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朋友圈 吃货「长知识」指南|原来历史藏在了美食里!

吃货「长知识」指南|原来历史藏在了美食里!

来源:朋友圈生活 时间:2024年04月10日 07:11

原标题:吃货「长知识」指南|原来历史藏在了美食里!

博雅小学堂

给孩子受益终生的人文底色

由食及史是研究饮食历史的传统范式。饮食的历史融汇了生物医药、文学政治、社会生活、思想文化等多元学科的研究范畴。大量学者孜孜以求,在琐细的研究中探寻食物的源起演进,以及饮食背后的政治结构和历史隐喻。但难处在于,素材如何形成逻辑链条,在素材和逻辑上“讲”出故事,从而让故事动听而有意义?

北京师范大学李凯老师的《至味人生:三千年饮食文化与人物风流》这本书,就是“讲”的尝试。今天这篇推文,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至味人生》是怎么讲的。

我一向对和吃有关的书不太留意。

直到去年读《燕食记》,唏嘘故事人物际遇的同时,也为书中各种美食叹为观止。

接着,追电视剧《繁花》,宝总到哪吃饭、和谁吃饭,是重大问题:

至真园就着灶台边吃的干炒牛河,和汪小姐一路走来的排骨年糕,夜东京永远等着他的豪华版泡饭“满堂红”……让人分不清该垂涎三尺的,是他筷下美食,还是他身边美人。

儿时最期待过年,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过年时候就能“吃好吃的”。

长大以后,却忽然发现,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肠胃早已对“过年”冷淡了。

大年初一,合上手中这本《至味人生》,懒洋洋地坐在午后的阳光下,恍惚了很久。

这本书脱胎于央视百家讲坛“舌尖上的历史”第二部讲稿,作者是北京师范大学李凯教授,从书的副标题“三千年饮食文化与人物风流”,对书的内容可以略窥一斑。

作者从厨祖伊尹开始,选取了历史上十几位对“吃”颇有研究的名家,透过食物,品味他们的处世哲学和人生境遇:乐天知命的孔子、通透达观的苏轼、耿介坦荡的郑板桥、闲适平淡的李渔……“不仅仅是美食的历史,更是由人物贯穿而起的文化史和精神史”。

正如葛亮所说,“中国人的道理,都在这吃里头了。”

窃以为,王国维先生关于词的“境界说”,也可以用在“吃”上。

“青菜萝卜糙米饭”,是吃的第一重境界:吃就是吃,但求果腹。

人是铁饭是钢,吃,是生命得以持续的首要条件。

即便是讲究“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孔子,也会因吃的问题狼狈失态。

书中讲到,孔子仓皇离开齐国的时候,因为怕被人加害,只好“接沥而行”:正在淘米呢,等不及把水沥干就三挡起步了。但他虽是逃命,却不忘把米带上——人生最最痛苦的事情,是人逃出去、饭没了。

大才子苏东坡动不动就被皇帝扔到偏远的地方去,常常因为囊中羞涩,想方设法解决吃的问题。到惠州后,买不起羊肉,只好买没什么肉的羊脊骨,“得铢两于肯綮之间,意甚喜之”;他总不忘记讽刺这个世界,煞有介事地叮嘱孩子——可别告诉人家我在海南吃生蚝,不然他们得争着要贬谪到这儿来了。

那些忧国忧民的人,也总是念着天下苍生能不能吃饱,“浮瓜供老病”的杜甫如此,“青菜萝卜糙米饭”的郑板桥亦如此。

“玉京曾见旧繁华”,是吃的第二重境界:吃不是吃,别有所图。

吃饭是为了填饱肚子,可有些人,明明肚子不饿,还得到处“吃饭”,甚至得争分夺秒赶着场子吃饭。

这事儿,厨祖伊尹就开了先河,“负鼎俎,以滋味说汤”,这里的“汤”不是菜汤肉汤,而是成汤,商王朝的建立者。伊尹这个家伙,背着饭锅和砧板,跑去找大王搞野炊,说是顺便研讨一下关于烹饪调味的课题,其实他的真正目的,是给大王卖自己的治国之道。

