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生活 他是水浒结局最好的人,明明能救下梁山众多兄弟,他为何袖手旁观

他是水浒结局最好的人,明明能救下梁山众多兄弟,他为何袖手旁观

来源:朋友圈生活 时间:2024年10月26日 16:12

我国四大名著似乎都淡淡透露着一股悲伤,也有人说四大名著就是四场悲剧罢了。

《红楼梦》的悲剧气息自是不必多说,梦里看花一场空,繁荣一生到最后也难逃支离破碎,到底是意难平。

《三国演义》里各路英雄群起,周瑜、孙策、诸葛亮等诸多英雄少年快马人生,在历史的洪河里,他们艰难的一生在史书里也不过寥寥几笔罢了。

至于《西游记》里舍弃自己肆意人生成为斗战胜佛的孙悟空,又令多少爱憎分明的少年对其唏嘘不已,又是多少人的折射,将自己束缚在清规纪律里,为了那一份虚无的荣誉,甘愿让自己套上紧箍咒,又是多少人的无奈。

而《水浒传》里108位梁山好汉的下场,又令多少人唏嘘,战死、病逝、毒毙……这样的结局也同样透露出浓厚的悲剧色彩。

有人认为将士的归宿是战死沙场,在战场上杀敌保家卫国。

然而,战死沙场固然荣耀,但是对于家人来说,平安活着才是最重要的事情,不求衣锦还乡,但求一家人都团聚在一起。

在《水浒传》里,宋江最后为了所谓的正统大道,答应了朝廷的招安,成为了朝廷的走卒,而跟着宋江的梁山好汉们的下场大都是结局凄惨,要么是战死在与方腊的战场上,要么就是病逝,而宋江自己最终也是落得一杯毒酒的下场。

尽管大部分的梁山好汉的下场凄惨,但有一个人因自己的高瞻远瞩,及时抽身离开,结局也算的上是美满。

那么他是谁?为何他会那么早就与宋江分道扬镳?为何梁山好汉就他能够独善其身?

第一次下梁山

这个结局相对美满的人就是公孙胜。

公孙胜,绰号入云龙,本来是一位小小的道士,他也没有想过自己最终会走上梁山这一条道路。

公孙胜认为一人的道只是小道,天下皆安才是他的追求。

那个朝代,奸臣当道,皇帝又醉心娱乐,不理朝纲,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民不聊生。

公孙胜心怀天下,在道观修行的日子越发不能安心,最终他还是决定辞别师傅,毅然入世。

尚在道观的时候,公孙胜就因为道术精湛,得了一个入云龙的名号。入云龙如其号,入云之龙,可腾云驾雾,亦可呼风唤雨。

下了山的公孙胜,投奔了晁盖,与吴用等人结成了七兄弟,这一时期的公孙胜满腔热血,认为他们必然可以开创一个稳定的盛世。

然而晁盖志却不在此,晁盖讲究活在当下,享受生活,换句话说晁盖心中无大志,更别说像公孙胜一样怀一颗稳定天下的心。

公孙胜有勇有谋,他入世的目的是为了天下百姓,是为了让天下安定下来,但是晁盖的志向显然与他的不同,于是他也只能将自己的想法埋藏在心里。

吴用与公孙胜经常会被后人拿来比较,其实两人是不同的人,吴用擅长用阴谋,讲究一个攻敌之短,相当于一个策略的制定者。

但是公孙胜是道士出身,以道术立身,在战场上也是使用阳谋,更像是取胜的施威者。

虽然智取生辰纲是两人的共同谋略,但是在逃脱时却是公孙胜大责独揽,施展自己的道术,两次烽火借势击败官兵。

在成功摆脱官兵后,又经过一番火拼,晁盖最终当上了梁山的首领,而公孙胜居第三位,跟吴用共同掌握军权。

前面提到晁盖虽然胸无大志,但是晁盖也是一个有恩必报的人。

在得知宋江被押刑场后,晁盖毫不犹豫的带着兄弟们劫法场,将宋江救上了梁山。

但谁也没有想到宋江被救上梁山,会成为梁山重要的转折点。

关于宋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众说纷纭。有的人说宋江是一个君子,也有的人觉得宋江是一个小人,为了自己一己私欲断送那么多兄弟的生命。

但其实宋江是一步步慢慢转变的,早期的他确实见义勇为,也非常的仗义,不然他也不会救下晁盖。

但是宋江不比晁盖,满足于在梁山上当一个草寇,他依旧有有一颗想要报效朝廷的心,或者是说他对于朝廷还抱有一丝幻想,他接受的正统思想让他对于自己沦为草寇这件事情非常痛苦。

