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生活 沈从文逝后7年,其妻张兆和称读懂了他,但在刻墓碑事上显得心虚

沈从文逝后7年,其妻张兆和称读懂了他,但在刻墓碑事上显得心虚

来源:朋友圈生活 时间:2022年09月08日 18:35

原标题:沈从文逝后7年,其妻张兆和称读懂了他,但在刻墓碑事上显得心虚

莫言是我国第一位荣膺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

但在莫言之前,曾有一个人对贝尔文学奖几乎触手可及。

他,就是曾经才情冠绝一时的大文豪沈从文。

现在说起沈从文,总让人有无穷尽的遗憾。

沈从文在1987年、1988年连续两年进入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名单,而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之一、著名汉学家马悦然多次在公开场合说,如果不是沈从文在1988年突然去世,那他一定是1988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

不得不说,这是沈从文一生中最大的遗憾。

但是,关于诺贝尔文学奖这个事,马悦然回忆说,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最初提名沈从文时,曾到中国驻瑞典大使馆询问沈从文的情况,得到了回复竟然是说不知沈从文乃是何许人也。

为什么会这样?

原因是沈从文虽然有88年寿数,但他用于文学创作的时间只限于1922年至1948年,这前后时间只有24年,而从1948年至1988年这长达40年的时间里,他已告别文坛,永久性封笔,一头扎入文物考古研究中去了。

特别要说明的是,沈从文的学历非常低,只接受过小学教育,14岁多一点,就投身行伍,在军队中过着刀口舐血的生活,到了20岁,也就是1922年,才从湘西辗转到了北京,在北京大学做旁听生,弃武从文,在文坛上闯出了一片天地,成为了让人瞩目的文豪级人物。

沈从文的名字能进入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终审名单,所凭借的就是他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所创作的《边城》等作品。

他的这些作品被译成日本、美国、英国、前苏联等四十多个国家的文字出版,甚至被美国、日本、韩国、英国等十多个国家或地区选进大学课本。

老覃在这里说一句,1999年,《亚洲周刊》公布:经十四名来自海峡两岸、香港及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北美的作家学者参与评选,选出了“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排行榜”,其中位列榜首的是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其次是沈从文的《边城》。

实际上,鲁迅在他的有生之年也对沈从文推崇备至——埃德加斯诺准备编一本中国现代短篇小说集《活的中国》,请鲁迅推荐作品,鲁迅毫不犹豫地推荐了沈从文的小说《柏子》,以之作为中国小说的代表。

而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沈从文甚至还被称为“中国的托尔斯泰”。

但是,1948年,46岁的沈从文毅然决然地封笔了。

毛主席和周总理对沈从文的封笔是感到非常惋惜的,1953年秋,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毛主席专门找到沈从文,握着他的手,询问他的年龄,鼓励他再写;周总理后来也表达了同样的意思。

关于封笔的原因,沈从文在写给妻子张兆和的信里谈得最多。

张兆和并没认真看,或者认真看了,但她和沈从文的思想不在同一层次,理解不了沈从文的决定,只简单归结于沈从文的文风落伍了,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受到了评论家的批评打击,在“创作上信心已不大”,放弃了。

张兆和认为她自己对新时代的适应度就把握得很好,的确,她也因此当上了《人民文学》的编辑。

对于丈夫的“落伍”,她是心生嫌弃的。

在1999年,她在编写《从文家书》时坦承,当时,就觉得丈夫落后、拖后腿。

苦闷无处诉的沈从文得了抑郁症,两度自杀不成,一度被送入了精神病院。

他两个儿子沈龙朱和沈虎雏受了母亲张兆和的影响,也嫌弃沈从文。

沈虎雏后来回忆说,当时就觉得父亲的确是个神经病,而“神经病就是思想问题”。

沈龙朱也承认,在很长一段时间,在“落后分子沈从文”跟前,他一直保持着那种高他一等的“政治上的优越感”,不愿意和父亲说话。

其实,在北平和和平解放前,老蒋不断派飞机到北平抢运各大学者、名士、作家、研究员,沈从文是在老蒋抢运之列的,但沈从文考虑到两个儿子,一心想的是这两个儿子留在北平就学会有更好的发展,愣是躲开了老蒋的飞机,留了下来。

