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朋友圈 这种“红包”又痛又肿,硬挤还很危险

这种“红包”又痛又肿,硬挤还很危险

来源:朋友圈生活 时间:2024年09月10日 14:20

要说痛得印象深刻的皮肤问题,除了带状疱疹外,估计就是火疖子了。火疖子是常见的皮肤感染,发作很快,有的几小时就出现了,有的几天内会初具规模。得过火疖子的人,大多都不想再碰到它了。

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聊聊火疖子是个什么问题以及怎么用科学的手段拿捏它。

火疖子是什么?是皮肤上火吗?

有人会认为,火疖子顾名思义就是皮肤上火后长的疖子,但实际情况不是这样,不要望文生义。所谓的上火,是不严谨的概念,更不是火疖子的病因。

其实,火疖子和疖子这种说法也不是学名,正规的称呼叫做“疖”或者“疖肿”。它是毛囊和毛囊周围的细菌感染。

从上面定义可以看出来,它的病变位置在皮肤的毛囊和毛囊周围,引起病变的基本因素是细菌造成的感染。

光是了解这些还不够,我们还梳理了火疖子的重要特点:

1、外观是一个皮肤的肿块,体积由小变大,最大可以超过5厘米;

2、可以发生在很多部位,尤其是脸、后脖子、腋窝、大腿、屁股等容易摩擦和出汗的地方;

3、几乎都会有疼痛;

4、除了疼痛外,还容易有局部的红肿、发烫;

5、前期比较硬、不化脓,后期容易化脓,脓液有的能够自然排出;

6、痊愈前,一般会持续几天到几周;

7、痊愈后,可能会留疤。

那么为什么有人容易遭殃呢?这就要看引起感染的病因和风险因素了。

如果皮肤有损伤(比如抓伤、叮咬、湿疹等),或者和其他有火疖子的人密切接触,又或者本身健康状态不好(比如有糖尿病、有长期服用抑制免疫的药物),那么就会更容易出现火疖子。不过,话又说回来,即便健康状态好的人,也可能偶然间中招。

不要误会 这些不是火疖子

和火疖子类似但不相同的皮肤问题还有两种,它们就是毛囊炎和痈。这两种问题容易被误会是火疖子,甚至这种情况还很常见。

毛囊炎、火疖子和痈有一些共同点,也有一些差别,我们用表格梳理了它们之间的比较。

火疖子和相似的皮肤问题对比

火疖子和相似的皮肤问题对比

如果自己无法确定疼痛的肿块是什么问题,那就先不要盲目治疗,最好及时就医,医生评估后再针对性治疗。

火疖子怎么治?

不少时候,得了火疖子,倒不用着急去医院。这是因为,轻微的火疖子可以在家处理,不劳医生费心。

下面是在家可以做的事情:

1、可以温水热敷,每天三四次,每次几分钟;

2、如果有流脓,则及时清洁和消毒;

3、保护好局部,可以用敷料覆盖;

4、注意手卫生和局部皮肤卫生;

5、疼痛厉害时,可以按需使用止痛药物,比如对乙酰氨基酚或者布洛芬。

除此之外,还要注意,不要做这几件事情:

1、不要用力挤压、摩擦火疖子,也尽量不要自行抽脓治疗;

2、患病期间,不要和他人共用毛巾一类的个人用品;

3、患病期间,不要外出游泳,可能会把致病细菌传染给他人。

如果病情失控,有下面的一些迹象,则建议寻求医生的专业意见:

1、火疖子疼痛很厉害,一直没法改善;

2、火疖子不断变大、加重,甚至形成了痈;

3、开始发烧,体温超过了37.3℃;

4、火疖子软软的、有一包脓,但没有自然排出来;

5、火疖子老是复发,自己找不到原因。

医生接诊后,一般会考虑加强治疗,一个是要不要用抗生素以及怎么用,另一个是要不要切开排脓,这些治疗都有助于病情恢复。

一般来说,如果有很多脓液,但没有自然排出,就需要医生人为帮忙排出脓液。排脓的常规做法是在火疖子的表面开个小口子,然后消毒伤口,可能还要在伤口内放上无菌纱布条,目的是吸收和清除任何残留的脓液。

由于抗生素的使用以及排脓的治疗比较专业,并且是医生需要考虑的问题,细节方面就不过多拓展了。

不想再长火疖子 可以这样做

关于预防,有1个坏消息和1个好消息。坏消息是,其实火疖子不一定总能有效预防,因为有的时候是偶然发生的,没办法提前预知。好消息是,有一些主流的做法,确实能够减少发作的风险,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结合医学共识,可能有预防作用的措施,有以下这些:

1、避免密切地接触有葡萄球菌感染、火疖子或痈的人;

2、日常注意手卫生,学会7步洗手法,这有助于防止细菌传播;

3、注意保护皮肤,不要经常磨损、抓伤皮肤,保证皮肤的完整性;

4、不要和他人共用个人物品,比如毛巾、剃须刀、衣物;

5、如果有共用的物品,比如床单、被套,要定期清洁和晾晒(或烘干);

6、如果有慢性疾病或者免疫方面的问题,则要就医处置,不要放任不管。

最后我们做一个小结,梳理一下本文的主要内容。首先,火疖子,不是上火引起的,不要被名称给忽悠了。它在医学上称为疖肿,是一种由毛囊和周围皮肤细菌感染引起的常见问题。它通常表现为皮肤的肿块,可能伴有红肿、疼痛和发热,且可能在几天到几周内痊愈。治疗上,如果火疖子比较轻微,可以在家通过温水热敷、清洁消毒、保持皮肤卫生的方法来自行处理,但病情严重或有加重迹象时应寻求医生帮助,最主要的应对措施是抗生素和排脓。至于预防,可能有效措施是避免皮肤损伤、保持个人卫生、不与他人共用个人物品等,这些可以降低反复发作的风险。

作者:皮肤科主治医师、医学博士唐教清

审核:国药同煤总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冯珺

(责编:邢郑、杨鸿光)

本文分享自人民网科普频道,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科普中国客户端。

相关知识

危险又迷人,虽然她很渣,但是真的美!
“缠腰龙”还能长眼周?对,而且更危险!
这种蔬菜花青素含量比蓝莓还高,夏天凉拌吃营养又美味
这种病剧痛犹如灼烧,医生提醒
游泳后,腿部竟红肿流脓?
知名女演员去世,年仅54岁…又是这个病!
油吃不对,真的很危险
心脏也会长肿瘤?没错,还能得癌症!
40岁还想玩的女人,通常会有这4个表现,是一种危险的信号
包括出演《狐妖小红娘·月红篇》,洪潇也是临近开机前一周都不到…

网址: 这种“红包”又痛又肿,硬挤还很危险 http://www.pyqsh.com/zhidaoview397.html

所属分类:发圈知识

推荐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