宋江在上了梁山后不久,先后提出按功劳排序和新老将领分坐两侧等提议,慢慢在梁山建立起了自己的势力,后来再上梁山的人也大都归入了宋江的麾下。

在这个过程中,宋江渐渐架空了晁盖的权利,虽然此时宋江还是梁山的二把手,但是已经渐渐取代了晁盖,将梁山的大权在自己的手上。

一场关于梁山权利交接的局面即将发生。

不过这是公孙胜不想看到的局面,他入世并且上梁山,并不是为了争夺这些权利,而是为了揭竿而起救民于水火之中,梁山的权利争夺对他来说并不是首要。

也正是因为公孙胜的这种态度,导致在宋江夺权成功后,他并不得宋江的重用,再加上公孙胜与晁盖是过命的兄弟情。于是公孙胜在梁山上的地位越来越尴尬,虽然这个时候公孙胜还是梁山名义上的四把手,但是这个时候公孙胜在梁山上的话语权显然是弱了很多。

对于宋江的野心,公孙胜显然是非常了解的,但是公孙胜这人并不想牵扯太多权利之争,面对梁山上发生的权利交替,公孙胜的心里已有去意。

而他也趁着宋江与父亲团聚时,收拾好了自己的行李,独自一人离开了梁山。

第二次下梁山

在公孙胜下了梁山之后,宋江的心里其实并没有多大的触动,对他来说左右不过是一位晁盖的兄弟离开,公孙胜显然并不与他站在一派,所以他的离开在宋江心里并没有掀起什么波澜。

真正让宋江想起公孙胜是他在救柴进时,屡次与高廉交手都失败了,在这个时候宋江想起了公孙胜。

前面提到,公孙胜精通道术,他与被称为“智多星”的吴用经常被拿来比较,而且公孙胜擅长阳谋,对于官家的战术显然是比吴用更为精通的。

于是宋江下令让戴宗和李逵将公孙胜重新请回了梁山。

而有了公孙胜的加入,高廉渐渐不敌,高唐之战大获全胜,众人也成功救出了柴进。

也是在这个时候宋江才意识到公孙胜的才能,对着公孙胜加以挽留,而公孙胜的内心虽然对于宋江的某些做法并不苟同,但是他还是对这时候的宋江保持期待的,渴望着宋江能带领梁山上的兄弟们推翻宋朝的政权,稳定天下。

此后梁山征战,公孙胜一旦出手,必是大获全胜,也正是因为如此,宋江越来越倚重公孙胜,而他也从梁山的权利边缘渐渐回归,虽然地位没有晁盖在时那么高,但也不再不受倚重。

不过基于从小受到正统思想的影响,宋江虽然在梁山上大权得握,但是他内心依旧有一颗想要为朝廷效力的心,宋江的招安之心从他上梁山开始就没有改变。

而且梁山上的很多人也大都是被坑蒙上的梁山,他们大都是军官将领,要不是对朝廷某些奸臣的行为失望透顶,也不会上梁山沦为草寇,朱仝是这样,号称梁山第一猛将的卢俊义亦是如此,他们内心反宋情绪并不高。

所以在宋江说要向朝廷招安时,尽管有人反对,有人保持中立,但大部分的人大都是保持默许的支持态度。

宋江这人,你说他是真君子嘛,有时候他的一些行为与君子根本不沾边,就比如在面对朝廷招安时,他的态度可以说是非常让公孙胜失望透顶。

男儿膝下有黄金,作为上百将领和十万士兵的领导人的宋江,面对招安的使臣“纳头便拜”,这让公孙胜的内心难以形容,也让他非常难以接受自己竟然为这样膝盖软的人效力。

宋江可以跪,但他不该跪的这样的惶恐,这样的容易,他的膝盖不该这样的软才对。

但是宋江跪了,跪得迫不及待,跪得诚惶诚恐,跪得心甘情愿,这让公孙胜看到了一个急于向腐败的朝廷表忠心的普通百姓,而不是可以救民于水中的英雄。

宋江的这一行为,可以说与公孙胜的理想背道而驰。

公孙胜的理想是通过梁山这一平台,招兵买马,招募有能力的人一起建立政权,举旗推翻那腐败无能的朝廷,为全国的百姓伸张正义,让百姓安居乐业。

名和利谁会不爱呢?谁不想报效国家呢?但是报效国家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这个朝廷是为人民的,是值得人拥护的政治团体,而不是腐朽溃烂、奸臣当道、已经无可救药的朝廷。

追求名利应当通过自己在战场上厮杀而来,而不是将自己的兄弟推出去,将自己的洗干净任人宰割,通过妥协来换取所谓的名利。

晁盖在时梁山是江湖聚义之地,而宋江在时的梁山显然已经变了味道,梁山已经成为了“失意军官的聚集地”,而不是那个公孙胜记忆里有着很多江湖义气兄弟的地方。

在宋江成为梁山大当家后的梁山,已经与公孙胜记忆里的梁山渐行渐远,山上的兄弟也大都开始渐渐偏向朝廷,而不是对朝廷的所作所为愤慨不已,嫉恶如仇。

梁山已经成为宋江向朝廷表达自己忠心的工具,宋江壮大梁山也不是想要招募更多有才能的人推翻宋朝的统治,而是增加自己与朝廷谈判的筹码罢了。

这一切公孙胜都看在眼里,他对梁山的未来也有了推测,于是在宋江接受朝廷招安后,公孙胜就已经做好了远走的打算。

他清楚的知道此时的宋江不会再是那个有决心推翻宋朝政权的人,宋江跳脱不出那长期被正统思想摧残的内心,更加不会生出推翻政权,为百姓谋福的心。梁山和兄弟对于宋江来说,远远不及他心中所谓的好前程,所谓的报效朝廷。

