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生活 文坛宗师对李白不屑一顾,其实年轻时曾在李白墓前大声赞美

文坛宗师对李白不屑一顾,其实年轻时曾在李白墓前大声赞美

来源:朋友圈生活 时间:2024年10月10日 18:07

在唐朝前中期,文人之间的风气是非常令人羡慕的,不仅很少有文人相轻的现象,而且还能够互相提携,互相帮助。只不过,这种风气,也随着安史之乱而烟消云散,中唐以后的文坛,照样是一片勾心斗角。最明显的就是白居易对于李白的态度。

自从李白横空出世,唐朝文人无不羡慕加崇拜,风头一时无二。然而,作为后辈文人,白居易对李白却很不感冒。他曾经直接表示,李白其人,无非就是想象力丰富一点,其实诗歌作品没有多少思想性。最直接的论证,是在他在《与元九书》所说:

李之作,才矣奇矣,人不逮矣,索其风、雅、比、兴,十无一焉。杜诗最多,可传者千余首。至于贯穿古今, 缕格律,尽工尽善,又过于李。

这是他写给好友元稹的一篇文章,原文很长,然而引用得最多,也是最著名的就是这三句话。白居易的立场很鲜明,他承认李白的才华,但是他认为,李白的才华虽然很出众,但是无论是在风雅这种内容方面,还是格律这种形式方面,都没法和杜甫相比。

元稹是贬低李白的始作俑者,白居易更是当时文坛宗师,两人互相唱和,指点江山,贬李褒杜也就成为了当时的风尚。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当时李白的偶像地位岌岌可危,直到另一位大宗师韩愈发声,喊出了“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才算平息这场争论。

如果说白居易一贯是看不上李白的诗,那还好理解一些,要么是风格不对胃口,要么是出于嫉妒的私心。然而,在他年轻的时候,就曾经在李白的墓前写下了著名的《李白墓》:

采石江边李白坟,绕田无限草连云。可怜荒垄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但是诗人多薄命,就中沦落不过君。

李白是死于当涂,埋在龙山,其实就是采石江边,后来在公元817年迁往青山。据考证,这首诗是写于公元799年,李白的墓还没有迁走,而白居易当时是28岁。他看到采石江边的李白墓,怜惜无数的野草正簇拥着,远方白云漂浮。

随后,白居易发出了对于李白的赞叹:可悲这荒坟之中的枯骨,曾经作出过惊天动地的文章!这句话应该是对于李白的极高评价,而且白居易还感叹即便是诗人大多都不如意,也没有比李白境遇更为糟糕的。

其实李白除了在政治上失意以外,其余方面还是活得开心自在,潇洒自如的。要是对比的话,比一生困顿,要靠朋友周济才能活下去的杜甫好得多。白居易这么说,显然是因为对李白的尊敬和热爱,才会生出怜惜之情。

那么,既然如此,为什么白居易后来还要贬低李白呢?难道他因为地位的提升,就忘记了自己当年的偶像吗?

其实,这要结合当时的背景来看。在中唐时,因为李白的名声太大,诗人们无不效仿。然而,大多数人光学习李白的形,而无法达到他的神韵。不光如此,他们片面强调辞藻华美,出语惊人,却缺乏思想性。因此白居易、元稹发动了“新乐府运动”,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白居易就是提倡作诗要浅显易懂,要像当年的《诗经》一样,发挥针砭时弊的作用,以“补察时政”。也就是说,白居易的理想,是让诗歌不要沦为文人雅士的游戏,而应该是百姓都能发出声音的工具,他自己也亲力亲为做到了这一点。

因此,白居易在推行新乐府运动的过程中,就必须太高杜甫的地位,褒扬杜甫在叙事议论中的优点。为了这个服务于这个中心,白居易这才对李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贬低。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唐代书法家李邕,为何会得到诗坛上巨星,李白与杜甫地赞叹呢
李白临终前的遗诗,伤感而大气,惊艳了千年时光
李贺的才华遭到质疑,文坛巨匠出马打假,他以一首诗倾倒众生
如果不是因为一场意外,大唐诗坛一哥或许不是李白
李白唯一的传世书法真迹,被视为国宝,却被评论水平一般?
诗仙李白也是杰出的书法家
原创李白一生志在寻求仙道,晚年幡然悔悟,写下一首自省诗,引人深思
《上李邕》:读懂李白的少年心
李白赋诗抒发愤懑之情
李白最为大胆的一首诗,痛快淋漓毫无顾忌,揭开了杨玉环一件丑行

网址: 文坛宗师对李白不屑一顾,其实年轻时曾在李白墓前大声赞美 http://www.pyqsh.com/newsview89590.html

所属分类:生活日常

推荐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