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关注罕见病?它能大大加速生命科学的创新
据统计,人类已知的罕见病已经超过7000多种,但只有不到10%的罕见病有相应的治疗方案。绝大多数罕见病都是疑难杂症,许多患者面临无药可医的困境。
为了更好地了解罕见病,今天我们将采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王智超教授。
什么是罕见病?
问:我国罕见病患者群体大约有2000多万人,可以说罕见病并不罕见。那么,在医学上是如何定义罕见病的?
王智超:实际上,医学界对罕见病的定义是基于发病率来界定的。不同国家、地区以及全球范围内的定义存在差异。罕见疾病通常指的是那些发病率低、仅集中在少量人群中的疾病。世界卫生组织(WHO)对罕见病的定义为“发病率低于1/1500”。由于美国拥有相对充足的医疗资源,其将罕见病定义为“在每1000名新生儿中只有一个患病”。然而,我国尚未为罕见病设定明确的定义。
不同国家针对患病总体人数制定了不同的定义标准。举例来说,有的国家将罕见病定义为总体患病人数低于10万、30万或50万等。在全球范围内,许多国家可能会结合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即1/1500的发病率,以及考虑医疗资源的可及性、充分程度、医疗水平、人口健康总体发展水平来确立罕见病的定义,从而为罕见病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随着医疗科技的日益进步、医疗环境的改善、社会的提升,以及对个体价值的不断重视,罕见病群体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支持。
常见的罕见病有哪些?
问:常见的罕见病有哪些?
王智超:罕见病的命名通常基于其影响的系统、器官和导致的症状以及特定缺乏的物质。尽管命名方式不尽相同,但基本上涵盖了人体关键的组织和器官。例如,肌肉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渐冻症)便是较为常见的罕见病之一。
其他常见的罕见病包括神经纤维瘤、先天性巨痣(浑身长毛的毛孩)、独特类型的血友病、杜氏肌营养不良等。当然,还有许多我们并不熟悉、甚至说不上名字的罕见病,尽管这些病的发病人数可能很少,但其症状可能更为严重。总体上来说,罕见病有着7000多种不同的疾病,每个疾病都有自己特定的患病人群。
虽然这些疾病都被称为罕见病,但它们的症状和表现却千差万别。由于这些疾病的数量有限,发病率较低,因此被统一称为罕见病。
神经纤维瘤
杜氏肌肉萎缩
为什么关注罕见病?
问:这两年,很多人一直在讨论罕见病主题。为什么我们会关注罕见病?另外我国罕见病群体大致是怎样的?
王智超:我曾阅读一篇报道,探讨了罕见病对患者个体以及整个家庭所带来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限于患者本人,还波及到了其家庭。当将各类罕见病患者和他们的家庭考虑在内时,可以发现在整个社会中每10-20个人之间,就会有一个人受到罕见病本身或罕见病患者亲属的影响。因此,整个罕见病群体对社会造成的负担非常沉重。
那么,为何现今社会对罕见病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呢?第一,随着医疗技术不断进步,许多常见疾病得以有效控制;第二,人文关怀在整个社会中的地位日益上升,我们认识到不应忽视任何少数群体,应该帮助那些长期未能从科技和生物发展中受益的人;第三,许多罕见病治疗领域的突破也可以对常见疾病的治疗领域产生积极影响。
正如一位专家所言,罕见病作为一个研究的起点,实际上能够惠及更广泛的常见疾病患者。因此,我们从不同角度提供了一些医疗发展思路,不断为医疗服务对象及整个社会人群提供关怀。
罕见病的影响因素
问:导致罕见病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王智超:罕见病的发病原因涉及多种因素,其中遗传因素最为重要。除此之外,环境因素和环境与基因的相互作用也会导致罕见病的发生。我们所研究的Ⅰ型神经纤维瘤病在遗传方面的外显率达到100%。也就是说,所有携带不良基因的患者都会出现罕见病的临床症状。
然而,并非所有疾病的外显率都达到100%。有些疾病可能需要特定环境因素的刺激才会显现出其症状。在这种情境下,罕见病的发病可能是由基因与环境的共同作用所决定的。
问:您能介绍一下其它对罕见病的影响因素吗?比方说环境等。
王智超: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尘肺,尽管其发病率目前并不高,但其在肺部产生的纤维化现象以及严重程度可能也属于罕见病范畴。
此外,环境因素也能影响罕见病的发生,其中有一种疾病就是由特殊感染引发的,例如卡波西肉瘤,这种罕见病会在免疫系统严重受损的患者中出现。这类重度患者需要长期接受化疗、免疫抑制治疗,或者可能伴随着血液系统的骨髓抑制,甚至患有HIV感染等因素,才会导致他们患上继发性罕见病。因此,环境因素在这类罕见病的发病机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除了药物,罕见病的治疗还有哪些
问:除了药物治疗,对于罕见病的治疗也有很多是通过外科手术进行的。您能介绍目前这方面的进展吗?