不过公孙胜后面还是跟着梁山的一众兄弟抵达京城,因为公孙胜此人极重情义,虽然对于宋江的做法不认同,但还是耐不住众人的劝说,同意帮宋江征战。

抵达京城后,梁山的人没有受封就算了,还被派往了抗击辽军的一线,抗辽战役取得了胜利,梁山胜利的果实却被人窃取了。

宋江因为胜利果实被窃取充满了失望,正当公孙胜以为宋江会改变自己的想法时,然而却没有。公孙胜在宋江的眼里依旧没有看到任何想要起义的欲望,宋江的眼里只有因为无法受赏而感到失望和想要继续为朝廷效力的欲望。

此时的宋江眼里只有如何才能向朝廷表达自己的忠心,如何才能建功立业,如何才能更好的扬名立万。

这时候的公孙胜已经完全的心灰意冷,不仅仅是对宋江失望,对于梁山的其他兄弟也亦是如此,他最终还是决定离开。

结局最好

此时宋江急于向朝廷表现自己的能力和忠心,是不可能放公孙胜走的,没办法,公孙胜只好搬出自己的老母亲,说自己过于思念母亲,这样的理由让宋江找不出拒绝的借口,只能让公孙胜回家看望自己的母亲。

然而他不知道,公孙胜此次一去,就早已经打定主意不回梁山,就这样公孙胜离开了梁山,此去经年再未回到梁山。

就在公孙胜离开后没多久,梁山一众人又被派往征战方腊,在这一仗中梁山死伤无比惨烈,59人战死沙场,11人病逝,如此一来,梁山势力元气大伤。

在公孙胜的打算里,他是希望与同为农民起义军的方腊联合,一起组建政权抗击朝廷,然而他想不到宋江依旧有着一颗愚忠的心,接受了朝廷的招安。

最后的结局落得个两败俱伤,朝廷却在这场战役里坐收渔翁之利。

与方腊征战结束后,梁山好汉剩下不过三十人,这些剩下的人里结局也并不好,李逵被宋江一杯毒酒送上黄泉、武松寺庙出家、鲁智深重归佛门,剩下的人里要么病逝,要么战死沙场。

曾经在梁山上举杯痛饮的兄弟们,在这场愚昧的效忠里,最终散落在天涯各端,有的人匆匆结束一生,有的人行侠仗义,可若问他们心中是否后悔过,谁也没办法评定。

或许他们的内心早已一片荒芜,却苦于无法纾解,在他们的心里或许也早已分不清该效忠的对象,所以他们只能效忠已经腐朽的朝廷,这与他们长期接受的所谓正统思想离不开关系。

只有公孙胜一人,从一开始就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世事变迁,当初在梁山上一起举杯痛饮的兄弟们早已经初心不复,公孙胜知道劝告并不能起到什么作用,他能做得只有保持自己的初心。

从道观而来,历经红尘之事,最终又回到了道观。

梁山,对于公孙胜来说,不过是大梦一场,既是一场劫数,亦是一种修行。名利自古以来是很多英雄的追求,有的人在这个过程中丢失初心,也有的人在这过程中坚持初心。

公孙胜在面对所谓的正统思想时,依旧有着自己的抱负,他知道什么样的人才是自己应该效忠的对象,他并不愚昧,相反他非常的清醒。

在乱世里保持初心和坚持自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也正是他坚持自己的初心,所以他的结局相对美满。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他是水浒结局最好的人,明明能救下梁山众多兄弟,他为何袖手旁观
征方腊时,为何梁山死伤惨重?三位水浒最聪明的人,都在装糊涂
水浒好汉个个骁勇善战,为何梁山泊起义却失败了,是因为宋江吗?
他是水浒里结局最好的人,识破宋江,谎称回乡探母一走了之
水浒传,如果卢俊义当梁山首领,梁山好汉结局会如何?答案很明显
《水浒传》一百零八将,上梁山前是做什么的,他们为何要落草为寇
水泊梁山替天行道,但很多好汉却不是真心上山,这是为何?
《水浒》中他是低调的大佬:被小弟羞辱、遭宋江欺负,却得了善终
水浒传最聪明的7个人,搞小团体不为宋江卖命,最后全得了善终
他看透了宋江的野心,在梁山鼎盛时选择离开,比吴用聪明的多

网址: 他是水浒结局最好的人,明明能救下梁山众多兄弟,他为何袖手旁观 http://www.pyqsh.com/newsview98393.html

所属分类:生活日常

推荐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