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生活 韩国作家获诺贝尔文学奖,为啥“悲伤文学”更有影响力?父母要有所警惕!

韩国作家获诺贝尔文学奖,为啥“悲伤文学”更有影响力?父母要有所警惕!

来源:朋友圈生活 时间:2024年10月12日 15:38

本文字数约:3863 字

阅读时间约:5 分钟

本文章节:

01、韩国作家获诺贝尔文学奖,很多韩国人却不认

02、为何“悲伤文学”更易被流传、被认可?

03、警惕部分文学作品对儿童、青少年的负面影响

01、韩国作家获诺贝尔文学奖,很多韩国人却不认

近日,韩国作家韩江获得了2024年度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说,“表彰她用强烈的诗意散文直面历史创伤,揭示人类生命的脆弱”。

韩江是韩国首位获得诺奖的作家,也是亚洲首位获得诺奖的女作家。从这个角度看,她这次获奖可以说相当有意义。

韩江,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事实上,这件“大喜事”竟然在韩国引发了一定的争议。因为韩江在韩国的知名度、受认可度并不算高,至少不如在国际上的高。

说得直白一些,对于诺贝尔组委会选的这个人,很多韩国人不认。

在我们国内,很多网友对韩江得奖也感到不满。

我国71岁的作家“残雪”连续6年被诺贝尔奖提名。很多人觉得,她是离今年诺贝尔文学奖最近的人,她陪跑了那么多年,今年总归轮到她了吧?

结果,今年她还是跟奖项失之交臂!

其实,这部分心疼残雪的网友,大可不必那么惋惜。与诺贝尔物理学奖、化学奖等相比,诺贝尔文学奖、和平奖的评审有更强的主观性。

咱们中国有句古话,“文无第一”,文学作品各有千秋,难以分出绝对的高低。所谓的写得好不好,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阅读者的角度不同。

所以,因为主观性较强,诺贝尔文学奖也更容易引发争议。

再加上,诺贝尔奖是西方发达国家颁布的。西方发达国家的价值观,甚至是政治和经济因素,都会影响评委的决定。这也是近年来诺贝尔奖被诟病的原因之一。

在以前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内大众将诺贝尔奖当成至高无上的荣誉。

2012年,我国作家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位获得该奖的中国国籍作家。国内舆论开始对他追捧至极。

但近年来,很多国人已经识穿了西方发达国家“民主、自由、平等”普世价值观的虚伪,清楚了他们的“双标”,逐渐对西方发达国家“祛魅”了,对诺贝尔奖也“祛魅”了。

残雪本人也看得很通透,她说,“诺贝尔文学奖也不过是个以通俗作品为主的文学奖罢了,含金量很低”。

更何况,诺贝尔奖也有过“黑历史”。1949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颁给了葡萄牙医师安东尼奥·埃加斯·莫尼兹,表彰他发明的“前脑叶白质切除术”。

但后来发现,这种治疗方式存在很大的弊端,很快就被很多国家禁止了。莫尼兹背负骂名,诺贝尔委员会也被啪啪打脸,这是诺贝尔奖史上著名的“污点”。

可见,即使撇开价值观、政治等因素,只看科学性,诺贝尔奖也是有局限性的。

02、为何“悲伤文学”更易被流传、被认可?

当然,即使再有争议,韩国作家韩江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说明她确实具备深厚的文学创作功底。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前,她还拿过很多著名的文学奖。

