面一直走在前列。近年,市文联高度重视发挥文学的母本作用,围绕“北京文学让世界看到 北京作家与世界对话”的主题,大力推动北京文学“出海”,“优秀文学作品翻译工程”“北京作家日”品牌活动、“北京文学海外推广”系列活动已形成规模。五年来市文联助推刘恒、梁晓声、毕淑敏等35位北京作家的41部作品与海外出版社签约,覆盖18个国家13种语言。剑桥大学图书馆、法国国家图书馆等世界知名图书馆都收藏了《老舍全集》等北京作家的优秀作品。今年市文联开始推出“北京文学走出去”3.0升级版,推动更多优秀文学作品走进海外读者,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继续深化与国外艺术家合作创作,塑造更多为世界所认知的中华文化形象,不断增强中华文明的海外传播力和影响力。
作为本场沙龙的主持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北京作协副主席杨庆祥表示,随着中国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世界亟须了解中国,而文学是了解一个国家最为重要也最为便捷的方式之一,走出去的中国文学作品数量、质量、类型持续增加,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形象,这些作品既有自己独特的故事,也有非常明显的共性,那就是把拥有共同价值的“世界性”话题用“中国式”答案回答好。
以跨文化共鸣讲好中国故事
参加沙龙的三位汉学家、翻译家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推广中国文学、中国文化。墨西哥总统府首席中文译员、汉学家、翻译家莉亚娜编写出版了西班牙语地区第一本《实用汉语语法》,并翻译了刘震云的《我不是潘金莲》《一句顶一万句》《我叫刘跃进》等文学作品。莉亚娜在二十年前爱上了中国文学,她认为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巨大优势是可以作为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世界有了名气,大家都对中国有兴趣,我把中国当代文学作为了解中国的窗口,认识当今的中国。”
意大利汉学家、翻译家李莎翻译过很多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如莫言的《檀香刑》《生死疲劳》《蛙》、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一日三秋》、李洱的《花腔》等。李莎表示,当代中国优秀的作家太多了,而翻译工作也有一定难度,李洱的《花腔》她用了十年翻译,最难的则是莫言的《檀香刑》。李莎特意提到自己喜欢中国作家阿来,“阿来老师的西藏是真的,西方人脑子里的西藏是虚构的,是我们自己想象的香格里拉,我觉得西方人应该多了解真的西藏,但全世界还没有多少人翻译阿来老师的书。”
汉学家、翻译家、土耳其安卡拉哈兹巴伊拉姆大学教授吉来介绍,他翻译的中国古典著作和现当代文学作品在土耳其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其中老舍的《猫城记》在短短两年内重印了6次,充分说明优秀文学作品跨越文化界限、触动人心的力量。结合翻译和推广中国文学的经验,吉来建议选择具有共通价值和跨文化共鸣的作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并且充分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平台,以更加生动、互动的方式推广中国文学。
立足现实记录时代深刻变革
围绕中国当代文学扬帆出海走向世界,嘉宾们深入探讨了包含着全人类共通情感的文学,在译者译介下的跨文化传播以及在文明交流互鉴中的价值。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孙甘露提到,著名法语文学翻译家王道乾年轻时也是一个诗人,他翻译的杜拉斯小说《情人》就像诗一样,获得了读者非常热烈的响应,很多人都会背诵中译本的开篇。而不少法语翻译者觉得王道乾以诗人的笔触在翻译的文体上做了很多变化,其实和杜拉斯小说在法文中的样子有点距离。所以文学翻译不仅仅是表面上的推广或者知识传播,在更深层次上也是不同语言之间互鉴前提下进行的一种深层次再创造。
近年来不少“走出去”的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立足当代中国的现实,记录当代中国正发生的深刻变革,描摹中国人的精神图谱和心灵世界。谈到什么样的作品能被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读者所接受和认同,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湖北作协主席李修文认为,根本前提是要写好自己的文化处境,“越是在今天,越是要认清自身的生存处境和文化处境,以自己真实的生存处境、文化处境作为续写故事、解释眼前所见的开始。”
“文学是个体创造,是与自我的内心交流;而与世界交流,才能让我们拥有更为广阔的内心,让自我成为一个更具成长潜能的个体。”在北京老舍文学院专业作家、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周晓枫看来,无论是观众还是读者,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无论什么题材,对于每位作者来说,都需要情感诚挚、手法独特,才能让自己认同,让观众共鸣。周晓枫还特别感谢北京市文联对于IP转化的扶持,她认为中外艺术家的共同合作能够相互弥补、彼此助力。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文学“出海”对话世界
故事沟通世界,徐则臣对话30国汉学家
闵福德——向世界传递中国文学之美(海客话中国)
探索文明之源,上海社会科学馆展出“中华创世神话图像展”
中国文艺评论(上海交通大学)基地揭牌,各界学者共话中国当代文艺批评
对世界失望时,就读一读文学吧
蔡测海小说集《假装是一棵桃树》出版 名家对话“原乡的回归与世界的抵达”
首届“水韵江苏与世界的对话”友城绘海外巡展成功举办
对话苏轼暨2023年世界旅游日“悠游宝鸡·寻根凤翔”文化活动举行
世界文学新动向|当我们不再理解世界
网址: 文学“出海”对话世界 http://www.pyqsh.com/newsview80144.html
推荐社会生活
- 1一个人,也要好好生活 2077
- 2新疆美女哈妮克孜恋情揭晓,男 2076
- 3中华民国双旗开国纪念币一枚能 1843
- 4细读《金瓶梅词话》第35回之 1797
- 5李清照:两处相思同淋雪,此生 1261
- 6金莎的穿搭给人一种精致土的感 1163
- 7周杰伦晒和昆凌游玩照 同和小 1071
- 8据李子柒友人透露,李子柒已经 1055
- 9狗急真的会跳墙 1018
- 10杨幂不一样的写真,感觉又看到 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