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生活 【华夏血脉情暖中国】加拿大籍华人叶嘉莹:从漂泊到归来,用一生传递诗词之美

【华夏血脉情暖中国】加拿大籍华人叶嘉莹:从漂泊到归来,用一生传递诗词之美

来源:朋友圈生活 时间:2022年08月29日 17:02

原标题:【华夏血脉情暖中国】加拿大籍华人叶嘉莹:从漂泊到归来,用一生传递诗词之美

“桃李天下,传承一家。你发掘诗歌的秘密,人们感发于你的传奇。转蓬万里,情牵华夏。续易安灯火,得唐宋薪传;继静安绝学,贯中西文脉。你是诗词的女儿,你是风雅的先生。”这段《感动中国》的颁奖辞可以说是十分贴切地概括了加拿大籍华人叶嘉莹先生的一生。

21岁便开始教学生涯,从中国到美国、到加拿大,再到回国,执教70余年来,叶嘉莹播撒着中国诗词的种子,一生与中国古典诗词“恋爱”。

1924年,叶嘉莹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从小受到良好的中华传统教育,那些古诗词里的静谧幽深,都一点点融入了她的血脉。读初二那年,七七事变爆发。尔后,年少的叶嘉莹经历了丧母之痛,写下八首《哭母诗》。1941年,叶嘉莹考入辅仁大学国文系,师从诗词大家顾随先生,从此与诗词结下了深深的情愫。

1948年冬,叶嘉莹结婚,并随丈夫前往台湾。“那时候我以为很快就可以回来,所以随身只带了简单的行李。”想不到,这一走,却别离故土几十载。不久,因丈夫没有了工作,她靠教书承担起养活一家老小的重担。在台湾生活的十八年里,叶嘉莹度过了人生中一段极为艰辛的岁月,曾写下“剩抚怀中女,深宵忍泪吞”的词句。

1954年,叶嘉莹进入台湾大学教书,利用暑假编写了《杜甫秋兴八首集说》。在那个没有复印机和打字机的年代,她顶着酷暑,每天挤公共汽车去查书、找善本,一个图书馆、一个图书馆地跑,一个字一个字地抄。

上世纪60年代,叶嘉莹从台湾前往美国密歇根大学、哈佛大学讲学,与哈佛大学著名的汉学家海陶玮教授合作研译中国诗词。至60年代末,叶嘉莹受邀前往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任教,成为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终身教授。然而,本以为可以安度此生的叶嘉莹却再次遭遇大不幸:1976年,她的大女儿与女婿在一次车祸中罹难。叶嘉莹含泪写道:“平生几度有颜开,风雨逼人一世来。”丧女锥心后,叶嘉莹开始寻求还乡之路。

1978年暮春,叶嘉莹在报纸上看到内地的学校需要教师,便即刻给国家教委写了一封申请信,她希望不要任何报酬回国教书。1979年,她的申请得到批准,来到南开大学开始执教。叶嘉莹在长诗《祖国行》里写道:“卅年离家几万里,思乡情在无时已。”

此后数十年,她应邀到国内几十所大学巡回讲学,举行古典诗词专题讲演数百场。在数十年教学生涯中,叶嘉莹先生培养了大批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人才,她的许多学生目前已是中国、加拿大、美国多所大学的知名教授和学术带头人。

为了让孩子们从小受到诗词的熏陶、涵养心性,叶嘉莹不顾自己年事已高,每天工作至深夜两点,精挑细选出两百余首适合儿童阅读的古诗词,推出了《给孩子的古诗词》一书。而她呕心沥血写成的19部有关诗词的著作也成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的经典之作。在叶嘉莹看来,“人的精神品格在提升之后,他就有他自己内心的一份快乐,他不会每天总是为追求现实的那一点金钱什么东西,而丢掉了人生的最宝贵的价值。”

回国后,叶嘉莹在南开大学创办了“比较文学研究所”,后更名为“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设立“驼庵奖学金”和“永言学术基金”奖掖后学。如今,90多岁高龄的叶先生捐赠毕生积蓄3568万元,支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她自己的日常生活却是一箪食一瓢饮。

叶嘉莹说,要把自己体会到古典诗词里边美好高洁的世界告诉年轻人,她希望能把这扇门打开,把不懂诗的人接到里面来。以无生的觉悟,做有生的事业。“所以是‘要见天孙织锦成’,莲花是凋零了,但有一粒莲子留下来,我希望把中国文化传统美好的种子留下来。”

叶嘉莹一生漂泊,辗转海内外多地,从大陆到台湾,从台湾到美国、加拿大,再回到祖国,用一生的时间,只做了一件事:将中国古诗词的美带给世人,将中国文化传统美好的种子留下来。(实习记者:彭琬迪)

(素材来源:中国青年报、央广网、新华社等)

以上由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和环球网联合策划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华夏血脉情暖中国】加拿大籍华人叶嘉莹:从漂泊到归来,用一生传递诗词之美
叶嘉莹:什么样的诗才算好诗?
致广大离石籍在外父老乡亲的一封信
江门首个!蓬江区获评“中华诗词之区”
创意“七夕”剪纸作品 传递千年浪漫情
历史文化纪录片大有看头
传承诗词文化 坚定文化自信
从“一展一书”到“一物一展”
七绝 夏之韵(外诗词七首)
大秦帝国之裂变莹玉的扮演者 齐芳简介

网址: 【华夏血脉情暖中国】加拿大籍华人叶嘉莹:从漂泊到归来,用一生传递诗词之美 http://www.pyqsh.com/newsview8516.html

所属分类:生活日常

推荐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