有网友分析,她的很多作品都直面历史创伤,虽然内容沉重,但具备一定的社会意义,反映了人类生命脆弱。

比如,她有一部作品《少年来了》,写的是韩国历史上极有名的镇压事件——光州事件。

光州事件,图片来源于网络

1980年5月18号,光州民众希望推翻当时的全斗焕军事独裁政府,进行了激烈的民主抗争运动。

独裁政府一开始就暴力镇压,打死了数名学生,还逮捕了很多人。

光州民众更加愤怒了,多达20万人与军政府对抗,甚至组建了市民军,一度将政府军队赶出了市区。军政府又调来了一个师团进行镇压。

说是镇压,其实更像是一场屠杀。军警们在市区里四处打人,随意枪杀,光州城内仿佛人间炼狱,导致了4000多人伤亡。

后来,全斗焕被迫下台,光州事件的真相才大白于天下,被定义为“光州起义”,政府向死难者家属支付赔偿金。

事件发生时,韩江10岁。她是光州人,但那时居住在首尔,幸免于难。她一直活在“幸存者内疚”中,这也成为了她文学创作的灵感源泉。

其实,很多能够成为经典名著、获奖的文学作品,往往都不是欢欣、活泼的,而是“悲伤文学”。

它们深刻地揭露了人性的黑暗面,书中的主人公有着坎坷的人生经历,角色之间有炽热的感情和剧烈的冲突。

这些作品悲剧色彩浓厚,令人读完感到惋惜、遗憾,甚至陷入沉重的情绪中。

人性明明是趋利避害的,追求快乐和幸福的。可为什么往往是“悲伤文学”更容易得到流传,被社会赋予高度评价?

这背后因素有很多。从精准精神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其中一个原因是,这些作品更容易激活读者的心理创伤事件,引起情绪共振。

每个人都或多或少遭受过一定的心理创伤事件,产生了愤怒、悲伤、委屈等负性情绪。这些负性情绪是人类的共同情绪。

一般来说,心身健康的儿童往往对“悲伤文学”没兴趣,没感觉。但随着年龄增长、经历增多,积累的负性情绪多起来了,慢慢就容易被“悲伤文学”触动了。

很多成年人看“悲伤文学”时容易心生悲怆,泪流满面,甚至感到被共情了、得到精神共鸣了,这其实是过去的叠加性心理创伤被激活的表现。

而且,作家们的文笔细腻,对事件和人物的刻画生动细致,这就好比一部电影的演员、画质、音效和情节都很出色,受众就很容易被“清醒催眠”,完全投入。

再加上,人类出于求生本能,条件反射地对负面信息更加警觉、在意。这也令负性情绪比正性情绪更容易传播。

在新冠疫情期间,大众本来就有一定的焦虑甚至恐惧,一些预期不好的信息就更容易迅速传开,并引发大众疯狂抢菜、囤药等行为。

当然,从社会角度上讲,很多“悲伤文学”确实很有意义。

它们能引起大众对人性阴暗面、社会现象、历史教训的思考,警醒每个人、每个民族和国家都要不断自我反省、改变及提升,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文明的进步。

03、警惕部分文学作品对儿童、青少年的负面影响

“悲伤文学”有其积极意义的一面,但也会带来一定的弊端。希望大众、尤其是父母要有这方面的意识,不要以为阅读带来的只有好处。

第一,如果父母发现儿童、青少年竟爱看“悲伤文学”,看的时候非常难过,甚至情绪低迷,好几天缓不过来,那一定要高度重视。

这是典型的大量叠加性心理创伤被激活的表现。

如果孩子有大量的叠加性心理创伤,他们后续罹患抑郁症、双相障碍、精神分裂症的风险很高很高!

而且,有很多心理创伤很可能是父母在无意中造成的,父母未掌握真正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

包括很多成年人,如果你对“悲伤文学”情有独钟,看完后陷入低落的情绪难以自拔,出现消极认知,甚至影响了生活状态,那就要提高觉察了。

这说明你遭受过大量的叠加性心理创伤,并且被激活了!

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儿童、青少年,在主要的叠加性心理创伤被修复之前,都不建议阅读“悲伤文学”,要避免心理创伤被强化。

第二,慎防儿童、青少年受到一些文学作品的影响,埋下精神心理问题的隐患,又或者是加重精神心理障碍的病情。

比如,曾经风靡网络的畅销书《人间失格》,它的作者太宰治是一名双相障碍患者,最后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太宰治,图片来源于网络

