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生活 西安旧事:百年易俗社在1935年已震撼国人

西安旧事:百年易俗社在1935年已震撼国人

来源:朋友圈生活 时间:2022年09月08日 18:21

原标题:西安旧事:百年易俗社在1935年已震撼国人

民国的申报记者李镜东不仅才华出众,也是一位戏迷。

1935年,当他来到陕西之后,立刻被秦腔迷住了。

他撰文《秦腔漫谈》,发表在《申报每周增刊》上。

这篇文章告诉了我们秦腔为什么在当时那么富有魅力。

今日读到此文,仿佛听到了80多年前的秦腔在耳边萦绕。

秦 腔 漫 谈

镜东

戏剧为艺术的一种,它能表现人民的特性与殊俗。欣赏某种戏剧的演奏,就可判断某地人民的生活状况。苏联为发扬民族的文化,故在各地设有“民族剧院”,以启发各地民族的固有文化。

易俗社秦腔剧照

中国西北,在地里条件与民族性上,形成特殊的区域,与各地不同。故关中方言特别,发音不同,和晋豫各省大有出入。

我曾撰写《秦音与农谚》一文,约略言及,载在《申报周刊》第一卷第十三期上(见本公众号上期文章 富有智慧的朴实语言:民国时期的关中方言)。而秦腔的激昂高亢,尤可表现秦陇民风的强悍。

易俗社全体人员在北平(北京)演出合影 1932年

秦腔是秦陇间最通行的一种戏曲,当地的老百姓们,大概都能唱几句。我对于戏曲的历史,未尝深考,据说现在的梆子调,是由秦腔蜕变而来,未知是否?

易俗社管理层合影 1930年代

不过中国戏剧的始创于唐,唐玄宗曾与梨园弟子亲自演剧,有史可考。秦腔是否即为当日崇尚,则不得而知。

李正敏演出《黛玉葬花》,1930年代

惟严长明所著的《秦云撷英小录》(成书干乾隆三十九年)中载:“演剧昉(始于)唐教坊梨园子弟,金元间始有院本。……院本之后演而为曼绰,为弦索。曼绰流于南部,一变为弋阳腔,再变为海盐腔,至明万历后,梁伯龙、魏良辅出,始变为昆山腔。弦索流于北部,安徽人歌之为枞阳腔(今名石牌腔,俗名吹腔),湖广人歌之为襄阳腔(今谓之湖广腔),陕西人歌之为秦腔。秦腔自宋元明以来音皆如此,后复间以弦索,至于燕京及齐晋中州,音虽递改,不过即本土所近者少变之,是秦声与昆曲体固同也。其中徵有不同者,昆曲佐以竹,秦声间以丝。昆曲止(只)用绰板,秦腔兼用竹木(俗称梆子,竹用篔筜,木用枣)。所以用竹者,以秦多商声云云。”

可见秦腔的历史是很悠久的。

李桐轩 易俗社第一任社长

听秦腔莫过于西安的易俗社与正俗社。二社系数年前创立,虽是旧式简陋的剧院,然其题名的寓意,是在“移风易俗”,所演的剧本,都以历史剧为主体,说白唱词,均经改正,很有文理,绝少俚语,与上海滩簧、绍兴文戏等说白的鄙俗,不可同日而语。

这原因是现在西安秦腔剧界中人,大半与文化界发生密切的联系,如以李正敏为首的敏社,西安文化日报与西京日报的编辑们,以及好些研究文艺的都参与其间,自然对于剧情的内容,表演的姿态,都能获得较好的批评与改正。

李正敏(1915~1973)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长安县狄寨人

西安秦腔界最著名的演员如李正敏、王正明等,声誉甚隆,无异京剧中的梅兰芳。李、王二人,年纪都不大,如能加工研究,不难成为最有声望的艺人。

李正敏曾于去年到过上海演出,制有唱片,博得剧界的好评。我去秋(去年秋天)游陕(游览陕西)时,在西安曾看过李正敏所演的《白蛇传》,其“盗药”“斗法”等节,歌音的高亢、急促、繁乱、悲忿,正是“如怨如慕,如泣如诉”。虽然不懂戏剧的我,也觉有“余音绕梁,三月不知肉味”之感!

易俗社剧院遭日本军机轰炸,1939年

惜(可惜)以往住在西安不久,未能亲聆其最著名的“蝴蝶杯”一剧,殊觉遗憾耳!

本文转自:终南山故事 在此致谢!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西安旧事:百年易俗社在1935年已震撼国人
帝君昏睡了八百年,颜淡在夜忘川走了八百年
​中国—白俄罗斯草编交流云展览在西安外国语大学举办
李永安:我与解放路
西安:职业乐手“联袂”青少年演绎经典
城南旧事是一部什么小说 城南旧事是一部怎样的小说
第九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拟9月于西安开幕
长治作家田秋平作品《百年涟漪》入围
中国百年童书展带市民重读童年
《荒原》百年|木叶:它有点像诗歌界的《相对论》

网址: 西安旧事:百年易俗社在1935年已震撼国人 http://www.pyqsh.com/newsview9421.html

所属分类:生活日常

推荐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