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下册:《桃花源记》重要知识点
原标题:初二语文下册:《桃花源记》重要知识点
本文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东晋著名田园诗人。不满当时现实,弃官归隐。《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都是传世名篇。
一般词语:
1.缘:沿着,顺着。
2.夹岸:两岸。夹,在两旁。
3.数:几。
4.芳:香花
5.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英,花。
6.缤纷:繁多样子。
7.复:再。
8.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9.才:仅。
10.平旷:平坦开阔。
11.俨然: 整齐的样子。
12.属:类。
13.阡陌:田间小路。
14.悉、咸:全,都。
15.黄发:指老人。
16.垂髫:指小孩。
17.怡然:形容喜悦。
18.乃:竟然。
19.具:详细。
20.问讯:打听消息。
21.云:说。
22.叹惋:感叹惊讶。惋,惊讶,惊奇。
23.延:邀请。
24.语(yù):告诉。
25.扶:沿,顺着。
26.向: 从前,旧的。
27.及:到。
28.诣:到。
29.遣:派。
30.欣然:高兴的样子。
31.规:计划。
32.果:实现。
一词多义:
1.中
①年间。(晋太元中)
②中间。(中无杂树)
2.志
①标记。(寻向所志)
②做标记。(处处志之)
3.为
①(wéi)作为(武陵人捕鱼为业)
②(wèi)对,向。(不足为外人道也)
4.寻
①寻找。(寻向所志)
②随即,不久。(寻病终)
5.闻
①听说。(村中闻有此人)
②听到的事情。(具言所闻)
6.舍
①(shě)舍弃,放下。(便舍船)
②(shè)房舍。(屋舍俨然)
7.作
①劳作。(其中往来种作)
②做。(设酒杀鸡作食)
古今异义:
1.鲜美
古:鲜艳美丽。今:食物味道好。
2.开朗
古:地方开阔,光线充足。今:乐观,畅快,不阴郁低沉。
3.交通
古:交错相通。今:各种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
4.妻子
古:妻子儿女。今:男子的配偶。
5.绝境
古:与世隔绝的地方。今:没有出路的境地。
6.无论
古:不要说,(更)不必说。今: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相同。
7.如此
古:像这样。今:这样。
8.不足
古:不值得。今:不充足;不满。
词类活用:
1.异:感到诧异。
2.穷: 尽,有走完或穷究根源之意。
3.尽:完,文中有消失之意。
通假字:
要:通“邀”,邀请。
理解探究:
(一)用原文语句回答:
1.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 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4.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5.表现人民生活恬适的句子:往来种作;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表明渔人总体感受的句子:豁然开朗。
7.表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因的句子: 先世避秦时乱。
8.表明渔人背信弃义的句子: 诣太守,说如此。
(二)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1.第一段描写桃花林又什么作用?
渲染了神秘美丽的气氛,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写桃花源的美好做铺垫。
2.“忽逢桃花林”中的“忽”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情?
事出偶然,意料之外。
3. “欲穷其林”中的穷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理?
由于“甚异之”,想探个究竟。
4. “豁然开朗”照应前文什么内容?
初极狭,才通人。
5. 为什么村人“见渔人,乃大惊”?
村人对陌生人出现感到惊异,表明桃花源与世隔绝很久。
6.“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表明先世生活年代的社会环境是怎样的?
社会动荡,战争频繁,民不聊生。
7. 桃花源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人民的生活状况、精神状态怎样?
自然环境:美丽富饶;②社会环境:安定平和;③生活状况:安居乐业;④精神状态:自由快乐。
8.“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从文中可推断渔人向桃花源中人说了什么?
桃花源外朝代更替,社会动乱,人民生活痛苦。
9.桃花源中人为什么叹惋?作者为什么不一一写出渔人的话?
为时代变迁,桃花源外社会黑暗动荡,人民生活痛苦而叹惋。
本文主要写桃花源的美好,而不是世外战乱;另外桃花源外的事世人皆知,没有必要一一写出。
10.桃花源中人“不复出焉”的原因是什么?
先人已饱受战乱之苦,桃花源中人不想回到黑暗的社会中再过痛苦的生活。
11.为什么村人说“不足为外人道也”?
对渔人存有戒心,怕外人知道后破坏他们和平安定的生活。
12.作者为什么要写“寻向所志,不复得路”?
表明桃花源是一个似有实无的虚幻世界,并不存在。也表达了作者的痛惜之情。
13.作者为什么要写刘子骥寻访桃花源“未果”?
表明桃花源可望而不可即,给桃花源增添奇异色彩;也表明桃花源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隐含了作者无力改变社会现实的无奈。
14.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追求的是怎样的生活?)
环境优美,人民安定幸福,民风淳朴;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自食其力,安居乐业,和平安宁的理想社会。
15.作者为什么要虚构一个与现实对立的美好世界?
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广大人民的愿望;对美好生活向往,对黑暗社会批判。
16.写出文章的整体思路。
(渔人)发现桃源、访问桃源、离开桃源。
17.你怎样看待陶渊明笔下的理想社会?
它与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当时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客观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有原始共耕的痕迹,有一定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end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转载请联系原出处。 初三研究中心尊重版权,如有侵权问题,请及时与管理员联系处理。
点击 "阅读原文" 查看2022中考专题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初一语文下册:《海底两万里》预习笔记整理
初二语文上册: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题
【推荐阅读】语文教师要有“几把刷子”
于和伟晒大年初二午夜雪景:我听见了雪落的声音
无数前辈血泪换来的暑假考研政治复习安排
突传噩耗!涂磊97岁外婆大年初二病逝,曾患新冠进医院抢救
“永葆”中“葆”的含义(杜老师语文信箱)
跟着语文课本看北京风貌,儿童剧《课本中的北京》首演
最重要的决定歌词 最重要的决定歌词是什么
大学生:面子哪有成绩重要!
网址: 初二语文下册:《桃花源记》重要知识点 http://www.pyqsh.com/zhidaoview44.html
推荐朋友圈
- 1“狗尾巴草”其实是个宝,用它 1127
- 2全球最薄腕表仅厚1.8毫米 1098
- 3冷知识:出门前,记得用硬币碰 1092
- 4融不进的城市,回不去的乡村 470
- 5疫情之下朋友圈晒得最多是人间 361
- 6管理身材 永不过时 360
- 7正月十五元宵节,19句不落俗 352
- 8情人节 文案,挑一句 346
- 9“汤圆甜甜,好事连连!”元宵 338
- 10知识付费“第一股”难产背后: 319