王智超:像神经纤维瘤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外科手术。在药物无法有效控制的情况下,我们会采用手术进行治疗。然而,神经纤维瘤这种生长在神经上的肿瘤采用传统的外科手术方式可能会面临一些问题。首先,可能会导致神经功能损伤;其次,术后患者也可能会经历一些损伤。随着现代外科技术的进步,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第一,通过术中神经实时监测,我们可以在确保切除肿瘤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保留正常神经功能。这种方式可以将潜在的神经损伤降到最低,同时也确保了切除范围的充分覆盖,找到了一个良好的平衡点。
第二,我们可以运用术中神经显影技术,这在解剖过程中能够更准确地区分肿瘤和正常神经,做到“心中有数,手下不慌”。
第三,在神经纤维瘤发展的过程中,除了肿瘤本身的生长,还会引起周围器官的继发性变化。例如,面部的丛状神经纤维瘤或由神经纤维瘤引起的继发性压迫可能导致面部骨骼异常。通过应用3D扫描和3D打印技术,我们可以提前模拟肿瘤的范围,设计出手术后骨骼缺损的范围,为患者的外貌重建提供精确的计划。这些方法都是外科治疗和技术进步在罕见病治疗领域的缩影。
罕见病与新技术的应用
问:罕见病领域往往是很多新技术的试验场。这两年,基因编辑技术发展迅猛,已经在血友病、黑蒙症、杜氏肌营养不良等罕见病领域投入应用。除了基因编辑,还有哪些新医疗技术在罕见病领域有新的应用,比如说mRNA技术、蛋白降解技术?
王智超:以基因编辑来说,像神经纤维瘤病是由NF1基因突变导致的,它的致病基因也很明确。
然而,为什么目前基因编辑技术在罕见病领域尚未得到广泛推广呢?
第一,尽管突变基因已被明确定位,但每位患者的突变位点都有所不同。因此,为每个患者个性化定制治疗计划的成本十分高昂。与缺少一个蛋白质然后通过基因载体进行补充的情况不同,这种方法无法适用于所有患者,尤其是在神经纤维瘤病等情况下,由于缺失的蛋白质各不相同,治疗变得十分困难。
第二,神经纤维瘤病基因编码的神经纤维素蛋白异常庞大,超出目前所有基因治疗载体可容纳的基因片段上限。
第三,目前用于神经系统基因治疗的载体,包括腺病毒和慢病毒,都尚未达到高效的转染效率。
因此,这三个方面都需要进一步的技术突破。此外,基因治疗作为新兴治疗概念,仍处于初步阶段。随着技术和载体的不断完善,以及基因治疗模式的发展,更多疾病可能会从中受益。
除了基因治疗,免疫治疗、细胞治疗等也是未来罕见病治疗的方向。然而,哪种方向适用于哪种罕见病,还需要根据疾病发病机制相关的干预模式来决定。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疾病的特点。
所以,罕见病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目前没有一套能够通吃天下的打法,只有把每一个患者,每一种疾病的类型、亚型都进行系统的分析之后,才能找到一种合适的方法,更好地让患者从新技术的研发中获益。
罕见病与常见病的关联
问:中科院院士宋保亮曾表示,“对于罕见病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对于常见病的认识和理解”。对此,您怎么看?