他万万没有料到 ,自己面对的竟然是如此境况。

不得不说,沈从文落魄到了极点。

沈从文从精神病院出来,去历史博物馆做了一个专门给游客做讲解的讲解员。

他的学生萧乾某次到博物馆,看见老师拿着一根讲解棍非常耐心、非常认真地向观众讲解,不忍泪流满面,为了不伤害到老师,他选择了回避,躲得远远的,不敢上前跟老师打招呼。

也从那时开始,沈从文沉浸入了古物的研究中,不问世事。

他不敢与妻、儿同住在一个屋檐下,每天只有到了晚上,才巴巴地蹩回去吃一顿饭,然后带上第二天的早饭和中饭回自己的住所。

由于第二天的早饭和中饭到了第二天会变馊,为了不吃坏身体,沈从文不得不在吃早饭和中饭前分别吞食一粒消炎药。

谁也没有想到,就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在光线微弱的黑屋子里,沈从文如浴火重生,他的学术著作不断问世:《中国丝绸图案》、《唐宋铜镜》、《龙凤艺术》、《战国漆器》、《明锦》、《中国的瓷器》……

一代文豪“死”了,但一个伟大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出现了。

1978年,沈从文调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三年之后,即1981年,一部煌煌巨着《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横空出世!

沈从文一跃而为中国古代服饰学的权威!

沈从文不但配备了助手,还拥有了私人的汽车、司机,他也因此正式回归了家庭,得到了妻子和两个儿子的接纳。

但是,幸福来得太迟,1988年,大师仙逝。

妻子和儿子充分认识到了大师的价值,开始进入了无休止的回忆模式。

张兆和还带领儿子沈虎雏一起收集起沈从文生前写给自己的信,把这些信和自己写给沈从文的回信合订在一起,在1995年编成《从文家书》出版。

老实说,如果没读《从文家书》,我们可能感受不到沈从文对张兆和的爱是何等的热烈,更不会知道张兆和对沈从文是何等的冷漠。

沈从文为了追求张兆和,用了差不多四年的时间,情路艰辛,几百封求爱信里都燃烧着青春烈火。但张兆和的回信却总是那么无动于衷、冷冷冰冰。

即使是婚后,沈从文写给张兆和的信也都是饱蘸着热泪和爱;而张兆和的回信依旧是寥寥数语,显得生分和不耐烦,并且,着眼点多纠缠在一个“钱”字上。

不得不说,张兆和不愧出身于富贵人家的女儿,对钱的重视程度异乎常人。

老覃在前面写的《沈从文历尽艰辛追到了“女神”,为何还出轨女粉丝?原因让人唏嘘》说了,一直以来,沈从文都是把张兆和当作神明为供奉着,他爱的,是他心中塑造起来的女神,而不是那个纯粹现实里的张兆和。

张兆和嫁给沈从文,主要是架不住沈从文的死缠烂打,她活了93岁,但到了临终,她仍回答不了自己这一生是否爱过沈从文。

在编《从文家书》时,有人曾拿来了一桢沈从文的照片给她看,她竟然表示不认识,不知照片里的人是谁。

而她却又在《从文家书》的《后记》写:之前不理解沈从文,也不知这一生和他在一起究竟是幸还是不幸,但是通过整理编选他的信件,才真正读懂了他,“懂得他一生承受的重压”,大呼“太晚了”、“悔之晚矣”。

张兆和是真的读懂了沈从文吗?

耐人寻味的是,沈从文的表侄、著名画家黄永玉把她这段接近于“忏悔”的话刻在墓碑上,树立在凤凰沱河沈从文的墓地上了。

张兆和的反应很强烈,她表示出了极大的不满,指使她的儿子沈龙朱去移除这方墓碑。

不过,考虑到黄永玉也是一代名家,社会影响力巨大,沈龙朱没有贸然移除,而是在征得黄永玉同意后,把这方墓碑挪到了一个隐秘、偏僻和不大为人所注意的角落。

张兆和既然自称真的读懂了沈从文,那她为什么不愿自己的“忏悔词”出现在沈从文的墓前?

难道,她心虚了?她在《从文家书》的《后记》里写的并非由衷的心里话?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沈从文逝后7年,其妻张兆和称读懂了他,但在刻墓碑事上显得心虚
作家冰心去世之后,孙子为何骂她“枉为人表”,还在墓碑上涂画?
【美文悦读】闲笔
金大班大结局 金大班的结局是什么
张桂兰和二哥的事,一直是江德福心中的一根刺……
车晓老公山西首富 李兆会是如何从首富沦为被悬赏人的
于月仙去世近一年,老公张学松难以走出悲伤,发文怀念亡妻
成龙悼念罗启锐:编剧和导演能力都是一流的
周四写作课|写到人性和人情的更深处
善读滕州|名家的秋日物语

网址: 沈从文逝后7年,其妻张兆和称读懂了他,但在刻墓碑事上显得心虚 http://www.pyqsh.com/newsview9488.html

所属分类:生活日常

推荐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