很多青少年、年轻人爱看这本书,甚至崇拜太宰治,认为他写出了自己的心声,甚至认为他的自杀是勇敢的,是对虚伪社会的嘲讽。

这种认知是扭曲的、非常危险的,往往意味着读者本人也有严重的精神心理问题,有强烈的负性情绪,大量的扭曲认知。

说得直白一些,《人间失格》的书迷中,有很多是有精神心理障碍的青少年、年轻人。

他们本来就活得很压抑,觉得生活没意思、没希望。如果再受到《人间失格》的负面影响,下一步就有可能会效仿作者太宰治,自杀离世。

所以,建议父母们要留意孩子们看的书,不是所有名著、畅销书都适合儿童、青少年。

尤其是还没康复的精神心理障碍患者,不适宜看这类书籍,否则很容易导致病情加重。

第三,在阅读的过程中,任何人都要保持理性、独立思考,提防文学作品的内容对自身的三观带来不良影响。

很多人对“作家”这个角色有盲目崇拜,认为只要是个作家,思想就一定是深刻理性的、值得学习的。

但其实,作家也是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性。尤其是如果作家本人就有严重的三观问题,那ta写出来的作品就无可避免带有问题。

如果读者在阅读时,不假思索地全盘接受书中的内容,那就相当于被“清醒催眠”了,容易受到一些消极思想的影响、甚至被荼毒,尤其是儿童、青少年。

还有,很多文学作品书写的也只是表面的事实,而不是全部真相。很多作家也只能看到事情的表面。

像韩江所写的光州事件,我还没有细读过,暂不知道她对这个历史事件认识到了什么地步。

如果她只认识到“光州事件”是独裁军政府的残暴统治,那就太表面了。当时韩国军政府极端的武力镇压,离不开当时美国的支持。

我们在看待民族创伤事件时,一定要看清国际社会运行的潜规则——优胜劣汰、“拳头大是哥哥”的丛林法则。光州事件实际上是美国霸权下的一场悲剧!

如果能看清楚这个真相,我们就不会盲目相信西方发达国家所谓的“民主、平等、自由”普世价值观。

在霸权面前,一味善良是没有用的,只会变成被“蛇”咬的“农夫”!我们要先让自己变强,成为强者,才能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三体》里说: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最大障碍,傲慢才是。如今,越来越多人不满霸权主义,把人类文明的希望寄托在中国上。中华民族也在逐步变强。

但假以时日,中华民族如果站上了世界民族之巅,绝不会像美国那样欺凌弱小,而应拥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维,有更高尚的抱负,时刻保持谦卑。

另外,很多文学作品揭示了人性的阴暗面,如果读者缺乏理性觉察,容易对人性失去希望,感到痛苦。

建议这些读者可以了解“人性三原色”——趋利避害、侥幸心理、虚荣心。从更加理性更加深刻的角度理解人性,自我调整,不要陷入强烈的负性情绪。

优秀的文学作品能激发大众对人生有更深的感悟,但仅有精神层面的思考是不够的。

只有思想和行动相结合,“知行合一”,才更有可能真正实现自我成长,收获有意义的人生。

希望每个人都能在阅读中加强识别和觉察,汲取有智慧的思想,收获积极的动力;

希望每个人都能在行动中培养出越挫越勇的高逆商,尽快进入追求人生意义的“生命”阶段,度过有价值的一生,体会“此生为人,我很幸运”的幸福感!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韩国作家获诺贝尔文学奖,为啥“悲伤文学”更有影响力?父母要有所警惕!
韩江获2024诺贝尔文学奖!国内已引进其6部作品
诺贝尔文学奖新晋得主韩江:当代散文的革新者
她,韩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为什么?
诺贝尔文学奖揭晓!挪威戏剧作家约翰·福瑟获奖
出乎意料!2024诺贝尔文学奖公布,韩江获奖!残雪、余华等再度无缘!
诺贝尔文学奖公布在即,会是中国作家残雪吗?
诺贝尔文学奖大数据:百年诺奖真的“唯爱剧作家”?
约翰·福瑟获2023诺贝尔文学奖 京东图书同步上线诺贝尔文学奖作品专区
2024诺贝尔文学奖预测!

网址: 韩国作家获诺贝尔文学奖,为啥“悲伤文学”更有影响力?父母要有所警惕! http://www.pyqsh.com/newsview90606.html

所属分类:生活日常

推荐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