王智超:我非常赞同这一观点。正如我们常说的,“罕见病入口,常见病出口”。
作为一类特殊的群体,罕见病患者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用以理解疾病的治疗、诊断以及发展机制。然而,从这个视角所发展出的新疗法、新药物和新治疗手段,并不仅仅适用于单一的罕见病群体,它们有着更广泛的适用性,能够服务更多不同范围的人群。
就如同我们所熟知的,基因治疗在罕见病中取得突破,但其适用范围却不仅限于罕见病,反而在各种不同疾病的治疗中展现出更为广泛的应用前景。
我们对罕见病的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加深对常见病的理解和认知,同时也为一些新疗法的应用奠定了基础,这些新疗法往往最初是在罕见病领域得到应用的。
罕见病研究与前沿技术创新
问:国内有顶尖医学院正在打造疑难罕见病技术研究与前沿技术的创新基地。罕见病的研究与前沿技术创新有什么关联?
王智超:首先,罕见病的(患者)数量相对较少,且通常属于医学上的“疑难杂症”。因此,医学界需要集中优势资源,以有针对性的方法突破这些罕见病的治疗难题。由于传统治疗方法可能在某些罕见病案例中无效,所以需要进行专门研究和创新。
第二,由于罕见病常常缺乏有效治疗方法,国家和患者群体都急需一种创新且突破常规的治疗方式,来为这一特殊群体带来治疗的希望。在现实层面,随着投入的不断增加,罕见病患者或能迎来新的曙光。从操作角度来看,在罕见病患者群体中,之前缺乏任何可替代治疗方法,因此开展新的临床研究的审批速度是最快的。这为药企、科研机构和医疗机构尝试新的治疗方法提供了捷径和患者汇集的窗口,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科研机构和高精尖的医疗单位愿意将罕见病资源集中起来,集中优势资源来探索创新方法的原因。
这两年,社会上也将医疗资源向罕见病倾斜,在审批的环节也授予很多罕见病疗法一些快速审批的“绿色通道”,以此加速该领域的药物及医疗创新。
问: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罕见病?科学家、医生对罕见病的研究对于生物医药创新有哪些作用?
王智超:我们应该将罕见病视为了解医学发展、疾病进程、患者心理以及提升社会综合福祉的窗口。
无论是医生、科研单位、药企,还是社会公众,甚至那些受罕见病所困扰的患者以及受到罕见病影响的家庭和社会大众,都应该积极地从各自的角度出发,为罕见病新疗法和新诊断方法的开发提供智慧和支持。这样,罕见病群体才能够更多地受益于现代科技和医学的进步,减轻罕见病对他们生活、健康和社会功能的影响。通过帮助这个实际上并不“罕见”的群体,我们可以让他们更好地享受社会发展的红利,使他们成为社会不断前进的重要一份子。
作者:深究科学
审核: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老年病房主管护师乔建歌
(责编:邢郑、杨鸿光)本文分享自人民网科普频道,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科普中国客户端。
相关知识
鲍鹏山:人为什么要读书?它让不容易看见的“被看见”
关注什么,就会得到什么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读斯多葛哲学?
为什么我们需要让哲学重回田野?
文艺漫谈|我们为什么需要诺贝尔文学奖?
不断创新中的平衡针灸学科带头人王文远
张维迎:科斯教给了我们什么?
界面新书速递 | 微博热搜上的“孔乙己文学”是什么?
戴潍娜:人更需要生命感知的纯度和浓度
金钱为什么能俘获我们的心灵?
网址: 我们为什么要关注罕见病?它能大大加速生命科学的创新 http://www.pyqsh.com/zhidaoview231.html
推荐朋友圈
- 1“狗尾巴草”其实是个宝,用它 1178
- 2全球最薄腕表仅厚1.8毫米 1145
- 3冷知识:出门前,记得用硬币碰 1139
- 4融不进的城市,回不去的乡村 486
- 5疫情之下朋友圈晒得最多是人间 369
- 6管理身材 永不过时 368
- 7正月十五元宵节,19句不落俗 361
- 8情人节 文案,挑一句 358
- 9“汤圆甜甜,好事连连!”元宵 347
- 10知识付费“第一股”难产背后: 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