他成功了,成了名垂后世的贤臣。他的方法,后人也前赴后继,变着法儿地用,甚至为此专门发明了一个很形象的词:饭局——表面是饭,暗中设局。

其中很普遍的一种玩法,便是借吃饭机会秀自己的身份地位。

这方面玩得最狠的,是宋徽宗。过生日总得吃吧?别人是吃个蛋糕唱个happy birthday to you,顶多再包个KTV开几件蓝带1844。但老赵是别人吗?他大手一挥——我生日就叫“天宁节”,简简单单搞个五天!你们安排好就行!

这要是被媒体曝光了总不太好吧?专家蔡京的重要性这时候就体现出来了,他把老赵的盛宴上升到理论高度:丰亨豫大——老大你要是不尽情享受,那是违背天意,对国家和人民会造成重大伤害呀……

后来,老赵被金国人抓去了,每逢生日,总忍不住长叹,“玉京曾记旧繁华”呐……唉,都怪我,天宁节还是搞简单了,才让百姓们遭受战乱。

“世间好物,利在孤行”,是吃的第三重境界:吃仍是吃,请认真吃。

真正的吃货,从来不把追求食材贵重难得当作第一要务,能让寻常的食材吃出不寻常的味道,才是王者。就像火腿和豆腐,不算太名贵的材料,但能做出“二十四桥明月夜”,使洪七公乖乖把降龙十八掌倾囊相授的,只有黄蓉。

在吃豆腐——我说的是吃真豆腐——方面,袁枚和洪七公有一拼,他去道台家吃饭,发现满桌山珍海味都不及那盘豆腐,不仅留下“豆腐得味,远胜燕窝”的千古名句,甚至为了求得做豆腐的方法,毫不犹豫地为之折腰。

吃得最认真的,还有李渔。他认为,“饮食之道,脍不如肉,肉不如蔬,亦以其渐近自然也”,最自然的,才是最好吃的。

李渔最喜欢笋,他对吃笋很有心得,首先必须是出在山林里的笋,“城市所产者,任尔芳鲜,终是笋之剩义”。其次是做法,“素宜白水,荤用肥猪”,要素的,白水煮熟加一点点酱油就行;一定要荤的,牛羊鸡鸭都不行,只能用肥猪肉,弄熟之后,“肥肉尽当去之”,肉就扔了吧,连汁都只能留一半再加清汤。

“世间好物,利在孤行”,这世间最好的吃法,就是简简单单、认认真真,单吃这一味。

点击即可购买

博雅爆款

《古文观止》录播课

主讲人

李凯

课程特色

熟读古文名篇

探究历史真相

实证精神与历史思维

智慧、人格与价值观养成

点击立即报名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打卡吧!吃货团》寻味西安 舌尖上的美食之旅
《打卡吧!吃货团》第二季火热开播 吃货团一路“逛吃”追寻中华历史
栾保群:我说怎么胡吃海喝还胖不起来,原来肚子里长了“酒虫”
《打卡吧!吃货团》慢品蓉城烟火色
《至味人生》出版,北师大“宝藏老师”讲述三千年饮食文化与人物风流
《打卡吧!吃货团2》开播在即 深度趣味全面升级
苏东坡是个挺着大肚子的吃货?国博研究员朱万章:“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吃饱”|东坡大家讲
作家葛亮:以《燕食记》写出岭南地区鲜明的文化气象
对谈|鸡毛蒜皮、家长里短,其实最见历史深意
《知识点有画面·漫画中外历史对照》在花城文学院首发

网址: 吃货「长知识」指南|原来历史藏在了美食里! http://www.pyqsh.com/zhidaoview141.html

所属分类:发圈知识

推荐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